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秤匠

 唐白甫grpj8q5p 2020-10-17

老秤匠

文‖周前锋 

   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重要,如今,不管买卖什么,往电子秤上一放,四两半斤,分毫不差地呈现出来了,比老式的杆秤方便多了。杆秤逐渐隐退江湖,但那用杆秤证明公平公正的岁月却在我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痕迹,一杆闲置的老秤,我仍舍不得丢弃,轻轻抹去灰尘,黝黑的秤杆上,一颗颗耀眼的秤星依然银光闪闪,似乎在讲述那脍炙人口的传闻……  

         老秤属鲁班发明,秤砣为权,秤杆为衡;一斤为十六两,一两一颗星,南北斗共十三颗星,添加福禄寿三星,又分别代表天地良心。钉秤是有规矩的,少一两损福,缺二两伤禄,短三两折寿,不可欺心。

         民国时期,城南百盛粮行斜对面有间秤铺,钉秤的师傅姓邓,是个少言寡语,脾气倔犟的老头。有次,秤铺里卖了杆秤给城外来的老乡,忘了在秤杆的尾部掐上图案,邓师傅记起后,关上店铺,硬是从城南追到城北,加一倍的钱把卖出去的秤收了回来。弄得那老乡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邓师傅人有点古怪,但技艺精湛,秤做得非常准。他所钉的每一杆秤,秤尾都用铜丝掐上一个图案,这仿佛是一枚代表他信誉的印章。因此,方圆百里的人只认邓师傅钉的秤。

          一天,邓师傅带着老花镜正在低头忙活,几个凶神恶煞的打手冲到店铺前,为首的人手里捏张纸在空中晃了晃,对邓师傅说:

“你秤铺地契被你儿子邓标抵押在此,今天我们兄弟奉命来收你这间秤铺,识相点,马上收拾好你的破烂,给老子滚!”

   不容分说,领头的一挥手,后面几位便蠢蠢欲动,邓师傅急得一手捏个秤砣,一手握根秤杆挺身挡在门口,准备以死相拼,不让打手进去,引来了许多看热闹的人。正在这时,百盛粮行的高老板站了出来,问打手:“邓师傅儿子欠你们多少钱?

   原来,邓师傅有个不成器的儿子名叫邓标,游手好闲,赌博成瘾。输得精光后,偷了家里的地契做抵押,借了笔高利贷,连本带利算是五百光洋,又在赌场输了。邓标这些天不见踪影,不知躲到哪里去了。

  高老板了解这事后,当场答应:

“我给邓师傅父子做个保人,三天之内还不上钱,你们可直接去我百盛粮行取大洋!”

   打手们见有百盛粮行高老板给邓师傅父子做担保,便放心地走了。围观的人散去后,邓师傅拉着高老板的手感动得热泪盈眶,高老板却轻描淡写地说:

“人活一辈子,谁不遇着难事,说不定我以后还会有什么事求你呢!”

说完转身而去。

  听说高老板出面,秤铺暂时保住了,邓标垂头丧气地回来了,刚一进门,被邓师傅一把揪住,摸起秤杆就打。没想到,这小子身子骨一缩,一个金蝉脱壳,邓师傅手里只抓住一件衣衫,气得他拿根秤杆满大街追……

   第二天晚上,百盛粮行的高老板突然来到秤铺,邓师傅以为他是来催那高利贷的,谁知高老板根本没提那事。他是来请邓师傅给他粮行订秤的,只是出乎意料的提了个要求:

“钉的秤一斤要多一两”

 邓师傅一下愣住了,缓了好久,才拿出一杆秤来对高老板说:

“订秤是有规矩的,秤上一两一颗星,属南北斗十三星,加福禄寿三星,又代表天地良心,共十六颗星。少一两损福,缺二两伤禄,短三两折寿。秤砣为权,秤杆为衡,权衡利弊,不可欺心。对不起,你说的这种秤我不会做,劝你也不要打这歪主意!”

   高老板听后,摘下鼻梁上的金丝眼镜,瞅着邓师傅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别把话说死了,你好好考虑一下,明天我再来”

  高老板转身出了秤铺,可急坏了邓标这小子,他对邓师傅说:

“爷老子哎,你难道看不出来,要是不答应高老板,他就不会给我们做担保,放高利贷的转身就会来收铺子,你就破一回规矩,给他做一杆吧,求你了,保住这铺子要紧啊!”

   邓师傅狠狠地瞪了他儿子一眼,低着头,闷声不响地抽起烟来。

   第三天晚上,高老板果然又来到秤铺,从邓标手上拿到了他要的秤,试秤后,正好一斤多一两,且未露出丝亳破绽,他看着秤尾上掐的图案,夸高师傅技艺精湛,做的手脚真是天衣无缝。高兴之余,问怎么见不着邓师傅,邓标告诉他说:

 “父亲病了,见人不得”

   高老板如愿以偿后,答应先替邓标还了高利贷。

        从此,百盛粮行就用一斤多一两的“黑心秤”收购老乡们的粮食。

 瞧着斜对面百盛粮行收购的粮食堆积如山,听卖完粮食挑着空箩筐从秤铺前经过的老乡埋怨,粮行把价钱压得死死的,估计秤也有问题。邓师傅这回真的病了……

  不知不觉已到了腊月。这天天气寒冷,邓师傅见生意清淡,正想早些关门打烊,商会龙会长突然来到秤铺,要从邓师傅这借一杆百斤的秤用一下。邓师傅心里有些纳闷,问:“你借它干吗?

龙会长说:“有老乡几次反映百盛粮行收购粮食的秤有问题,要商会给他们讨个公道,为慎重起见,商会已封了百盛粮行的那杆大秤。我从你这借杆秤,明天用来验证粮行的秤有没有捣鬼。”

  龙会长借了秤,摇头叹气地离开了秤铺,邓师傅心里像打翻了个五味瓶似的,不是个滋味。他关了铺门,独自抽着闷烟,忽然听到有人敲门,没好气地大声说:

“明天来,打烊了!”

伴着加急了的敲门声,外面有人在喊:

“快开门,是我啊……”

当邓师傅打开门看时,一下子怔住了,门外站的是粮行高老板。

“有事明天来吧”

他冷冷地说了句。高老板见邓师傅好像不想开门迎客,忙顺着打开的门缝,将身子硬塞了进去……   

进门之后,高老板上前俯耳对邓师傅说:“你给粮行钉的那杆秤出了问题,今天被商会封了!”

“封了就封了呗,讲给我听又有何用?”过了半天,邓师傅才从鼻孔里哼出一声。

高老板耸了耸肩膀,故作镇定地说:“邓师傅,你如果这样,明天我就把实情告诉商会:为答谢我给你父子担保高利贷,你在给粮行钉秤时,瞒着我特意动了手脚,把我给害苦了。到最后的结果,哼!不说你心里也清楚。”

听罢此言,邓师傅脖子上青筋暴起,脸胀得通红,指着高老板的心口问:

“你到底想怎样?”

高老板用手掌慢慢推开邓师傅戳到胸前的烟斗,假惺惺地说:

“别激动,我来你这里,还不是为你着想嘛,解铃还需系铃人,不然,明天商会一验秤全都露馅了,你得赶紧想个办法才是。”

邓师傅沉默良久,红脸变成了青脸,最后无奈地说:

“你把秤拿来吧。

高老板愣了一下,两手一摊说:“秤被商会封了,我怎么拿来啊!

邓师傅拿手上的烟斗指着门外:“这我管不着了,你走吧!

高老板耸拉头脑袋想了想说:“好,我这就去设法把秤拿来。

  高老板雇了鼓上蚤时迁的一位第十八代传人,把粮行被封的那杆秤从商会里弄了出来,连夜送到秤铺。

         没半个时辰,邓师傅就把被商会封的这杆秤按高老板的要求改好了。高老板拿回秤来,根本找着半点改动过的痕迹,心里有些不踏实,拿到粮行去检验,确定分毫不差后,立刻让时迁弟子把改好的秤又偷偷送回了商会原处。

       第二天,许多行铺老板被请到了商会,有些老乡也来了,人们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百盛粮行用黑心秤收购粮食之事。龙会长用手势示意众人安静下来,一脸严肃地说:

“最近有人告状,反映百盛粮行收购粮食的秤有问题,该粮行高老板说秤是邓师傅秤铺钉的,不会有任何问题,双方各执一词。为纯清事实,商会先封了粮行的秤,我借来邓师傅秤铺的秤,用邓师傅的秤验证粮行高老板的秤,请大家做个见证,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完,命人抬来一箩谷子,龙会长亲自掌秤,用邓师傅的秤称过后,再用粮行高老板的秤复称,对比之后,两杆秤分毫不差。有人不太相信,反复几次,结果没有二样,老乡们一下都傻了眼。

  这可是高老板喊冤的时候了,他往上扶了扶鼻梁上的金丝眼镜,清了清嗓子说:

“各位同仁,几个刁民捏造事实,故意毁坏我百盛粮行名声,我要上县府告他们!”

  老乡们自知斗不过气势汹汹的高老板,便悄悄地离去了……

  高老板赢了,感觉“鬼眼睛也是人雕出来的”,这话糙理不糙。当晚,掮着从商会拿回来的秤来到邓师傅秤铺,将秤铺的地契,在邓师傅眼前晃了晃说:

明人不说暗话,我也用不着跟你兜圈子,眼前粮行新粮就要上市,只要你给我把这杆秤改成一斤十五两,地契物归原主,你我互不相欠。不然……”

 没想到邓师傅显得很爽快,二话不说,拿秤去改了。

         高老板拿了改好的秤,用几块大洋把地契压在秤铺的桌子上,转身出门。

    邓师傅抓起桌上的大洋向他掷去,狠狠地说:

“这是最后一次,以后再不要来找我!”

听着背后“咣当,咣当”响了好几声,高老板回头看见丢在地上的大洋,忙弯下腰来,边捡边嘀咕:

“没见过这跟钱过不去的蠢驴!”

   想不到事情办得这么顺手,高老板回到粮行,命厨房炒几个好菜,温上一壶老酒,边喝酒边打着他的如意算盘:今年用邓秤匠订的秤收购粮食,每斤多出一两;新粮上市,再用今天改好的这杆一斤少一两的秤,把收购的粮食倒卖出去,赚的大洋要翻上一番。到时,每斤粮食比别的粮行价钱低一两毫,保证来买的人更多……

   高老板这招果然灵念,新粮上市后一连几天,别的粮行顾客稀稀拉拉,百盛粮行买粮的人从早到晚都排起长龙。

       这天傍晚,高老板捧着根烟枪在后院抽大烟,一个伙计慌慌张张冲了进来:

“不得了,几家粮行的老板来闹事,正指名道姓叫你呢!”

“奇怪,他们来闹什么事?”这事来得突然,高老板抬脚往前院粮行。

院中间站了好些人,都是其它粮行的老板,高老板上前打过招呼后,忙问:

“各位老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位姓候的老板,手里紧紧攥着百盛粮行卖粮的那杆大秤,脑袋一歪,愤愤说道:

“高老板,别揣着明白装糊涂,怪不得就你买卖这么火,想不到居然使阴招,在秤上捣鬼,成心想挤垮我们!”

难道被人看出破绽来了?高老板便试探着说:

“候老板,说这话是要负责任的,我在秤上捣了什么鬼,你把话说清楚点!”

候老板把秤递到高老板面前,冷笑着说:

“哼,大家的秤一斤十六两,你卖粮食的秤一斤足足十七两,你好好看看吧!”

怎么可能一斤十七两?高老板以为是买粮的人兴师问罪,说短斤少两,没想到粮行的老板们说他卖出去的粮食一斤有十七两。他接过秤忙亲自验证,果然真是一斤十七两!

 高老板心里一下明白了,怪不得邓秤匠那天答应得爽快,想不到他竟然来这一手!这些天卖出去的粮食一斤多一两,比别的粮行价钱还低二毫,这下可赔了老本。他感觉自己哑巴吃黄莲,有苦难言,气得双腿发软,瘫在地上。

“瞧你装的可怜相,这次好像你又在理了!”候老板一句嘲讽的话,倒给高老板提了个醒,他举着手里的大秤说:

“我百盛粮行的秤,历来都是邓秤匠钉的,想不到他如此坑害我,也是坑害各位同行,请大家一起跟我去秤铺,把邓秤匠抓去见官”  

       高老板掮着秤,领众人出了百盛粮行。来到邓师傅秤铺,却见铺门紧闭,高老板上前喊门,半天无人答应,气得把门踹开,一头闯了进去。候老板正想跟着进去,却听见高老板突然发出一声惊叫,赶紧把脚缩了回来。

     “邓秤匠,他……上吊自杀了!”高老板从秤铺出来,吓得面如土色。

 这时,商会龙会长刚好匆匆赶到,急忙进屋,几个人赶紧从房梁上把邓师傅解下来,可惜来迟了一步。

        粮行的人都随高老板散了,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从房梁上解了下来的邓师傅,僵硬的身子静静地躺在秤铺里,等儿子邓标回来……

       子承父业,数年后邓标成了秤铺老板,仍然以钉秤为业。奇怪,他钉的秤怎么也平不了,每杆秤拿官器验都多一钱,他真是百思不解。

       一天,邓标拿出父亲钉的秤反复端详,发现每杆秤的尾部,都掐有一个形状相同的图案。于是,他依葫芦画瓢,试着在一杆秤的尾部,用铜丝也掐上图案,结果,正好平了。

      邓标发现掐在秤尾的图案竟然是个“心”字,他立刻恍然大悟:父亲这样做,一是用来平秤,二是告诫自己钉秤时,不要忘了天地良心。

     一斤十七两的秤,只是秤尾的“心”字图案,改用了比原来粗点的铜丝而已……

     秤,是公平正义的象征,秤如人心,人心如秤。   

周前锋,现居湖南省邵阳县塘田市庄上周家。喜爱文学艺术,一个将情感融于笔墨文字,寄托于河流山川的自由人。

本刊顾问:龙国武

主编、审稿:陆秀,唐建伟。

责任编辑:唐花阶,刘云雨,刘云洲,李校刚。

副主编:李云娥,刘慧球,杨国安,李婷,廖大秋,易小群,唐运亮,刘明,刘金群,刘云湘,刘青龙,刘肆梁,陈晓蓉,银红梅,果实,粟蒋,刘长军

总编,执行编辑:唐白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