分享

同样为低值大宗淡水鱼,为何鳙鱼受青睐价格一路叕张,而它却要黯然神伤地退出市场?

 水产前沿 2020-10-16
早期淡水鱼当道时期,鲢鱼(白鲢)的生产比例只有黑鲢或草鱼的12%,近年白鲢全台放养量只剩2万-3万尾,鱼贩已经没有收购,菜市场也见不到白鲢贩售,基本完全退出市场。
  • 文/图《养鱼世界》郑石勤

鲢鱼,鲤科鲢属,是淡水四大家鱼之一。学名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又叫白鲢、竹叶鲢、跳鲢、水鲢、鲢子等,英文名Silvercarp,台湾地区业者通常以“白叶仔”称之。

鲢鱼是滤食性鱼类,以浮游植物为主,是淡水鱼少量混养鱼种之一

本鱼的体形侧扁、稍高,呈纺锤形。背部呈青灰色,两侧及腹部呈白色。头较大,眼睛位置较低。鳞片细小,腹部正中角质棱自胸鳍下方直延到肛门,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各鳍色灰白。形态似鳙鱼。背鳍硬棘1-3枚,背鳍软条6-7枚,臀鳍硬棘1-3枚,臀鳍软条10-14枚,体长可达105公分。

鲢鱼原产于我国大陆的大型江河或湖泊,善于跳跃,对环境适应力强,且成长迅速,栖息于大型河流或湖泊的上层水域,并以浮游植物为食,可用于降低湖泊水库优养化的情况,早期引进台湾地区成为普遍养殖鱼类。在台湾西部水库与南部皆有养殖,现在分布于全省各大水库、湖沼或河川中,用以改善水体优养化的情况,减少水体中的氮磷含量并保持水质,所以又称为食藻鱼,是蓝绿藻天然的“剋星”。

1963年首度人工繁殖成功

水产试验所台南分所于1963年7月在阿公店水库做白鲢人工受精孵化试验,初步成功。第2年水产试验所在竹北分所再度进行鲢鱼人工受精孵化试验,并提前3个月开始,再度成功。1964年4月2日进行第2尾鲢鱼脑下腺混合胎盘贺尔蒙注射后,结果产卵10万粒,较第1年成绩更优。水产试验所指出,以前本省养殖所需的鲢鱼(白鲢)及鳙鱼(黑鲢)等鱼苗均由香港及日本进口,平均每年输入鱼苗1500万尾,每年消耗外汇达10万元。1963年因香港发生霍乱,改由日本输入1000万尾。当年鲢鱼人工受精孵化成功,可节省巨额外汇消耗,并对发展本省养殖渔业是一大喜讯。国际养殖界对台湾的鲢鱼试验成功也极为重视,纷纷要求水产试验所提供相关资料。

鲢鱼生长速度快,性成熟年龄较草鱼早1-2年,成熟个体也较小,一般3公斤以上的雌鱼便可达到成熟。5公斤左右的雌鱼相对怀卵量约4万-5万粒/公斤体重,每年4-5月产卵,绝对怀卵量20万-25万粒。鲢鱼受精卵是沉性卵(四大家鱼的受精卵均为沉性卵),产卵期与草鱼相近。在池养条件下,如果饵料充足的话,当年鱼可长到500-800克,3龄鱼体重可达3-4公斤,在天然河流中可重达30-40公斤。

黑鲢白鲢是不同属的品种

鲢鱼(白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与鳙鱼(黑鲢Aristichthysnobilis)两者外观极为相似,在分类上有些歧见,有些人认为应该归类同为鲢属。台湾研究院多样性生物研究中心(台湾鱼类资料库)的(台湾鱼类)项下,将鲢及鳙都归类在鲢属(Hypophthalmichthys),同资料库的(两岸鱼类)则将鳙(花鲢)列为鳙属(Aristichthys),鲢列为鲢属。

上为黑鲢,下为白鲢。二者的胸鳍长度以及头与身体比例均不同

繁殖业者吴东连表示,白鲢和黑鲢是不同的鱼种,很早以前有繁殖业者做过白鲢和黑鲢的杂交,杂交子代叫做“大头平”(台语),卖给业者养成,也有外销到香港。结果养成的杂交鱼,外观既不像黑鲢也不像白鲢,鱼贩收购了以后在市场上卖不出去,血本无归,从此以后就没有人再敢做黑白鲢鱼的杂交鱼了。

黑鲢又被称为胖头鲢或是大头鲢,鱼嘴大而宽,头与身的比例约莫为1:3;白鲢则是被暱称为跳鲢、竹叶鲢或食藻鱼,鱼嘴长得较小且窄,头身的比例约为1:4,善于跳跃因此得名跳鲢。

黑鲢在2015年的台湾地区还有728吨产量

本世纪以前,在中国大陆黑鲢与白鲢价格相差无几,都是低价大宗淡水鱼类,渔民的养殖积极性一般,只是简单混养,聊胜于无。然而曾几何时,美味的鱼头菜走红大江南北,如砂锅鱼头煲、剁椒鱼头、铁板鱼头、鱼头火锅等等,带动了鳙鱼的走俏。最近几年来,鳙鱼的价格走势与鲢、草、鲤、鲫、鲂等其他大宗淡水鱼类明显不同,价格几乎年年上扬走高。

去年11月底,湖北汉口生鲜市场的白鲢鱼价人民币5.2-6元/斤(台币27-31元/台斤),花鲢(黑鲢)8.5-9.5元/斤(台币44-49元/台斤),草鱼人民币7.5-8元/斤(台币39-41元/台斤),除白鲢、草鱼的价格保持稳定外,鳊鱼(团头鲂)、鲫鱼较本月中旬均涨了人民币0.5元,涨幅最快的是黑鲢,涨了人民币2元。

鲢鱼已退出市场

在台湾,黑鲢与白鲢的产量差异极大,1994年白鲢的产量是1236吨,黑鲢8912吨,白鲢生产比例大约只有黑鲢或草鱼的12%。在1970年代是淡水鱼的辉煌时期,在虾类与海水鱼养殖兴起之后,淡水鱼类市场需求逐渐下滑,在1990年代中期以后,衰退走势尤其明显,黑鲢在1994年还有接近9000吨的产量,至2011年仅剩约1000吨。与黑鲢相比较,白鲢原本产量就稀少,到2011年起白鲢因产量太少,官方的渔业年报已经没有统计数据。

历年台湾鲢鱼生产曲线图

目前每年销售的白鲢苗只有2万-3万尾,多为家庭小池塘随意少量放养,以池塘控制水色为目的。这些养成的白鲢也并未出售上市,如果以平均尾重1公斤计算,一年约有20-30吨。

基本上,菜市场的卖鱼摊位上已经看不到鲢鱼,因为没有鱼贩在收这条鱼了。吴东连说,现在都是鱼贩到养殖场收鱼,再运到市场卖,所以鱼贩没收鱼,鱼就到不了市场。鲢鱼只剩下农家小池塘放养几十尾,控制水色用,量非常少,养大了多半自己食用。在1970年以前,淡水鱼当家时期,白鲢鱼苗产量达到1000万-2000万尾,当时除了本岛各地养殖以外,还有外销到香港,在1997年以后,外销中止,岛内产量也渐渐减少。

少量零星放养

鲢鱼是淡水鱼类混养鱼种之一,一般以草鱼及黑鲢等为主要养殖对象,放养少量白鲢。鲢鱼的成长速度视养殖密度及饵料足够与否而定,一般从孵化后饲养2个月可以养到2-3寸,3个月可以长到4-5寸,以前大多养到1公斤左右上市。

吴东连表示,早期南部嫁娶准备的物品也有人用白鲢,放6尾或12尾。在部队里也常当成主菜,一尾一斤多,价格便宜,一桌6个人吃份量刚刚好,因此以前白鲢还有一定的销售量。

白鲢已经退出市场,仅剩少量放养

现在白鲢销量少,市场已经萎缩,只剩各地水库及家里小池塘零星放养,在比例上以苗栗及南投埔里一带放养较多。“白鲢是滤食性鱼类,在滤食绿藻方面,白鲢吃轻,黑鲢吃重,意思就是说,山区池塘底质沙石较多,生成的绿藻类较少,养白鲢较适合,才不至于摄饵不足。”吴东连说。

目前白鲢的需求少,但是每尾种鱼注射催熟产卵及孵化的数量不定,既然要做繁殖,一定要做到孵化出足够的鱼苗量,以免做2次费时费工,而一批做起来可能有50万-60万尾到100多万尾,做出来的鱼苗都要喂养,卖出去的量少,所有喂养的成本都要算在出售的少数鱼苗上面,因而白鲢苗的售价较高,一尾2-3寸鱼苗要卖10元,4-5寸卖20元。过去产量高时黑鲢的鱼花价格一尾是台币2先(0.2角),白鲢则只有台币8厘(0.08角)。

彰化花坛淡水鱼繁殖场还有繁殖白鲢苗,图为吴孟谚

吴东连说,以前在4-6月繁殖季节期间,白鲢种鱼要在养成业者收成时去购买怀卵的成鱼,抓回来后立即注射催熟做人工採卵和受精,每天要做到半夜才能休息,隔天早上4:00又要出去买怀卵母鱼,这种忙碌操劳的生活,一周只能休息一天,工作非常辛苦。

“在稚苗阶段通常投喂鳗粉,长大一点可以喂饲粉头,粉头就是麦片製作麵粉的剩余原料,价格较便宜,一般粒状饲料不适合滤食性的鲢鱼。”吴东连说。

鲢鱼与鳙鱼之区别


鲢鱼

鳙鱼

学名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Aristichthys nobilis

鲢属

鳙属

中文俗名

白鲢、竹叶鲢、跳鲢、水鲢

黑鲢、花鲢、大头鲢、胖头鱼

英文俗名

Silver carp

Bighead

性情

急躁易受惊跳跃

性情温和游动迟缓

栖息

上层水域

中上层水域

嘴部

嘴稍小且窄,鱼头与身体比例约1/4

嘴宽而大,鱼头与身体比例约1/3

胸鳍

胸鳍较短,胸鳍尖端仅达腹鳍基部

胸鳍较长,超过腹鳍基部很多超过腹鳍基部很多

腹棱

胸鳍基部至肛门具一腹棱

腹部自胸鳍基部至腹鳍基部呈圆滑状,仅自腹鳍基部开始至肛门有一腹棱

鳃耙

鳃耙特化成彼此相连而为一海绵状过滤网

鳃耙狭长而细密,但不相连,类似鬃刷

饵料

主食浮游植物

主食浮游动物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