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1块钱保几十万,互助计划靠谱吗?

 简七读财 2020-10-16

这两周,「美团互助」占尽了风头:宣布成立1周年,坐拥3200万用户。

新「美团互助」最大的卖点是保障“不限病种”,想到这,我老早就加入的“相互宝”似乎不香了呢...

经常有朋友问我,加入这样的互助保障计划,靠谱吗?几块钱就有了几十万的保障,还用花几千块买保险吗?

借这个机会,今天和大家聊聊互助计划

01 互助计划,到底是什么?

顾名思义,所谓的互助计划,其实就是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以「互相帮助」的方式共同抵御大风险。

它们大都只要交一点点钱(比如几块钱)就能加入,等团体里有人发生风险互助事件,再均摊互助资金。一些互助计划为了吸引用户,甚至可以0元加入。

我整理了目前市面上比较主流的7个互助计划:

       资料来源:各互助计划展示信息整理

你会发现,它们的保障形式和重疾险/医疗险类似,以给付或者报销的形式,来保障大病风险。

至于具体的分摊费用,低则几十块每年,多则100多元。比起同等金额的重疾险,便宜不少。

02 加入互助计划,要注意这2点

但对于互助计划,有2点我想提醒大家:

1)目前不少互助计划的经营主体,并不具备相互保险经营资质

虽然计划本身不违法,但参与这些计划,并不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护。

2015年初,监管机构印发《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相互保险组织的设立、组织机构、业务规则等方面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一般发起会员承诺在组织成立后参保成为会员,要求“一般发起会员数不低于500个,同时需要有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的初始运营资金”等。

2)随着时间推移,你的分摊费用可能会越来越高

你想啊,如果留在计划里,可能随时随地都会有成员出险,需要你支付互助金。

久而久之,那些年纪轻、身体相对健康的人就会想:我为什么要继续留在这里给别人付钱?等我老了以后,还会有同样的保障吗?

所以,那些健康的人,更容易退出;反之,身体没那么好、很难单独买保险的人,更有动力留下来。

如果平台对这方面没有一个长期的运营计划和对策,时间长了,你要支付的互助金,可能会越来越高。

像我之前加入的相互宝,现在就有这个情况,每月的分摊金有一个增长的趋势:

 手动亲测的每月相互宝分摊金

一方面,随着时间增加,出险的数量的确会变多;另一方面,我猜测也有类似这样的人群「逆选择」。

03 加入了互助计划,还要买保险吗?

其实有了上面的分析,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比较简单了。

千万!千万!千万!别用互助计划替代商业保险。

虽然现在看起来互助计划的成本比单独投保重疾险、医疗险要便宜,但它的保障和未来成本,都是很不确定的。

1. 实际可获得的互助金不确定

因为可能会存在到期分摊不进行支付的行为,这是平台方很难强制去执行的。

而商业保险,最终是保险公司兜底,而且有银保监会的强监管。

2. 互助保障有可能被调整

去年12 月,相互宝就发出了一则《保障及规则优化》公告,宣布删除对轻症甲状腺癌以及轻症前列腺癌的保障。如果你不接受,就只能退出互助计划。

而对重疾险或者医疗险,你所获得的保障内容,都已经白纸黑字写进了合同,是不能被随意更改的。

3. 分摊费用不确定

这一点我们前面讲过啦。虽然目前有互助平台规定了最高金额限制,但它依旧是有可能发生变化的。

4. 互助平台有可能会破产、跑路

如果你认认真真在平台上「帮助他人」多年,等到自己真的遇到风险,平台却宣布中止经营,这可怎么办?

而保险公司有严格的设立要求以及退出机制,即使发生破产倒闭的情况,监管也会出面保障我们的权益。

我们买保险,其实就是希望对大风险,有一个相对确定的转移和保障,只靠互助计划,反而可能「不保险」了。

整体来看,我觉得互助保险,更适合这2种情况:

1)短期内真的没有多余的预算购置充足的商业保险

那么暂时用低成本加入一个靠谱的互助保障,不失为一种阶段性的保障补充。

未来等到有预算,千万记得补上咱们的商业保险。

2)已经配置了充裕的保障,加个互助也无伤大雅

我加入相互宝也是这个心态,一方面好奇它的运营状况,另一方,也是低成本多点保障。

就算有一天计划不做了,我也不会太担心,就当之前的互助金是捐钱了吧...

如果你考虑加入,也记得优选相对较大的平台加入,当参与的人足够多、平台相对规范,这个互助计划才更可能会长久运营。

好啦,今天就聊到这里,咱们下次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