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校:特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高级中学学校(含职业教育高级中学)。常规:“常”普遍意思是“经常”,这里指“普遍的习惯”;“规”,即“规律、规矩”。也有解释“常规”为“沿袭下来的经常实行的规矩或者经常使用的方法”。根据《现代汉语小词典》,常规就是经常实行的规矩或规定。进一步解释为通常规则;一般规则;日常奉行的规则。王长良等认为:常规是在对特定时空、相对静止有序的事物实施管理过程中形成的规矩。 常规,就是相沿成习、形成常例的规章、规则、规矩、规范等,它约束着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联系、如何交往,规定着人在交往中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它不仅包含人们制定出来的法规制度,而且还包含代代沿袭的伦理与习俗等。 常规是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在习惯上认同,或条文法令上规定的政策、规则、程序的总和。按其表示的符号的特征划分,有成文的、口头的、不成文的:按其表现形式和递降序列划分,有国家立法、政府法令、条例、各种规定。 有学者认为,常规就是把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做、定期做、反复做、习惯性做、创造性做、经过长期实践证明都行之有效的那些事情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固定下来,让员工自觉遵守,促进工作有序、高效开展。由上可以看出,常规具有经常性、周期性、规律性、重复性、约束性、相对静止性、特定时空性,包含着规矩、规范、规则、制度等。学校常规:学校常规是人们为保证学校正常的工作秩序,根据对学校工作客观规律的认识而确认的在一定条件下保持不变的规矩,即把学校大量的反复出现的日常管理事务,按照各自的内在规律而制定出的大家都必须而且愿意遵循的规定和章程,成为正常状态下相对稳定的不言自明的学校成员自觉遵守的工作准则和行为规范,其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条令性的形式,二是人们约定俗成性的惯例。运用这些常规.既可约束师生员工的工作行为、规范学校的工作纪律和程序,又可以使学校工作达到相对的制度化、规范化、自动化和程序化,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学校常规有狭义和广义之说。就狭义而言,学校常规是指正常状态下,相对稳定的工作准则和行为规范。它们是从大量的反复出现的学校日常管理事务中,按其各自内在规律制定出来的,必须遵循的规章制度。从广义上说,学校常规是在一定时期内,学校成员所认同的规章制度、惯例程序和传统风气的总和。 由上可以看出,为使学校管理活动和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为确保效率和效益,大家公认的、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由基本的项目、标准、程序、方法所构成的学校管理的规范系列即是学校管理中的常规。这些常规工作是繁杂的、琐碎的、经常的,且具有程序性或可操作性。常规管理 :按照赫伯特·西蒙的现代决策理论,管理活动也是一种程序性行动,由于受到经常性的外部刺激,管理组织会诱发出一套现成的和有组织的反应,西蒙把这种活动称之为常规性管理。 萧宗六 认为:常规管理主要指的是经常性的规章制度的管理。 王洪亮 认为:常规管理亦称静态管理,是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的管理,管理制度包括体制、学制、规则、规定、规章、守则、公约等手段。 由上可以看出,常规管理的对象是具有常规性的活动,常规管理具有程序性、经常性、相对静态性,是对常规性的工作进行管理。学校常规管理是对学校的常规工作进行管理,或者说是运用常规进行管理、以加强学校的常规建设、形成学校工作常规的管理活动。详言之, 就是把治校育人活动中处于基础层次且又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以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采取指令执行、严格训练和卓有成效的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形式,使之成为师生员工自觉的行为习惯系列,从而使学校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形成优化的育人环境,实现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有独立个性和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的教育目标。简言之,学校常规管理就是对学校常规工作的管理。 孙延斐 认为,学校的常规管理,是以学校各项管理常规为规范和依据的管理,主要有:项目常规、常规标准、常规程序、常规方法等。 项目常规。按要素分,包含人、财、物、时、空、事、信息等各种要素;按工作分:德育常规,教务、教学常规,总务、后勤常规,财务常规,人事常规,学生常规等各种工作常规;按类别分:学校常规可分两类,即各项教育教学常规和各项管理活动常规。 标准常规。主要有技术标准常规和规范标准常规。技术标准常规主要包括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各项管理工作所涉及到的各项业务常规标准和技术常规标准;规范标准常规主要包括师生员工的行为规范和各项工作的规范。程序常规。主要包括各项工作程序、各项活动程序和各类操作程序的常规等等。学校工作程序常规,如学期工作常规秩序(如开学计划、期中检查、期末总结)、课堂教学常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考试)等;活动程序常规,如组织参加调查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开头的准备、中途的检查、结束的总结评比等。操作性常规,如实习实验操作常规、劳动技能操作常规、食品加工操作常规等。方法常规。所谓方法常规是学校经过多年办学所锤炼、筛选出来的,经过实践检验后有效的方法。主要包括一些通用的、常用的、传统的和技术的方法常规。如听课、评课、考查、考试、总结、评比是校长、主任了解、检查、指导教学工作的常规方法等。上述四种常规按照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制度型常规(条文化的制度规范,如学校章程、教师工作条例等);二是习俗型常规,如学校群体约定俗成的习俗、习惯、风气等;三是口授型常规,即领导或学校管理人员通过会议等形式反复强调的规范要求。但是学校常规的核心是常规制度,而制度型常规的实质,是要健全和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的常规管理具有如下特征:养成性; 规范性;稳定性;严肃性。综上所述,学校常规管理既是一种对学校各种常规实施的管理,又是一种借助常规,运用常规实现管理意图和管理目的的手段,即对校内各种常规实施管理,从而达到管理目标的一种比较稳定而有效的管理形式。学校常规管理的养成性、规范性、稳定性、严肃性等特点也反映了其存在的底层奠基性和至关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