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无法复制”说开来

 成都书语 2020-10-17

淡化,一个有着丰富亲子阅读经验的爸爸,一个有近十年儿童阅读推广经验的推广人,一个有丰富阅读经验的跨界教育者,一个家长称为“百家讲师”被孩子们称之为“蛋花”的阅读老师,一个对阅读引导有深入研究和实战经验的专家。

前几天一个朋友和我聊到了我现在做的阅读班。当她了解了我的方式后第一个反应是无法复制。

复制是工业化后使用广泛的方式,工业产品和手工产品最大的差异就是能标准化生产,大量复制。现代学校的产生本来就是工业化的产物,所以它必需考虑如何高效地大批量生产工人和低成本地筛选工人。统一的教材、配以教参,统一的培训、统一的课程设置等都是为了批量生产做准备。标准化的考试则是低成本筛选产品,把产品分类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是让生产成本降低,产品在某方面有基本的保证。因为人不是非生命的物体,可以任工厂摆弄,所以会出很多教育上的问题。

新教育从华德福理论和儿童心理学出发做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他们从一开始就强调要把新教育的实践推广,推广就涉及到教学的产品化。这些年,新教育确实做了很多尝试,他们的努力有目共睹。我是很好奇他们具体怎么操作的,可惜我不了解细节,更不敢妄谈。

华德福进入中国很多年了。有朋友说华德福学校是家长教育自救的社区,我比较认同这个说法。现在成都华德福学校成了全国华德福人才培育中心。我没参加过华德福学校的培训,不知道他们具体的内容和形式。希望它们的培训重在基本的理念上,因为就我理解,华德福的精髓在理念,实践方法应该是因人而异的。我以前问过一个去国外接受过华德福培训的朋友,她说华德福是非常成熟的教育模式,拿过来用就行了。对这种看法,我非常不认同。在我所了解的大陆做华德福教育的人中,我最认同的是卢安克。我觉得他是把握本质而不强调形式的人。也许这与他的成长背景和所处的大山环境有关。

这几年来出现了很多私塾,这可能是因为学校批量生产满足不了个性化需求的原因。私塾是非常个性化的一种教学模式,私塾的这种个性化是很难复制的。此外大多数私塾很难全面满足一个人基本的学习需求。 

家庭教育是普遍存在的,不管你怎么想,它都必然存在着,而且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家庭教育似乎是一个最可行的可以调合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家庭教育也是非常复杂的,它太考验家长的能力、精力。家庭教育的门槛比学校教育实际高很多,而且家庭教育也是不可复制的。

说到这里,我突然发现可以复制的只有应试教育。在普通的学校里,非应试的教育部分也是不可复制的。我也看到有一些老师在学校里做着非应试教育的内容,他们是想做自己的教育实践,他们教授的内容超越了应试的范围。

非应试教育有可以复制的内容吗?

有,教育的理念是可以复制的。不过,我比较奇怪的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理念出现。因为我觉得在中国几千年前就有人说清楚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道法自然。如果教育者真按这三句话去做教育,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别的理论多是在解释或丰富这三句话罢了。

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大家设定了同样的标准让不同的人去达到。这个问题其实存在于所有社会中。这是谁造成的呢?是我们,我们自己制造了现在复杂的社会体系,为了维持它的运行,我们就制造了现在的教育方式。然后,我们回头来说这样的教育是有问题的,说完之后很无力地说没有更好的办法。改变教育意味着改变社会机制。看来教育很不简单,它涉及到了很大的一个系统工程。这就是我们无奈的地方。我们能做的其实很有限。承认了这种有限,再说教育就谦虚点了吧。

我现在在教一些孩子,其实我很忐忑的。因为我的能力很有限,我不知道我最后能带给孩子们什么,我不敢说我了解所有的孩子,我也怕把孩子带入误区,我更怕有不适应我教学方式的孩子因外在压力来参加我的课。可能正因为这些,我选择了尽量用分享和讨论的方式上课。我一开始选择这种方式就知道它是无法复制的,而且我也没打算复制。就算是我个人和有缘的一些孩子、家长共同成长吧。这近一年的教学确实让我收获很多,在和孩子交流中得到了不少幸福感,这就够了。

作者:淡化  小编:流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