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一個蘋果,真的對嗎?”

 为什么73 2020-10-18
發音同胡倫,是個諧音詞,有時也寫成“渾侖”、“鶻淪“,意思是整個兒、含糊、不細分、不清楚。

比如,《朱子語類》卷三四:“道理也是一箇有條理底物事,不是囫圇一物,如老莊所謂恍惚者。”元·湯式《一枝花·自省》曲:“想思夢不覺,囫圇謎難猜。”

囫圇吞棗的意思就是吃棗的時候把棗整個吞進去,不經過牙齒的咀嚼。宋·圓悟禪師《碧岩錄》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侖吞個棗。”

为什么要囫囵吞枣呢?
元・白珽在《湛渊静语》道明了原委。
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則嚼而不咽,不能傷我之脾。我食棗則吞而不嚼,不能傷我之齒。”狎者曰:“你真是囫圇吞卻個棗也。”

說白了,就是古人發現吃水果、乾果等甜食過多會有害身體,尤其是會損傷牙齒。

如何破解這個問題,正常人會少吃或不吃水果,而有些自以為聰明的人認為,只要不讓甜食接觸牙齒,不咀嚼直接吞進去就沒事了。

這種想法完全是掩耳盜鈴,顧頭不顧腚。進食甜品過多,直接會影響血糖升高,整個體液的成分包括糖分都會升高,連尿液裏面都會有糖。

而滋養保護牙齒的唾液成分也會受到影響,活性酶的含量下降,容易滋養腐敗細菌,進而造成蛀牙,牙齒逐漸脫釉、變得酥脆,牙齦也會出現炎症感染,出現牙周病,牙齒進而動搖脫落。

所以不管你嚼不嚼,只要甜食攝入過多,就會損害健康。

中醫在《黃帝內經》中提出了適合國人體質的飲食原則,那就是“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畜為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

這個原則指導了中國人幾千年,保障了中華民族繁衍昌盛至今。然而遺憾的是,自西風東漸以來,這些原則,長期不斷地被質疑被否定,隔三差五,不斷會有人打著科學的旗號,提出各種幺蛾子新理論。

比如把碳水視為毒藥的生酮療法,就是在否定中醫五穀為養的原則。比如一天一杯奶,強壯中國人的口號,就是在否定五畜為益的原則。比如one apple a day ,keep the doctor away.就是在否定五果為助的原則。

說起水果,很有意思,我小時候水果是稀缺品,甚至可以說是奢侈品。逢年過節,能吃到水果,每個人能分到一個橘子。

我捨不得囫圇吞橘,就把橘子分瓣吃分瓣吃還不過癮,就把每瓣橘子撕了皮,看著羅列的細胞吃,顯得多一些

平常家裏來了客人,父親會給客人削蘋果吃。這時候我就盼著父親把蘋果皮削得厚一些,因為客人吃蘋果,我會吃蘋果皮。

那時候去探望病人,一般都會帶水果做禮物,新鮮水果買不到,大家都會買水果罐頭,黃桃、荔枝、山楂罐頭比較常見。小孩子生病了,家長會買濃縮的橘子汁,給孩子沖杯橘子水喝。

改革開放以後,水果市場日漸豐富。應季當地的水果自不必說,外地的捂熟水果,空運的新鮮水果越來越多。

吃水果補充維生素的理念深入人心,天天吃水果,甚至把水果當飯吃的人也越來越多。

然而奇怪的是,人們的體質,尤其是兒童少年的體質卻越來越差,年輕人患糖尿病、痛風、肥胖、高血壓的人越來越多。

而我們這些吃粗糧主食長大,沒吃過多少水果的60後70後卻精力充沛,老當益壯。

問題出在哪里呢?

有良心的現代科學家和現代醫學家逐步發現並揭示了糖,尤其是果糖對人體的健康的危害。

水果裏面富含果糖,果糖是單糖,自然界另外兩種單糖是葡萄糖和乳糖,而果糖最甜。

果糖的危害在於人體無法正常代謝,果糖對胰腺和其他消化腺都具有欺騙作用,另外就是吃果糖有欣快感,進而有成癮性。

外國人有句俗話就是人體有兩個胃,一個用來吃飯,一個用來吃甜品。也就是說,無論你吃的有多飽,你還有欲望吃甜品。

目前科學家卻發現,果糖對現代重大的流行病包括癌症、心臟病、高血壓、腎功能損害,甚至癡呆症等,都能產生諸多影響。

目前反對吸煙是政治正確,所有煙盒上都印上了吸煙有害健康的字樣。依我看來,這些字應該印在糖、糖果、含糖飲料和水果上。

徐文兵

2020年9月26日星期六

於北京

(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