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请远离生活中,那些太过遵守规矩和原则的人

 wenxuefeng360 2020-10-17

社会是由各种规章和制度构成的,一个有序的社会或社区离不开规矩的约束。我们不能违背公认的原则存在,而应该根据约定俗成的规章制度来生活。

但是恰恰存在这样一种人,他们总是“循规蹈矩”,在生活中十分死板。在他们看来,生活中的许多行为“就应该这样做”或者“就应该那样做”,与他们相处会让人感到不适。

在涉及到个体与群体关系的社会心理学中,学者们认为:个体处于群体当中,无论是选择还是行动,都会与所处的群体存在一定关系,即社会环境影响个体的选择。

尽管理论上存在这种可能,但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假如个体之间存在细微的差异,那么二者的社会行动或者选择也会有很大的差距。

霍恩伯格关于这种情况曾提出观点:个体在选择面临困难时,会有所侧重,有的人会关注事情的后果,有的人注重事情的过程,有的人则十分注重所在群体的制度。

在面临抉择时,依然坚持所处群体规章制度的人,是十分值得尊敬的。因为,不管他们在何种境地,都会将约定俗成的规矩作为最高准则,并以此来约束自己。

但他们往往也存在一些不足,那就是过于重视规矩,有时候会牺牲自己甚至周围人的利益,目的只是为了符合规矩。那么,这就是一种比较不理想的情况,是应该避免的。

既然有人循规蹈矩,也会有人忽视规则。这类人一般游走在规则边缘,通过数次的试探来查看规则的约束强度,一旦找到可乘之机,为了自己的利益,会完全忽视规则。

当然,他们也并非一无是处。当处于一个规则相对松散的社会环境时,他们的灵活会为处理事情带来很大的便利。

比如,在处理公务相关的事情时,有的人会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依据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推进;而有的人则比较灵活,会通过私下打听、频繁询问,找到“捷足先登”的办法。

他们也没有违背任何规矩,最终却达到了要办事的目的,也节省了时间与精力,可谓事半功倍。

何谓“底线”?当一个人已经一无所有、退无可退时,他脚下所踩的就是底线。我们常常以这种形容方式,来表达某个人可以接受的最低程度,有一种警告意味

那么制度又是何意呢?制度是人为规定的、可以根据现实情况改变的规则,往往会考虑到大多数人的利益。

所以,“底线”是绝对不可以跨越的,而制度是我们应该遵守的规则,将其视为一种范围,时刻对比自己的行为。

比如在当今社会中,“底线”有许多方面:不可以杀人放火、诈骗拐卖,不可以挪用国家财产等。同样,制度也有很多:法律制度、交通制度,在每个人的工作当中还有工作制度。

前者牢牢警告着我们,什么样的事情是绝对不可以涉足的;后者则从各个方面维护着我们的权益,给我们一定的便利。

我们往往比较讨厌圆滑的人,他们在社交中尔虞我诈,在官场中纵横捭阖,在文化上满口仁义。当与这些人产生互动时,常常会被他们油滑的言行所累,甚至损害自己的利益。

俗话说:“吃亏是福。”做人应该老实本分,不能贪图一时的利益就违背某些规则,成为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

[1] Eisenkraft, N., & Elfenbein, H. A. (2010). The Way You Make Me Feel. Psychological Science, 21(4), 505–5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