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的黑心官员都是怎么“贪污”的?

 登西峰看东海 2020-10-16

父系社会以前是没有官吏的,那时的人们共同劳动共同享用劳动所得的食物和其他生活用品,也没有什么阶级矛盾,更没有什么政治机构。

但在遇上天灾人祸的时候,人们必须推选有能力的人去处理这一系列的困难,这样就慢慢形成了简单的权利和政治机构。有了政治机构就会产生官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政治机构越来越完善。官吏也越来越多,官吏越来越多了,就会分三六九等,官位高的俸禄多,官位越低俸禄越少,一些低级官员的俸禄是不够养家糊口的,他们只好靠多收刮和扣克民众,这样慢慢的就产生了贪官,然后又衍生了花样繁多的敛财手段。

“徇财曰贪,玷官曰墨”(宋《册府元龟》)贪官贪墨不仅是贪财,还有贪色、贪权、甚至贪名。那么贪官敛财都有哪些手段呢?

巧取豪夺

不需要权钱交易,就是公开无偿的霸占别人的财产,赤裸裸的以势压人而不付出任何代价的一种贪官们惯用手段。这种方法技术含量最低,吃相也最难看。唐末的张筠一到雍州上任就将他的前任刺使康怀英家中所有金银财宝据为己有,并且指使手下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他自己将人民的血汗肆意挥霍,却时常悲天悯人,接济穷苦民众,居然得了一个好名声。

明朝著名的大贪严嵩更是用暴力和权势掠夺和侵占别人的土地和房产。嘉靖四十二年十一月到四十三年四月,严嵩严世藩父子直接指使恶奴在袁州巧取豪夺,以至于“袁州四县之地,七分在严三分在民”,与杀人越货的强盗无异。南宋的贾似道爱好古玩,别人陪葬的玉带他居然叫人挖坟取出据为己有,而中国历朝历代掘人坟墓都是十恶不赦的死罪。

敲诈勒索

以惩罪来威胁恐吓犯人和犯人家属使犯人家属恐惧而自动行贿或巧立名目刁难下级官员使其自动来“孝敬”也是贪官们进行贪污的一种手段。还有清朝鼎鼎大名的和珅,更是不择手段明目张胆的敲诈底下那些官员。和珅长期负责“议罪银”事务,议罪的对象主要是朝廷大员,他们一旦犯罪,必须交出罚银,从而免于查处。和珅时常恐吓官员,而官员担心自己莫名其妙地被议罪,于是就提前向他行贿。

北齐贪官和士开生活极其糜烂腐朽,家中妻妾成群遇有美女总是占为已有。朝中大臣平鉴,有爱妾刘氏,容貌姣美,一日被和士开窥见。和土开贪其美色,日夜思念,遂派人强行索取刘氏,并威胁,如果不给灾祸立至。平鉴畏祸,只得忍痛割爱,将刘氏送与和士开。和士开不久即将平鉴提升为齐州刺史。和士开对刺史大官竟敢如此恣意妄为,对一般百姓之妻更随心所欲不在话下了。

卖官鬻爵

封建社会的官僚除直接掌握财政与生产大权外,还掌握任免考选、黜陟、迁徙之大权,官阶即成为他们的特殊商品。用以与社会交换,即卖官许爵以收受贿赂。清初明珠乃康熙朝权臣之一,也是卖官鬻爵的大贫官。 在其当政期间,他不惜初手段实官受贿,凡是朝中官员缺额,皆由明珠等人预定。每到年终之时,百官奔走其门,争相贿赂。朝廷内外,向其送礼者不计其数。这些以贿赂得官者上任之后,采取一切贪污手段,任意搜刮,害得人民困苦不堪,怨声载道。

宋代徽宗重用蔡京等六贼,他们掌握军政大权,大肆聚敛,公开卖官,贿赂成风,并且标出官价,进行拍卖。当时王前与梁师成相勾结,一在内宫,-在外廷,把持朝政,公然受贿卖官。进献多者的高官;进献少者的小官;不进献者不得人官,甚至被黜。当时,人们称王黼卖官定价标为:“三千索,直秘阁,五千贯,擢通判。”(《宋人轶事汇编》)王黼通过卖官鬻爵,捞取巨额贿赂。

假公济私

直接管理国家钱财的官吏利用职权之便,采取直接假冒侵盗的手段以饱贪腹或者利用官僚体制中管理不健全的漏洞,弄虚作假,以攫私利,表面隐晦诡秘,实与公开抢劫无异。蔡京的贪赃手段就是假公济私,侵吞公物。蔡京极力怂恿徽宗皇帝大兴土木,常劝徽宗当“竭四海九州之力以自奉”,并极力为皇帝创造穷奢极欲的条件。蔡京这样做,自己亦有营私之计。徽宗皇帝在江南凋运花石,搜集珍异宝物,组织“纲船''运至京师。蔡京亦乘机大兴土木,“役将作以葺居第,用漕船以送花石”,调集能工巧匠,修茸自己的“甲第名园”。

徽宗时期的“花石纲”之扰,从东南到京城,比屋皆怨。这些花石进京后,绝大部分流入蔡京的花园居第,成为私产。有些贪官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力和地位私自调用兵卒民力为自己私人修建宅院或工程。如隋朝的宇文述就私自调用兵卒为其修建宅子亭院。

贪污军饷

握有军权的武将在国家有战争的时候虚报军用开资和兵丁数目来从中谋取私利,俗称喝兵血。比如清朝的年羹尧,年羹尧常年统兵在外,经常虚报数字暗中侵吞军饷与工银。在平定西藏之乱时,年羹尧负责运送军粮,乘机冒销四川军需160余万两。在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的叛乱中,年羹尧也冒销西宁军需47万两。青海之乱平定后,宁夏各卫尚有贮存军粮1.4万石,年羹尧故意匿不题报,全部侵吞。

为了防止青海少数民族贵族再次叛乱,年羹尧请奏朝廷修筑隆吉尔城,乘机侵吞工银与材料。年羹尧在任期间,骄横跋扈,大肆贪赃纳贿,成为有清一代历史上罕见的贪赃大将军。卫汝贵安徽合肥人,甲午中日平壤之战中溃败的淮军将领。卫汝贵家产主要得之于冒饷,所谓冒饷,即向上谎报兵额,冒领军饷,将虚报多领的军饷装进私人腰包。卫汝贵“所部号万人,实仅六千,余皆中饱”(《李鸿章全集》)。连李鸿章也说过:盛军“勇数本多缺额”。卫汝贵冒领4000人之饷,年以实发九个月饷计算,即可以得银15万两以上。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

以上只是贪官们的惯用伎俩,而史书上记载贪官龌龊的手段多达百余种。多行不义必自毙,翻阅中国历史,贪官如蚁,数不胜数,其手段也无所不用其极,然而他们中大部分下场极其可悲。贪官严重阻碍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无论任何时代都是国家的一大危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