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莉芙的海洋

 成都书语 2020-10-17

     十二岁的玛莎收到了一张纸条,是同班同学奥莉芙在日记里记录的一页,奥莉芙写出了自己想要和玛莎成为好朋友的愿望,然而一切已经戛然而止,奥莉芙在前一天遭遇车祸去世了。

     随后,玛莎和家人来到了住在海边的奶奶家度假,带着迷惘经历了不一样的暑假。

    故事节奏明快,以悬念的笔调开启,真正的主人公并不是封面书名里的奥莉芙,而是收到意外日记的玛莎。在很多儿童小说里,有许多这样顾左右而言他的故事,比如《第十四条金鱼》、《爷爷一定要离婚》等等,我们会触到冒出来的线头往下摸索,奥莉芙的日记就是那根线索。

     玛莎来到奥莉芙向往的海边,并不打算向家人说出纸条里的秘密,她在试着自己寻找一个方法,虽然看上去可能于事无补。随着邻居曼宁家的男孩吉米和泰特的出现,玛莎渐渐打开的心扉在爱情的萌动之下经历了快速成长。

     故事的三个场景,同学却陌生的校园,家庭内部和同伴之间,每一个都是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发生。

     玛莎和奥莉芙一样都同样渴望着友谊,但是她们对于同龄人都有着羞怯,不敢说出心中的想法。如果不是惦记着奥莉芙的心愿,恐怕玛莎也很难迈出向吉米倾诉秘密的第一步。奥莉芙和玛莎就像是一个人,玛莎努力以自己的理解达成奥莉芙的心愿,其实是在完成她自己的。所以她用了写作的方式,讲述了奥莉芙的故事,当进行到后面写不下去的时候,她完成了一首诗,真正的她钻出水面来了。

     玛莎的家人对她很关心,尤其是奶奶的理解,尽管如此,青春期的少女也有难以诉说的秘密。邻居曼宁家的爸爸妈妈,是我们常见的父母,只求孩子不捣乱型。

    在家和学校之外,孩子的世界是怎样的?玛莎渴望友谊,憧憬着稚嫩的爱情,也在学习承受欺骗与伤痛。


     同样是讲述少年之恋的《本爱安娜》里,本和安娜也是情愫互生,双方父母对于孩子们的情感给与了包容与理解,开放式的结尾令人深思。在这个故事里,玛莎在对吉米真正了解之后,对爱情有了不一样的思考,而真正在意她的泰特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真诚。不同于《本爱安娜》里的互相喜欢,这个故事里的爱有了一种复杂性,虽然带有一些恶作剧,但是渐渐长大的少男少女们要开始启动更多的思考人生了。

    书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关于生命和死亡。从奥莉芙的死亡开始,到后面玛莎濒临死亡之后对生命的重新感悟,以及玛莎对于奶奶逐渐衰老的忧虑,都是玛莎关于生命和死亡的思考。也因为有了重生的感觉,玛莎更理解了奥莉芙那张纸条里每一个字的含义。




     儿童小说一般都会有一个比较完满的结局,玛莎会展开新的生活,尽管奥莉芙逝去了,玛莎知道奥莉芙梦想中的海洋仍然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到达、存在其中。

     成长的道路不会有坦途,每一个孩子都是在小心翼翼中摸索,只有经历失败才会不断去修正,才会有风雨后的阳光,这是一句老掉牙的话了,但确实如此。

     总有生活里的某个时候,每一个孩子都会收到一张字条,那不一定是泰特写的:我想我知道该做什么,你会看到的。

不需要问是谁写的,正如玛莎知道,写在了她有史以来最好的诗里:

“ -----你一直在那里,就像大海、天空、空气。

在海堤等我,直到脚尖沾满海盐,依然等待。”

但是一定有那么一个人,去寻找、去等待,就不再孤独。




编辑:小小

书语荐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