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音难忘

 乡土大河南 2020-10-17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乡音难忘



作者 |  李青梅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5e3125e


我的乡音土得掉渣,但却融进我的骨子里,血液里,根深蒂固。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家乡的水土滋养了我,乡音更是如影随形,伴我成长。在我们家乡,面汤叫面疙瘩,吃晚饭叫喝汤;肥皂说成洋碱,香皂被称为胰子;村子东头、西头是东墁儿、西墁儿,路的两边叫这墙,那墙;有一种臭美叫信愣,有一种好叫排场……小时候,我们在田野里吃过的一种野果叫洋布奶,唱的儿歌是:麻羿喳,尾巴长,这枝儿蹦到那枝儿上……

上小学时,学校有位教语文的年轻男老师,似乎是上天专一派送给我们村小的礼物,“国”字被他教成中国(guo)的“guai”;“嫩”字他读成“n,en”“lun”,“虹”字被他拼成“h,ong”“jiang”。家乡话他说得贼溜,课堂上穿插得行云流水般顺畅。那时,我们只知道方言,不懂得什么是普通话。

上师范,我就读于南阳。班里四十多位同学中南阳籍的过半,其余淅川县、南召县、新野县的同学们又占去了小半壁江山。查遍九零级老乡,加上我没超出三人,我孤家寡人一个。刚开始各操各的乡音,倒也没觉得不正常,可后来熟悉后,有几位要好的南阳籍女同学,一听我开口说“这墙、那墙,你包(就是你别或你甭的意思)….…”时,就取笑我,硬逼我改为她们说的模样。慢慢地,我似乎被同化,融进了她们的圈子。

谁知这一同化不打紧,放假回到家让我闹过一次“大红脸”。那是第二学年放寒假的一天,我去街上赶集买洗涤用品,我对营业员说买块肥皂。结果话音刚落,就被旁边一位耿直的大姐不指名地嫌气一番:“哼,我最恶心有些人撇着洋腔说话了,也不知道自己是干啥的”。一霎时,我脸红脖子粗,付过钱慌忙逃离。

那时候,学校开设了语基课、口语课,教我们的老师清一色讲普通话。上语基课,老师会在课堂上,时不时的还要给我们穿插一些有特色的方言,提醒我们纠正发错的音。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要数语基课上老师讲的淅川方言。在他们的发音中,韵母“u、ou”一律发成“ou”的音。老师常举的例子就是“大路上跑着一只兔子”和“这竹竿咋恁粗呢”中的“路、兔竹、粗”。老师抑扬顿挫的发音,幽默风趣的表演,逗得我们哄堂大笑。

当然,教我们的老师中,也不全都操一口纯正的普通话。我们的数学老师,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头,头发花白,面容严肃,说话像响钟,据说他是上海人。第一堂课,我们便被他夹杂着方言的普通话电着了,忍不住捂嘴窃笑。下课后学着他发音的样子,同学间互相逗乐。后来他的课堂我们竟能习以为常,尽管他把“五”读作“瓦”,“建”说成“驾”。

课堂上有专业老师教我们发音,进行着“八百标兵奔北坡”等的训练,课外每班还要在固定的时间,每天由普通话讲得好的同学,领读易读错的字或词组,学生会干部专人检查。那时的我颇受优待,因为稍一拿捏就有点像,练习时屡屡被点名“示范”一下。

普通话是这样的受重视,可最令人头痛的事却要数迎国检,学生们要进行普通话和三笔字的汇报表演。学校揪着我们的头皮不放,要求我们每天练习三笔字,时时处处讲普通话。学校除安排“红袖章”们检查外,还安排了便衣暗访。无奈,我们只好上课练,下课讲,走路说,甚至打饭、睡觉、去厕所都不能幸免。那时,我们走路尽量少说话,去厕所先仔细观察,睡觉要小心隔墙有耳,去饭堂打饭只好“一个馍,一碗汤‘的操着洋腔。讲普通话似乎成了一场整风运动,一不留神便会换来个通报处分。这样千小心,万注意的,偶尔也可能会中枪。有一次,几个同学一起在路上走,一不小心我的家乡话就蹦了出来。好险,差点被迎面走过来的“红袖章”逮个正着。

毕业后回到家乡,普通话似乎没了用武之地,别人都说方言,我也重操了乡音。课堂上叽哩呱啦的外语加上方言,让我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普通话渐渐被谈忘在日常的乡音里。而今我改教了语文,考试的需要,我又不得不讲起了普通话。偶尔,上课时蹦出的一两个乡音,调味着枯燥的课堂,逗乐着孩子们。

乡音难改变,乡音还让我们经历了一个寻亲小传奇。有位老表,年轻时在老家生活,年来节往,我们互相走动。十几年前,这位老表去省城定居,渐渐地,我们彼此失去了联系。前年夏天的一天,老表去菜市场买香油,老板一开腔,老表很激动,连忙问老板:“你是南阳的?”老板说是社旗人,再一拉关系,竟是邻镇。老表越发激动,问老板认识不认识某某,就是我们家大哥的名字。巧的是老板与我家大哥很熟,还有联系电话。结果当晚他们就通了电话,取得了联系。

“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犹如村头母亲轻柔的呼唤,踮起脚尖焦急的张望,牵动着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心。

换了生活环境,学会了别人的语言,改不了的是对乡音的熟稔,忘不了的是对家乡亲人的依恋和思念。


作者:李青梅,女,社旗县苗店中学教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