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小说‖ 县长的爹

 乡土大河南 2020-10-17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县长的爹



作者 |  胡清涛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5e3125e

高老汉那年七十来岁。因为早年家穷,有一只眼还是睁眼瞎,所以高老汉就成了光棍一条。

别看老汉一只眼瞎,那只没有瞎的眼可是火眼金睛。年轻时是生产队数一数二的牛把儿,对他自己经管的牛高度负责,每头牛的品性、吃受和身体状况他摸弄的飞熟。牛在他跟前是既不能耍奸又不能耍滑。

联产承包后,生产队解散了,孤身一人的高老汉也成了五保户,不用喂牛也不用使牛了。

随着经济的搞活,农村的牛绳(牛的交易市场)又逐步恢复。凭着当牛把儿时对牛的了解,那年正月二十,牛绳的绳头(负责人)邀请高老汉到绳上招呼。

别看高老汉不识字,可聪明了。在绳上招呼了一个月,经纪们草帽嗑篓下和袖筒里的摸指头交易和行话都学通学透了。加上天生的能说会道和多年到牛把儿,到了麦口期,为人硬筋的高老汉俨然成了这绳上的大经纪。

每逢农历三、六、九的前半儿,附近十里八乡的有调牲口想法的人们、有想买牲口的人们都会不约而同的到牛绳上来,凑凑热闹,趟趟行市。牛多,人更多,高老汉满面红光地面对着大家递上来的过滤咀,前呼后拥中点评着一头头牛……

高老汉所在的县是标准的农业种植小县,工业几乎为零,就这情况不知当时咋还申请成功了小康县。小康县不能光徒有虚名,马上上级是要来检查观摩的。光靠种麦种包谷种红薯那也说不过去!县长、副县长们也在嗑白这个事。

县长灵机一动:咱们县有的是麦秸,咱们县又有养殖黄牛的历史和经验,立马行动,养牛!有位副县长说在哪里养,哪里有牛?县长说你不用管!

于是两天时间,从东北山县林场拉回的长短一致、粗细均匀的的松木杆子,从蒲山店拉回的石棉瓦都集中到离高老汉牛绳不远的公路边。与此同时,公路边有十来亩绿油油的、溜大腿高的包谷被推土机推平,公路边的大牌子已经竖起来,上写着鎏金大字:“赵潘县优质黄牛养殖基地,编号099”。

又过两天,在一天五十块工钱的利诱下,这推平的十来亩包谷地上迅速矗立好了几十个松木杆为支架、上边搭石棉瓦的牛棚。

县长又马上召集附近几个村子的负责人,要求上级来检查那天家家户户都把自己的牛拉来,越多越好,检查结束,一头牛给五十块辛苦钱。

上级来检查那天,正好是农历六月初六,天气酷热。不知何故,到了九点多,也没几头牛在养殖基地。这可急坏了县长大人。

秘书突然想起这附近有牛绳,就不知道今个绳不绳!

县长和秘书赶紧让司机开车带他们去那边一看,还真是有绳:大牛、小牛栓了一糊片!

县长顾不上满头大汗,赶紧给附近几个人说明来意,人们互相一看,嘿嘿一笑,啥也没说。其中一个妇女说突然说:不要说你是县长,你就是地球球长,我也不去,这会看见俺们这不中用的打坷垃哩啦?

正着急要命的时候,又过来的副县长说上级观摩团再有一个小时就到了。县长仰天长叹:谁要能把养殖基地的牛棚填满,我喊他爹!

正在这时,憋了半晌没有尿尿的高老汉路过县长身边,一听此话,一问情况,心中窃喜:老子七十多了,没人喊过一声爹,今个有人喊,还是县长喊!

高老汉把长鞭空中绕三圈又猛地一折,震耳欲聋的鞭响让热闹的牛绳瞬间平静了下来。高老汉站在一个小土粪堆上高声说:我光棍老高今天有娃(儿子)了,是咱们赵潘县的县长。但是大家得给我帮个忙……

大家一听,都解开了各自的牛往一里不到的黄牛养殖基地走去。而站在高老汉身边的县长脸色又白又红,又红又白!

检查圆满结束后,承诺兑现了,县长也亲自陪着他爹高老汉上县城吃顿饭,并再三嘱托不忙了去办公室找他!

一月后有天牛绳不绳,高老汉到县城转转。小晌午到了县长办公室门口给传达室说要找县长。传达室老汉笑眯眯地告诉他:县长因在黄牛规模养殖方面表现突出,已经调到市里当秘书长了!

高老汉心里不是味,想着你不管调到哪儿我也是你爹!再说高老汉也纳闷:那天牛棚里都没有牛槽,牛咋吃草?来观摩的人们都没有看见?

作者简介:胡清涛,社旗县大冯营乡张庄人,乡土赊旗公众号特邀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