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起了老家的牛

 乡土大河南 2020-10-17

最近没来由的想起了以前老家的牛,这个近些年来基本上只和肉和奶挂钩的动物。
问我家闺女牛是什么,她更多的是把牛肉和牛奶联系起来,至于牛这种活物更是没见过。但是对于少时的我来说,牛除了是家庭里重要的财产和劳力之外,更多给我的是围绕着它带来的烦恼和快乐。       
小时候基本上参与的劳作都和牛有关,夏日里沟沟坎坎的野草茂盛除了放牛之外,每当暑假或闲时就会推着定制的独轮小推车,割草喂牛。

先推着小车在自家大豆地里或棉花地里转,扫荡完地里的野草后,就沿着小河沟的边坡,发起了新一轮的冲锋。但三言两语说不尽当时的汗水和痛苦,往往种不了庄稼的边坡荒地,也少有牛吃的草,更多的拉拉瓤、刺脚丫之类带刺野草,一不小心就会挂到衣服,拉伤手臂。
除了这些痛苦的记忆外,也有更多的欢乐时光。每每以放牛为借口扔下书本,开启一天冒险的旅行,下午四五点时分牵上牛跟随村上的爷爷伯伯,听着长辈说着野闻趣事,一路沿沟渠牵着牛边走边逛。信马由缰也能出村十几里路。
兴致所致,也会脱离大部队,自己把牛拉到西大河河坡空地,隐藏起来独自修炼从电视里学来的绝世神功。
冬日里麦秸麸子成了牛的主食,这些时候喂牛成了相对简单的活计,但是保卫牛却成了相对重要的主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偷牛,成了当时防范的主要议题。村上几十户养牛户经过协商排班晚上轮流打更,记忆最深一次和同村表爷轮值,两人一班,各提三节手电筒,额外拿一面铜锣,一把铁棍。每到一养牛户屋后鸣锣一声报下平安。
当时的我被母亲裹得里三层外三层披着军大衣并不觉得冷,更多的则是行侠的豪气,和对江湖的憧憬。现在想来,当时家人的艰辛却不足为外人道了。
随着生产方式的转变,现在的耕种方式逐步被机械取代,村里养牛户也渐渐减少,牛也由一家一户散养,成了围栏圈养,牛也由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但是伴随着牛的记忆却已经深深植于血脉。


作者简介:

陈士重,男,老家兴隆镇夭庄村。现安家在洛阳,从事白酒销售工作。乡土赊旗公众号铁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