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仇池兴灭:秦、晋仇池之争,拉开了前秦进攻东晋的序幕

 思明居士 2020-10-18

五胡十六国政权当中,虽然将前赵和成汉政权的建立,看作是胡族自立的开端,但是在这以前便已经有一个胡族政权建立,那就是在西晋元康六年(296年),由氐人杨茂搜建立的仇池政权。

西晋末期,西北氐、羌等胡族叛乱日久,杨茂搜率领部族迁到仇池,自称辅国将军、右贤王,获得了氐人部族的支持,建立了仇池政权,为了区分之后淝水之战后,由杨定建立的后仇池,杨茂搜所建立政权被称作前仇池,杨茂搜自称仇池公,据有武都和阴平两郡。

前仇池政权,自建立后便一直盘旋于晋室与北方胡族政权之间,历经前、后赵相争,秦、燕之争等时期,直到前秦政权崛起,才被前秦所覆灭,共历经七十余年。

前仇池兴灭:秦、晋仇池之争,拉开了前秦进攻东晋的序幕

观前仇池兴灭过程,因西晋末期西北氐、羌叛乱,才有迁移到陇南仇池建立的仇池政权。而前仇池末期,北方前秦政权崛起,野心勃勃的苻坚妄图一统天下,进而在北方逐渐展露利爪,在覆灭北方最大的强敌前燕政权之后,对南方江左大敌早就有心染指,而为了实现对东晋的进攻,覆灭界于两者之间,经常首鼠两端的前仇池政权,是前秦进攻东晋的序幕。

前仇池的覆灭

前仇池的建立,便不多赘言,其建立过程其实与成汉的建立颇为相似。其根源都是由于西北叛乱影响秦、雍等地胡人部族,导致氐、羌等向陇南、汉中、巴蜀等地避难,李特率领的流民入蜀,建立了成汉政权,而杨茂搜率领部族,便在仇池建立了仇池政权。大致过程便是如此,只是其中面对的阻难和发展情况各自不同而已。

前仇池兴灭:秦、晋仇池之争,拉开了前秦进攻东晋的序幕

仇池政权发展过程中,也经历内部争斗导致国力衰落的过程。杨茂搜死后,其子杨难敌与杨坚头,分领部族,等到前赵进攻仇池,杨难敌到汉中求援成汉,后杨难敌从前赵手中夺回仇池。

杨难敌死后,其子杨毅继立,后杨初杀杨毅自立,自称仇池公。杨初被杀后,杨国继位,也是自称仇池公。之后,杨国的叔叔杨俊,杀杨国自立。杨俊死后,其子杨世继位。杨世死后,杨统废掉其子杨簒自立,不过又被杨簒杀掉。杨簒在位时,前秦攻破仇池,前仇池覆灭。

前仇池虽然是小国,但其内部为了争夺权位的纷乱一点都不少,也因为这种反复篡位自立等内斗,导致仇池国力愈加衰落,最终覆灭于崛起的前秦之手。

前仇池兴灭:秦、晋仇池之争,拉开了前秦进攻东晋的序幕

但前仇池的覆灭,并不是我们要讨论的关键,前仇池作为十六国历史当中的“小国”政权,其实自身实力其实并非其能够存在七十余年的主要原因,之所以能够在战乱纷繁的十六国当中存世如此之久,原因其实与其能够在“大国”政权之间反复“依附”有关。

前仇池的“左右逢源”

之前在探讨十六国时期,丁零人建立的翟魏政权“生存之道”时,便提到“小国”政权需要反复背叛和不断归附不同势力,来获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相比之下前、后赵和前秦等政权,同样是“小国”的前仇池政权,想要保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同样需要不断盘旋于当时强大势力之间。

当初趁前赵刘曜与后赵石勒交战,逃到成汉汉中郡求援的杨难敌,将前赵镇南大将军、益州刺史田崧擒杀,杨难敌得以重新夺回仇池,这其中自然有杨难敌向成汉政权求援的原因。

前仇池兴灭:秦、晋仇池之争,拉开了前秦进攻东晋的序幕

公元327年政权示意

等到杨难敌死后,其子杨毅继位,在咸康元年(335年),遣使向东晋称藩。当时北方石虎篡立,正穷兵黩武征战周边,杨毅选择依附东晋,便是借助江左对抗后赵的威胁。杨毅被杨初杀死后,杨初先是选择依附石虎,之后又一次向东晋称藩。杨初被杀后,杨国继位,依旧臣服东晋,桓温上表任杨国为秦州刺史、平羌校尉。

杨俊杀杨国之后,杨俊依旧遣使归附东晋,但杨国之子杨安,却归顺当时前秦苻生。杨俊死,杨世称臣东晋。杨世死,杨簒杀杨统继位,依旧派遣使臣向东晋自陈,同样获得东晋的封赐。

杨氏靠着在东晋与北方胡族政权之间反复归附,得以在前、后赵相争,和前秦崛起的过程当中存世。但是,这种情形到了前秦逐渐有心图谋北方和江左时出现了变化。

在覆灭北方前燕政权之后,苻坚派苻雅、杨安和王统,率七万大军进攻仇池。杨簒率领五万军队抵抗,仇池所依附的东晋朝廷,派遣杨亮、郭宝率领千余铁骑驰援,不过被前秦苻雅击败。

之后杨簒也大败,退守仇池,但最终不敌前秦大军,杨簒投降,后被之前归附前秦的杨国之子所杀。前仇池灭亡。

前仇池兴灭:秦、晋仇池之争,拉开了前秦进攻东晋的序幕

公元382年政权示意

前仇池政权能够在前赵刘曜的攻伐、后赵石虎的威胁、崛起中的苻坚觊觎的险境当中,一直存世到太和十一年(371年),很大原因是其界于南北势力之间,得以用称藩归附的方式,盘旋于大势力之间。

但是,从前仇池自身的角度来看,这虽然是一种生存手段,但前仇池后期,都对其“拉拢”的前秦与东晋势力来说,前仇池政权其实是双方用以节制对方的方式。

来细看一下

前仇池是前秦夺取梁州、益州的必争之地

从地理位置上看,仇池所处位置,是秦岭西端,是自秦州南下到汉中、蜀地的重要地理位置。前仇池覆灭之时,占据自汉中以南的梁州、益州之地,都被东晋占据。北方势力想要南下,除了在中下游图谋进攻沿江要镇之外,自上游前仇池之地南下,攻略梁州、益州之地,再以上游之便,顺流而下图谋江左,是十分可取的策略。

  • 在这种基础上,前秦在出兵东晋之前,策略便显得十分可取。
  • 先是公元370年,东进覆灭前燕,奠定自身北方霸主地位;
  • 再于公元371年,西南攻下前仇池,为夺取梁、益做好准备;
  • 后在公元376年,消灭西北前凉,解除前凉对关陇之地的威胁;
  • 再于同年北上攻灭鲜卑的代国,消除后方威胁。
前仇池兴灭:秦、晋仇池之争,拉开了前秦进攻东晋的序幕

做好这一切之后,前秦于公元373年,出兵夺取西南梁州、益州,占据了上游的地利。

这一切显得十分具有战略性,在关中厉兵秣马多时的前秦政权,图谋天下的野心显露无疑。这种局面,是不是与当初西晋灭吴时颇为相似?当时西晋图谋消灭东吴,便用“先定巴蜀,再水陆并进”的方式,消灭了孙武政权。

而前秦通过覆灭前仇池后,进而夺取了东晋上游梁、益二州,从而有了与当初晋灭吴时的基础。在这种布局之下,淝水之战前前秦攻打襄阳的图谋,便将前秦大军攻打东晋的图谋显露无疑。

前秦发动的对东晋之战中,虽然主战场安排在襄阳、徐州两线,但上游前秦所占据的巴蜀军力,也是东晋所要戒备的大敌。当初西晋益州刺史王濬,率领水陆八万军队,顺流直抵建业城外,成为孙吴覆灭的致命一击。而前秦巴蜀兵力,则在开战之后,牵制住了东晋江州刺史桓冲所率领的东晋西府十万大军,让东晋下游只有北府兵力,能够对抗前秦大军。

不去看前秦对东晋之战的最终结局,单就苻坚发动战争前后的安排来看,其谋略是很具有可行性的。如果真能够接连攻下中下游东晋要镇,攻灭前仇池后夺取的梁、益水军,顺流而下进入江左腹地,的确是一招好棋。

从这一角度来看,前秦进攻东晋的序幕,早就从覆灭前仇池之时开启。而当初前仇池能够获得东晋的支持的缘故,也离不开东晋想要用前仇池,来节制前秦出兵梁、益的打算。

前仇池兴灭:秦、晋仇池之争,拉开了前秦进攻东晋的序幕

秦、晋仇池之争

从南北方的交战过程来看,前仇池虽然实力不强,但也好歹是氐人所建立政权,其自身就具备了北方胡族政权和南方江左政权利用的属性。前仇池后期,前秦和东晋便都在其上图谋节制彼此。

在北方日益强盛的前秦政权,想要进攻东晋,必然想要控制上游政权。这是当初曹丕伐吴和西晋灭吴得出的教训,如果不能占据巴蜀上游地利,便很难形成下游交战优势,而一旦有上游巴蜀水军顺流而下,水陆并进便足以形成对江左的致命打击。而前仇池的位置,便是前秦必须夺取,进而通过陇南之地夺取梁、益的重要契机。

同样的,东晋当然也想要控制巴蜀,因而攻灭成汉也是东晋必然之举。但面对北方逐渐强大的前秦政权,东晋自然也想要阻止前秦染指梁、益,而东晋中下游有襄阳、江夏等重镇,不必过分担心秦军攻伐,所以只需要阻止前秦通过陇南、汉中南下蜀地,便可以将上游控制在江左之手。于是,东晋利用对占据陇南要地的前仇池,来达到节制前秦夺取上游的步伐。

秦、晋之争,当然不仅限于一地得失,前仇池或许并没有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关键作用,但的确在某些层面上,是一方战略图谋的体现。前秦攻灭前仇池,便是拉开了前秦图谋东晋的序幕。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延伸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