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道口省钱指南

 宗城964wpd0ok4 2020-10-16

我现在住的地方,706书屋

一个人为了自由,需要承受怎样的代价?带着这个想法,我先后在出版社、媒体实习,毕业后自由写作,住在了朋友办的一家青年空间,名叫706,地点五道口华清嘉园,一个据说房价上千万的地方,但我的租金是每个月两千,一个合租的生活实验室(又叫书屋)。

《汉江怪物》剧照

五道口寸土寸金,稍微挥霍,我的稿费就会一扫而空。为了省钱,我想过很多办法。实际上,早在三年前我就知道了706这么一个地方,当时我刚刚大二,应朋友老王邀请,给他们写公众号文章。第一篇写的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后来成为他们的专栏作者,恰逢公共空间转型期,706新媒体出现人员断档,我被赶鸭子上架,做了半年的新媒体主编,如此的好处是,我可以每个月领一笔三千块的工资,同时免费住在本部。在北京,把住宿部分的开支省下来,生存压力能缓解许多。

706青年空间的图书馆

当时人在天津,线上办公,隔一两个月才来北京一次,这笔住宿福利真正见效,其实是大三以后的事。中文系在大三后的课业任务相对较轻,我又提前修了大部分院选课任务,所以在大三上学期,我去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实习,每星期需要坐班至少四天,剩余三天,我就赶回学校上课。那段时间过上每周往返北京和天津的生活,光是交通费,一个月就要六七百块钱,而我已经辞去了新媒体主编的差使,领的是出版社每个月两千块钱的实习补助。我算过一笔账,如果每顿饭按三十块左右算,当时包括交通费的月开支是2500到3000块钱左右,为了把开支压缩到两千块以内,我中午在出版社的食堂吃饭(这是国营出版社的一个福利),傍晚加班,加班可以吃加班饭。相当于省去两顿饭钱。下班后回五道口,在706打地铺,当主编时被允诺的住宿福利这时候派上了用场,706的创始人方荣很大度,说我免费住到毕业都没事。

把住宿和至少一半的饭钱省去,不喝奶茶,大型聚餐长辈们出钱,小型聚餐AA制,我在大三、大四每个月的开销控制在1000到2000的区间,虽然中途实习换去了凤凰网,做文化读书频道的一个小编辑,但基本情况变化不大。因为在工作之外,给媒体和文学刊物写稿,所以一个月能赚个几千块钱。

转折期是毕业,我不得不考虑住房开支了。当时一度想和朋友到偏一点的地方合租,毕竟五道口的租金实在很贵。可是一方面我是个念旧的人,觉得和朋友住得近一点,生活不会那儿孤独。另一方面,我在北京最好的朋友已经在之前租好了房子,和自如签了一年合同,不可能临时违约,跑来和我住。再加上,可能还是最主要的原因,我这个人懒,地方能不换就不换,懒得挪窝,就和方荣商量,还是住706,想想有什么减少租金的办法。恰好706在做一个文学主题的生活实验室(书屋),想把一批搞文艺(文字民工)的人聚起来,方荣就问我,有没有兴趣住进书屋,一个月租金减到2000,只需要我每个月办一场文学分享,供一篇稿子就可以了。我说行,就提着行李箱,寄宿舍的书,把物件存进了书屋里。一直到现在。

在706办过的活动,一次谈到了媒体转型,一次是谈《洛丽塔》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住宿解决,考虑的就是吃饭。从出版社离开,没有国营食堂的福利了,我在北京的切身感受是——饭钱贵,味道一般般。市面上很多网红店,实际体验都乏善可陈,比如我是广东人,去过一些粤菜馆,两三百块的菜,还不如我们老家楼下早点铺子的牛腩粉、肠粉好吃,而前者的价格可以是后者的三到四倍。自然,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吃料理,但未必出名,需要老北京指路,你可能才知道。在北京,有一两个会玩的朋友很重要,跟他们一来二去,能感受这座城市更绵密宽广的存在。

扯远了,收回来。我毕业后考虑的不是饭有多好吃,而是节省开支。我发现,北语食堂三楼的饭菜,微信、支付宝可以刷,价格在10到30块之间,花了十七八块钱,一碗炒茄子、烧鸭、蛋花、白米饭,口感比很多成府路边,价格到三四十块甚至更多的快餐店要好,量也够饱。上到四楼,还有一家泰国餐馆、日料店,旁边是个很布尔乔亚的咖啡馆,一杯蒸牛奶,可以待那写作半天。我的大部分吃食就是在北语,一天下来,算上咖啡馆二十二块的蒸牛奶(这个价格,其实是相当于座位费、充电费加上WIFI了),在六十块钱左右。一个月的食品开支就得一千八百块左右了。

有更节省的选择吗?有的,去便利蜂解决一日三餐。我试过,早上豆浆面包,中午、晚上白饭加一些小菜,三十块左右是可以解决的,但那样坚持几天,就太难为自己了,节省不是为节省而节省,加上我太瘦了,还是得多吃点,所以我还是经常去北语食堂。

北语食堂图片

我的一位室友,他和我不一样,他是点外卖或自己煮面。我到书屋吃的第一顿就是他煮的面,还挺好吃的,后来又蹭了室友的一份水煮鱼。但他一个月煮面的次数也蛮少的,由于工作缘故,他经常要去出差,扛着机器搞摄像,等好不容易出差回来,累瘫在床上睡一觉,起来后,习惯性地拿起手机点外卖。

前段时间,老王给我推荐另一个去处,是地质大学附近的禾地餐厅,那里的环境比不上网红店,但价格比较实惠,我和老王去那里吃过他家的手工水饺、三杯鸡、肉炒饼,一顿价格二十到三十块管饱。另外,清华东路西口附近,清华同方大厦路对面,有很多市井气的小饭馆,风貌和中国二三线城市老城区里见到的差不多,味道中规中矩,图的主要是价格,是很多学生党和务工人员的去处。

像我这样的写稿匠,吃喝住行外最大的开销,大概是购书了。书价上涨,从前二三十块钱的书,现在都要四五十块了,有一次去豆瓣书店淘书,一本世纪初的,几块钱的书,现在市面上能炒到近百块钱。在我还是学生党的时候,我常常去图书馆、书店看书,电脑里则下了一堆PDF,每一次去书店,会象征性地买一两本书,书店经营艰难,不购书,总是在里面白嫖人家的文字,觉得怪不好意思,到北京后,我最常去的是706的二楼图书馆,最常购书的地方,是豆瓣书店和万圣书园,万圣买新书,豆瓣淘旧书,706的书多是大学教授和周边高校学生、出版社捐赠的,质量有把关。毕业后,我宿舍里的书,一部分也捐给了706。

约莫从大四开始,我的购书开支大幅削减,甚至到现在趋近于零了,因为写书评,在媒体、报刊发表,所以经常有出版社赠书,我说看不完,不一定写书评,甚至书评里未必有好话,编辑老师们大多数还是很好人,给我赠书,这个月我就去取了五六次快递,堆了十几本书,实话说,一半以上每看完,写书评是很难得了,为表谢意,我只有筛选自己认为好的书,拍图片,发在朋友圈,希望让更多人注意到。

最近收到的赠书

上个月,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是如何在北京把月开支控制在三千块钱以内(不包括房租),其实在五道口,一个刚毕业的写作者,要把开支控制在三千块,甚至两千五百块钱以内,都是可以办到的,而且不必过苦日子。前提是:少参与大型聚餐、少蹦迪、少喝酒,出行靠地铁,电影和奶茶,都省着点花。

如果玩心大起,两千五的底线被攻破,莫说三千,一个月花五六千都在旦夕之间。前天朋友约我去三里屯,他的朋友在一家酒吧吃喝,六杯美式啤酒,一杯芒果冰沙,还有些烤肠、鸡翅,六百块钱流水一样就没了。那位朋友豪爽,请我们吃,否则我那天晚上一来一回,包车费,将近三百的流水就没了。

就这样,我毕业后在五道口的生活从省钱开始。自由写作一个月了,最开心的事,是每晚去北语校园,和陌生人踢球,感觉踢球的时候,每个人都在学生时代,快乐和懊恼,都是纯粹的,想起以前合的照片,踢球时笑的也是最开朗的。我现在每天踢球、读书、跑步、写作,偶尔和好友吃饭,花钱的地方,并不太多。

在老家和朋友踢球的照片

这里是五道口,我们正年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