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者,都是善于思辨、具有独立思考的人

 HNYZL 2020-10-16

孔子有一次对弟子说了一句意味悠长的话,原文是: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恶,指的是厌恶,讨厌。好,指的是欣赏,喜欢。察,指的是考察,分辨。这句话就是说,当所有人都讨厌一个人时,要去考察一番,当所有人都喜欢一个人时,也要去考察一番。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孔子认为,当众人去评价一个人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出于个人目的或者是宣传引导等,都会对评价形成影响,导致不能公平公正的评价他人。

智者,都是善于思辨、具有独立思考的人

举例子而言,在历史的特殊时期,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那些高高在上的领袖会利用手中的权力,采用极其残酷的斗争来置对手于死地。

这个时候为了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他们会尽可能的污名化对手,把对方说成是十恶不赦的坏蛋,引导人民群众进行无情的攻击,到了此时,那个政治对手就会变成人人厌恶的虚伪的人,声名扫地,人人喊打。

与“人民的公敌”形成对比的是“人民的救星”,胜利者总会集千万优点为一身,成为人民眼中的救世主,是伟大的领袖,人民的恩人。比如历史上的纳粹党的领袖希特勒,无疑就是这种人。

智者,都是善于思辨、具有独立思考的人

对于被污名化后导致几乎所有人厌恶的人,即便有一些清醒的人知道事情的缘由而对他们抱有同情之心,但慑于恐怖的黑暗力量而不敢说出真相。即便知道“伟人”的虚伪和邪恶,也不能发出声音,当然即便说出来也没有人愿意相信。

最终的结果就是整个国家处在一个恐怖的氛围之下,人人噤若寒蝉,从此真善美与人间隔绝,假恶丑横行于世,天地一片昏暗。

所以,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一个观点,对于一个人的评价,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即便是一个万人称颂的人,也要考察其中缘由,识别里面的真假,对于一个万人群起攻击的对象,也要避免受到宣传机器和乌合之众高涨情绪的影响,要理性地看待事情的过往,保持独立的思辨。

智者,都是善于思辨、具有独立思考的人

还有一次,孔子进一步谈到独立思考的问题。子贡问他:“一个人受到全乡人的赞扬,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回答说:“凭此还不能肯定。”

子贡又问:“一个人,当全乡的人都厌恶他,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说:“这样也不能肯定。”他接着说:“不如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讨厌他。”

智者,都是善于思辨、具有独立思考的人

这个对话再次说明孔子判断他人、评判是非的观点:不能以他人的好恶来判断他人,要有自己的思辨。孔子强调独立思考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所有人都喜欢的人,未必就真的是个正人君子,也许正是因为他的善于伪装,才蒙蔽了众人的眼睛。那些众人都不喜欢的人,并不能说明就是十恶不赦的坏人,也许是源于他人的陷害,才导致墙倒众人推的结局。

智者,都是善于思辨、具有独立思考的人

有一句话叫做——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话其实是值得推敲的,历史告诉我们,很多时候人民群众的眼睛并不能分辨真假善恶,往往是让好人蒙冤,最终站到坏人的一边。小编认为这句话应该这样说才更符合事实:群众的眼睛未必雪亮,但群众是懂得趋吉避凶的。

智者,都是善于思辨、具有独立思考的人。在万千人中,当所有人都在狂热的、众口一词的赞扬或者攻击某个人时,那个依然保持清醒的人,就是能够透过表面一眼看穿本质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