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梓州诗论析(二)

 飓风居主人 2020-10-16

二、杜甫旅梓与草堂情结

  1、杜甫在东川府的游历诗

   杜甫在梓州期间,生活还算安定,经常游历于东川府各地,在旅游途中所作的诗,大都表现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同情,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盼。

   宝应元年(762年)十一月,杜甫从梓州去射洪旅游,前往陈子昂故乡(近射洪县金华镇)游览凭吊,作《野望》:

“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山连越嶲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射洪春酒寒仍绿,极目伤神谁为携?”

涪水即今天的涪江,在东川府境内流经射洪和梓州。通读全诗,虽是诗人旅游途中所作,却没有看到旅游是的赏心悦目和欣喜,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却是满目疮痍的情景和饥寒交迫的百姓。首联“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交代了旅游的地点和时间,诗人写的是仲冬的凄冷,实际却是世态的凄凉,衬托出百姓生活的凄苦。这涪水,流到巴县、渝州,在下又武陵五溪流入。“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 独鹤不知怎么在跳舞,饥乌聒噪像是想向人乞食,写的是独鹤与饥乌,却从侧面表现出了百姓凄寒窘迫的生活状况,在战乱纷争的年代,人民没有一天安定的生活,指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巨大伤害,诗人不禁发出了“极目伤神谁为携”的感概。

   在登上金华山后,杜甫参观了金华观,找到了陈子昂的学堂遗迹,于是又作了《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岩,淡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余哀。 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 根据诗中所述,杜甫远远望到众山之中最高的金华山,从冬日蔚蓝的天空中垂下的阳光,拥抱着山上道观的琼楼玉宇,把船靠在绝壁之下,拄着拐棍在盘旋的山路上攀登,登上山顶四处观望俯视,山谷隐约浮现,雪岭在太阳的照耀下泛着苍白的光,还伴随着鸿雁的哀鸣,观中跪着烧香的玉女,访道的善男犹如仙人,陈子昂的读书堂石柱长满青苔,悲风似乎为我而起,为雄才的喊冤而深深伤悼。

   宝应元年求杜甫旅游至玄武县(今中江县)写下了《题玄武禅师屋壁》,“何年顾虎头,满壁画沧洲。 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似得庐山路,真随惠远游。”诗人在诗中借用了两个典故,“锡飞常近鹤”,梁时,僧侣宝志与白鹤道人都想隐居山中,二人皆有灵通,因此梁武帝令他们各用物记下他们要的地方。道人放出鹤,志公则挥锡杖并飞入云中。当鹤飞至山时,锡杖已先立于山上。梁武帝以其各自停立之地让他们筑屋居住;“杯渡不惊鸥”,昔有高僧乘木杯渡海而来,于是称他为杯渡禅师。杜甫通过再现顾恺之在屋壁上的隐居上水图,表现了一种消极出世的心态,“似得庐山路,真随惠远游”,好像得到了入庐山的道路,要随慧远高僧远游。

   回梓州后,闻雍王适受钺为兵马元帅,统兵进讨史朝义,喜作《渔阳》一诗,“渔阳突骑犹精锐,赫赫雍王都节制。猛将飘然恐后时,本朝不入非高计。禄山北筑雄武城,旧防败走归其营。系书请问燕耆旧,今日何须十万兵。”极尽地展现了诗人当时的喜悦之情。同时,针对元结等人对李白和他的诋毁,写下了我国第一组论诗绝句《戏为六绝句》:

(一)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三)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四)

“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五)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六)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这是杜甫在诗歌创作上的一种新尝试,且又语多讽刺,所以题为“戏为”。在诗中杜甫斥责了当时一些轻薄文人的习气。诗中通过庾信和“四杰”与后生对比,感慨当时一般文人才力薄弱,没有出类拔萃的作家,不及前贤是明显的事实,同时寄托了他对轻侮自己的诗作的一些后生的愤慨。

2、杜甫的浣花草堂情结

   浣花草堂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年)避难成都时在亲友的帮助下营建的一所茅屋,地处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杜甫流寓梓州时,依旧对对浣花草堂念念不忘,皆因成都浣花草堂既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历经三年颠沛流离之苦后的喘息休养之地,也是诗人亲手营建的第一所私人住宅和精神家园,杜甫在此度过一段和平宁静的村居生活,是诗人曾寄托过终老之志的第二故乡。

   东川府所在的梓州在成都东,杜甫用“我行入东川,十步一回首”来表现对草堂的恋恋不舍。据史载,杜甫当年在梓州县城修建了草堂,今天三台依旧有四川第二大杜甫草堂,是在明代杜甫草堂遗址上建立的,位于城西的牛头山,是牛头山的主要景点。杜甫在梓州生活的一年多时间内,尽管受到东川留后章彝等友人的礼遇和接济,生活无忧,但他始终牵挂成都故居。

他在《寄题江外草堂》 中说:“ 尚念四小松,蔓草易拘缠。”尚且念着院子里的松树,应该被蔓草纠缠了。诗人自己流寓在梓州,却依旧惦记着成都浣花草堂的草木,草堂中的一切都寄托这诗人无尽的惦念。而《送韦郎归成都》则说:“为向南溪竹,抽梢合过墙”。尽管在外流亡,但是依旧念着草堂中的那些竹子,诗人却还未回去,说不尽的想念,道不尽的离愁顿时展现。《送窦九归成都》里则说:“ 我有浣花竹,题诗须一行。”室友多深的感情才能“题诗须一行”,诗人从草木着手,却字句体现的都是对浣花草堂的想恋。

   杜甫另有《舍弟占归草堂检校聊示此诗》 ,诗中说:“ 久客应吾道,相随独尔来。孰知江路近,频为草堂回。鹅鸭宜长数,柴荆莫浪开。东林竹影薄,腊月更须栽。”从题目就可以看出,杜甫人虽在梓州,却委托弟弟回成都浣花草堂打理,杜甫率家迁居梓州只是权宜之计,浣花草堂一定是要托人代为照看。这些无不体现杜甫对浣花草堂的眷恋,诗人对草堂有着无法割舍的情结,草堂之于杜甫,则是精神的寄托。陈贻焮在《杜甫评传》中写道:“时将岁暮,仍滞梓州,老杜内心的无限感伤,在《赠韦赞善别》中得到了尽情的宣泄:‘扶病送君发,自怜犹不归。只应尽客泪,复作掩荆扉。江汉故人少,音书从此稀。往还二十载,岁晚寸心违。’不止不得归故乡,即草堂亦不得归,明乎此,方知‘寸心违’三字下得沉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