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炼石铺地-记物理老师贾保成 八、天上掉下个林妹妹03-05

 乡土大河南 2020-10-17
   八 、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3.“这一回我定要自己找婆儿家”
保成以为事情已经过去,谁料到王平桂下定了抗婚到底的决心,要学刘巧儿,自己找婆家。保成拒绝,王平桂更认定保成是好人。被从何庙领走的第三天,王平桂就又出现在何庙,直接去到财哥家,跟着几个妮儿们去五队上工。
村里人都认为,保成年龄早已“过墙”(方言,超过适婚年龄),有大闺女找上门来,是天上掉馅饼,还能有比这更好的事吗?都为保成高兴,说:“交了桃花运真厉害!”大家热情接待王平桂。中午送她去学校和保成及老师们在伙房一块吃饭。下午保成送她出村,又郑重给她说跟她不合适。但她根本不信,认为说不合适不是真心话。她不相信一个三十多岁、又是“分子”的人不想和她结婚。村里人和大队干部们也跟王平桂想法一致,说保成没说实话,是故作姿态。大家一笑了之:“保成装蒜”。
过两天,平桂又出现在五队出工的行列里,人们仍然热情接待她。一天,保成外出修机器,她就在财哥家吃饭。保成态度不变,客客气气接待,明明确确拒绝。每次都是送出村就回来。想让王平桂和村里人知道,保成是真心不同意跟王平桂结婚。
王平桂常来何庙,这种公开自己给自己找婆家,而且找的是一个年龄大得多的“分子”的事,惊动了公社、大队和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保成和王平桂都成了“名人”。
后来,保成发现王平桂来得越来越勤,有时几乎天天来。就奇怪,何庙到毛堂儿一来一回十多里地,她怎么会跑得这么快?
原来何庙大队有个知青队,就在韩庄村,离何庙不远。知青们和保成本来就有一种亲近感,他们常去学校玩,和保成很熟。知青队的柴油机坏了,保成带两个学生去修理,这才明白,原来知青们知道“这妮儿是找贾老师的”,就热情接待王平桂。王平桂有时就住在女知青的宿舍里,吃知青队的大锅饭,所以进出何庙当然方便、快捷。
  4.婚礼上没有娘家人
王平桂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不断地跑来跑去,公开向家庭和社会声明,决心嫁给贾保成,没有给自己留退路。王平桂的真情实意深深感动了保成,保成想:如果自己不娶平桂,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平桂只有自杀!遇到如此痴情的女孩,是我三生有幸。认定她就是自己的终身伴侣。决不能再委屈她了!
保成就跟六叔(贾学仁校长)商量,打算立即结婚,不再考虑回北京的事。有人提醒保成:“听说王平桂有病。”保成说:“是的,她亲口告诉过我。她的病是我们俩共同的负担。我要治好她的病!”
王平桂去开结婚证明,发现还不到当时的晚婚年龄23周岁,不能结婚。但保成态度已经坚定,王平桂就不再离开何庙,晚上住财哥家,白天在五队出工,已经是五队的准社员。村里人背后称王平桂为“保成家(音jie,犹如红楼梦中的‘林之孝家的’,即老婆的意思)”。娘家依然反对,也无可奈何。
直到过罢春节,正月十五(王平桂生日)去柳营大队开出证明,到公社办了结婚登记。婚期定在2月2日,通知娘家,娘家也没来人。只在学校会议室,大家吃了糖果瓜子儿,热闹一会儿,算是举行了婚礼,一个没有娘家人参加的婚礼。
好事多磨,曲折离奇。这段婚姻,在当时还相对保守的农村,方圆几十里,传为佳话。
  5.初登岳父门  进了奶奶店
 1976年12月24日,儿子出生。这时保成平桂已经从学校搬到保成侄儿家的两间破草房里。分娩后又通知平桂娘家。儿子出生12天,保成岳母来送了“米面”,与平桂娘家关系开始缓和。
按照风俗,新女婿第一次到岳父家叫“认亲”,这可是件庄重大事儿,保成很为难,一是平桂娘家人不是都转过弯儿来了,怕去了闹出不愉快的事;二是,认亲时,新客要送礼,岳家要待客。而保成备礼、平桂家待客,经济上都没这个能力。
事有凑巧,王平桂家所在生产队来何庙请人去修柴油机,保成倒水拿烟热情招待,约定第二天上午去毛堂儿。正好可以“假公济私”,一举两得。
一大早,保成带上得意门生祁小玉和李顺山去毛堂儿,路上说好他俩修机器,自己去串门。一进村就被生产队领到菜园的柴油机旁,消息早就传开,好多人来看老王家这个“新客”(河南农村称女婿为“客”读kai)。机器手指着队长说,这是平桂的十一爷,保成马上喊十一爷。有人指给保成:“这是队长家(读jie)”,保成马上喊十一奶。谁知“十一奶”立即制止道:“不对。乱亲不乱族!我姓贾,我是官寺儿(村名,临近何庙,贾姓很多)哩,我是你姐”。一说姓贾,又有人提醒“西寨墙的xxx也姓贾,是平桂的婶!”。保成一听,按照贾姓起名规矩,立即说:“那是我侄女!”保成又想起来公路上卖茶的老头王德亮原来是自己“老表”(表兄弟),却是平桂的爷。跟平桂结婚,自己立马低了两辈儿!
保成请人带他去岳父家。一眼看到低矮破旧的草房,一进门,岳母就端上一碗荷包蛋,十个!吓保成一跳,实在吃不下呀。旁边人告诉保成,这是招待“娇客(娇贵的女婿)”的最高礼节,叫“实(十)心实(十)意 ”,保成千恩万谢。岳母指点着,保成又拜见了平桂的奶、伯(父亲)、爹、叔,见了几个兄弟。还介绍在场的村里人,这个是叔,那个叫奶,大都是长辈。正说着,进来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抬头问保成:“你是保成?”保成答:“是。”心想直呼我名,也一定是长辈了。她说:“俺家缝纫机坏了,俺妈叫你去修。”保成说:“中”。一问才知道是德才爷的女儿,保成该叫姑的。
进了毛堂儿,保成好像进了奶奶店。几乎都是长辈。
为了避免招待中午饭的尴尬,机器一响,保成推说学校有事,带着学生告辞了。

 贾老师和老伴-走,老伴,咱俩骑车出去转转!

敬请期待:

九、无缘补天且铺地,年届不惑再登程
 1. 农机局争不过教育局
 2. “贾老师像一团火”使学生“走火入魔”
 3. 北京进修,走上教研型教师之路

作者简介:王书义老师,社旗一高退休教师。现居郑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