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制草乌的炮制与应用

 寒江独钓月 2020-10-18

本品为毛莨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Reichb.干燥块根的炮制加工品。主产于东北、华北、内蒙古。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

【处方用名】制草乌。

【炮制加工】(1)煮制或蒸制:取净草乌,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4~6h或蒸6~8h,以草乌熟透至取大个切开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后切薄片,干燥。(2)黑豆制:现将黑豆煮至膨胀,再将泡透的生草乌倒入锅内,煮至熟透为度。每草乌50kg,用黑豆5kg。

【功效及用法用量】辛、苦、热;有毒。归心、肝、肾、脾经。属祛风湿药。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效。主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

常用剂量:内服,1.5~3g,宜先煎久煎。在实际临床使用过程中,制草乌常用剂量3~9g,大剂量3~15g,甚至有大剂量使用制川、草乌各30g,或制草乌40g而取得很好疗效的记载。

【大剂量单药应用经验】

1.宋朝太医局经验:治泄泻下注,单用草乌头三枚,去皮尖,一枚生用,一枚炮制(约20~30g),另一枚烧灰存性,共为细末,醋糊丸,水泻倒流水下,赤痢与甘草汤、白痢与干姜汤同服,具有祛寒止泻的作用,用于清浊不分,泄泻注下,或赤或白,脐腹疼痛,里急后重。(《太平圣惠和剂局方》三神丸)2.中国人民解放军58医院经验: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将草乌制成注射液,肌肉注射,成人每次2mL(含总生物碱2mg),每日1次;或穴位注射,每穴0.5mL,每次2~3穴(每日1次)或1~2穴(每日2次),10d为一疗程,停药2~3日后可继续用药。孕妇忌用,心脏病慎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神经痛等共64例,总有效率为95.8%以上,大多治疗6~10日疼痛即见减轻,对重症风湿性关节炎止痛效果尤为明显。(《中草药通讯》,1972年第3期)。

【大剂量配伍及名方应用经验】

1.王士福经验:王氏认为寒痹(坐骨神经痛)下肢一侧疼痛剧烈、不能屈伸着地、不能睡于痛侧,其痛多由环跳穴经委中、承山下至昆仑,常选用《金匮》乌头汤合四物汤,每取捷效,并同时指出,取效速否,在于二乌剂量。方用制川乌加制草乌各30g,配以生甘草30g,且二乌同生甘草先煎1h,后下余药,其毒自解。其痛一剂即缓,二三剂痛止大半,甚至疼痛消失,或只感痛处微麻,此时即可停用二乌,加苡仁30g、泽泻20g、通草10g,以甘淡渗泄其毒,防止积蓄为害,服二三剂后再加制二乌各30g,如此反复十余剂,使寒痹散疼痛止而不伤正,多可获愈。(《治痹之密在于重剂》)2.戴云波经验:戴氏认为,痹证阳虚为本,寒邪为标,所以治疗各类痹证,无论寒热,均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入乌、附。认为乌、附生者固然有剧毒,炮制者仍有毒性,但经煎煮3h(附子2h),毒性基本消失而有效成分不会被破坏。戴氏习用制乌附30~120g,加生甘草或蜂蜜同煎。(《首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会议专家讲稿:乌头类方在痹证中的应用体会》)3.徐晓峰经验:徐氏认为川、草乌皆温经定痛之药,但川乌力缓而持久,草乌则起效快而药力不持久,故临床上不论寒热,但见疼痛明显者,均每每二乌并用。常用剂量:制川乌、制草乌各30g,生甘草30g,先煎2~3h,然后再入他药同煎。川草乌善于治疗风湿痹痛,故多用于寒凝经脉而引起的风湿疼痛,临床多大剂量应用,可迅速达到痛止肿消之功效。如乌头汤,乌头桂枝汤等。若寒热错杂,寒邪阻于经脉,久郁化热,则在大剂量应用清热利湿药的同时,可佐以小剂量乌头,能有效缓解疼痛。如白虎加桂枝汤加川草乌,越婢加术汤加川草乌,麻杏苡甘汤加川草乌等等。如若机体素虚,痹证日久,复感寒邪疼痛肿胀剧烈,此时也可大剂量应用,顿挫病势,甚至川草乌与附子同用,疼痛缓解后予以附子类方治疗,巩固疗效。如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川草乌,附子汤加川草乌等。(《首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会议专家讲稿:乌头类方在痹证中的应用体会》)4.仝小林经验:仝氏临床运用大乌头煎治疗一位腰椎间盘突出术后仍小腿、脚麻木疼痛患者,首诊大乌头煎中制草乌用量为15g;二诊时患者症状减轻不明显,恐患者顽疾重病,早已深入骨髓,川乌、草乌15g用量虽然很大,但相对于较重的病情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而已,且患者未出现任何毒副反应,可维持原来辨证,加大君药力量为30g,显其威猛之力,克敌制胜,又加入葛根,配合川乌、草乌以解肌镇痛;三诊时患者疼痛症状有所缓解,故乘胜追击,在稳定君药剂量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葛根的剂量,共奏温经散寒、强筋骨、舒筋通络、祛瘀止痛之功效。治疗半年,疗效良好。(《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年第1期)。

【注意事项】

1.孕妇忌用。不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同用,但《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w证治第十》有“赤丸”一方,方中就有乌头与半夏同用的记载。且曹仁伯、王旭高医案,近贤丁甘仁、蒲辅周等临床经验,均有乌头或附子与半夏相伍者,且取得较好疗效。

2.尽量防止中毒:(1)在临床使用草乌时,应注意防止多次给药引起生物碱蓄积中毒的风险,做到中病即止。(2)患有如房室传导阻滞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不宜服用草乌。(3)服药期间不要饮酒,因乙醇能促进乌头碱的吸收,从而加强毒性,导致中毒。(4)制草乌毒性虽较生品大减,但大剂量应用,还有中毒的机会,故可适当配伍生甘草、白蜜、白芍、诃子等中药并先煎2~3h,防止中毒。(5)服用本品当小剂量递增,《金匮要略》中强调服药后如有如醉、呕吐,表现为中病“瞑眩”反应,提示沉寒痼冷已温散,阳气能伸展,此时不可再服,否则必致中毒。

3.草乌中毒轻者一般有舌、口腔周围麻木感,重者语言障碍、躁动不安、肢体发硬、肌肉强直,抽搐、意识不清,甚至昏迷。常有恶心、呕吐、流涎、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中毒最大的危害是心脏毒性反应,表现为各种类型心律失常,特别多见室性心律失常。重者血压下降至休克水平,可发生中枢抑制,出现呼吸障碍,可因呼吸肌痉挛而窒息,严重心律失常及中枢抑制为中毒者致死主要原因。中毒患者的急救除及时彻底洗胃、导泻、输液等常规处理外,注射阿托品为首选对抗药物,剂量视中毒程度而定,大剂量阿托品的中枢兴奋作用有利于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必要时可加用利多卡因、胺碘酮等治疗,有条件者使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复转心律后及时进行血液透析,同时抗休克,预防心、脑、肾功能衰竭。(《当代医药论丛》,2014年第3期)4.李彦民经验:乌头类药物毒性的大小与煎服法密切相关。因为煎煮可使某些毒性成分发生变化,服法关系到药物的吸收。对乌头类药物历来强调先煎久煎。《金匮要略》中的乌头汤、大乌头煎都以水3L,煎取1L去渣后纳蜜再煎。过去中医大家多认为久煎是解毒的关键。用15g以上宜先煎半小时,随着剂量增大,煎药时间也得随之延长。现代医学认为:制川乌、制草乌常量入汤剂,须先煎30~60min。实验表明, 乌头类药物每煎煮lh, 有毒成分含量就减少0.08mg/mL, 总碱中有毒成分所占百分比率均递减78%。此外,医家还倡导用辅料煎煮药物。如张仲景以蜂蜜煎乌头,制缓其毒性。据研究,白蜜中含有某些氨基酸,能和乌头碱结合成盐,易溶于水,既可提高疗效,又能减低毒性。在服药方法上,为避免毒性反应,可采用先食服药法,《金匮要略》中赤石脂丸即“先食,服一丸。”使药物吸收缓慢,以防中毒。此外,还可采用间歇服药法,注意不用酒送服,因乌头之有毒成分乌头碱,易溶于酒精,能增加乌头碱的吸收,导致中毒。(《现代中医药》,2010年第5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