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 念 妈 妈 张志国 李养林,是我妈妈的名字。取名“养林”,寓意美好。她的一生似乎注定跟养育儿女分不开.妈妈用她一生的母爱含辛茹苦地养育了九个儿女,一生默默承受着失去大姐的痛苦。妈妈经历了那个时代所有妈妈经历的磨难,才把儿女拉扯成人,实在不容易。 妈妈是一位平凡得像泥土一样的普通农村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单薄瘦弱的身子,朴实干净的衣着,条形高额的脸庞,嘴角平时总是挂着厚实和善的笑纹,一头被岁月漂白的发丝,发出引人赞许的银光,一双记载着历史风雨的尖尖小脚,踩碎了多少日月星辰,走过了 97 个春秋。 百年岁月,百年沧桑。妈妈经历了由中华民国到新中国改革开放幸福时代的百年动荡,百年变迁,百年苦难,百年发展。以近百年时光用顽强的生命力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又能有几人?这是用金钱买不来的,是妈妈的光荣和骄傲! 1924年(民国13年)农历5月28日,妈妈出生在苦脊甲天下的通渭县马营乡水泉湾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兄弟姐妹共七人,妈妈排行老六。1929年(民国18年),她6岁时,我的姥爷、姥姥带着儿女从通渭逃荒要饭来到会宁县丁沟乡张庄社,住在赵家那坡的一间土窑里,靠给张庄吴家打长工养活一家人,生活朝不保夕。1938年(民国27年),妈妈14岁时嫁给了我们老张家,与家父张庭俊结成终身眷属。16岁就做了妈妈,生下大姐,成了一位承担生活重任的家庭主妇,完全没有过青春年华的概念。当时,老张家还没有分家,大伯、三叔、五叔、和父亲生活在一起,一直到1949年解放后才分家。妈妈勤劳善良,质朴憨厚,节俭持家,吃苦耐劳,妯娌和睦相处,受到了家族成员的尊重。此后,又生下二姐、三姐和大哥。那时父亲去靖远县打拉池(今红会)教书当老师,一个柔弱的小脚女人担起了繁重的生活重担,艰难困苦可想而知。解放后又生了二哥、四姐、我、妹妹和弟弟五个孩子。为了拉扯我们兄弟姐妹长大成人,她像一头耕地的牛,从不争执什么,索取什么,为一个贫瘠的家庭奉献着全部的爱。一双小脚对妈妈身体上造成了摧残,生活上带来了大多不便,但是并没有阻止妈妈为生活、为家庭的奔波付出,艰辛的岁月,苦痛的人生让她受尽了苦难。当我怀念妈妈的时候,便不由自主地回想起深深铭刻在我记忆中难以忘怀的往事。 在那个贫穷和饥饿的年代里,生活特别困难,家家户户都没粮,人人都在挨饿。每次做饭时,在一口大锅里倒满水,做成清清的野菜拌汤或面条,大家“吃”的速度快的惊人,后面的人还没端上碗,前面端碗的人又把碗伸过来了,轮到妈妈端碗时,锅里什么都没有了。妈妈常饿着肚子,可她总是让孩子们多吃一点,自己喝水充饥。妈妈瘦弱疲惫不堪的面容,饥饿难忍的神态,常常在我脑海里浮现。妈妈为了使自己孩子能活下来,以超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拼命地挣扎在死亡线上。她从来也没有怨言,就那么一把鼻涕一把泪,一把泥水一把汗的把我们拉扯大,安家立业。那个时代的农村,人们都靠劳动力在生产队(社)挣工分分口粮养活一家人。妈妈身体孱弱,挣不了大工分,再加上劳动力少,她白天在生产队里干农活,回家又有忙不完的家务:做饭洗锅、喂猪推磨、拾柴拔草和烧炕烙馍。每晚孩子们入睡后,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妈妈穿针走线,纳鞋底、补衣裳,缝缝补补,从来没睡过一个完整安稳的觉。每天凌晨,我们都还在酣睡中,朦胧中听到隆隆的声音,那是妈妈在磨窖里推石磨磨面,她总是想在生产队出工之前把家务活抓紧干完。在每个孩子还在吃奶的那些年月里,乘着上午“缓干粮”和下午“缓晌午”的间隙,颠着一双小脚一路小跑,赶往家里给孩子吃奶,在山路上一来一去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每次都跑的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若是迟到了,不但要扣工分,还要遭人白眼。尤其在当时极度贫困的西北农村,孩子长大后大多数都以劳动挣工分养家糊口为主要生计,很少重视读书,爸爸和妈妈吃糠咽菜供给八个孩子都去上学念书,接受了高中、初中、小学教育,很是不容易的,少有的事,难能可贵!我在会宁一中读书时,周六下午回家,妈妈经常是忙一个通宵,推磨、发面和烙馍馍,给我准备好回校带的面和馍。步入社会后,我经常想我的这一点点出息是爸妈用心血熬出来的,是妈妈一双小脚在风里、雨里、田地里,山上铲柴拔草,河里挑水和家里推磨走出来的。 艰辛和忙碌始终是妈妈生活底色,她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忙了外面忙里面,忙了白天忙黑夜,多少年如一日,咬紧牙关,用自己的辛苦劳作换来全家人的温饱,用一生的刚强坚韧撑起了这个家。她把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勤劳和辛苦发挥到了极致,演绎到了顶峰! 值得一提的是,妈妈六十岁以后的晚年生活过得还算幸福、平静和安宁。她离开农村老家,在会宁县城我和二哥家里生活了近40年,没有承担照看孩子、做饭和洗衣之类的家务活,行动方便时,就自己出去在马路边散步,逢人在门口或路边拉拉家常,晒晒太阳,从不给我们添乱。不会站立爬行生存时,干净卫生,自叠被子,坚持下地爬行到卫生间大小便,生怕增加我们的负担。几十年的侍奉陪伴也算是对妈妈养育之恩的点滴回报,让我少了一份悔意,得到了一点慰藉。但是,我那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永远报答不了像春晖般的慈母恩情,尤其在侍奉伺候妈妈的最后几年,我还愚蠢地出言训斥、闲谈顶撞过她,我这是忤逆作孽,愧疚悔恨将伴随我的余生。 妈妈胸怀宽大,忠厚待人,忍让为先,在她的一生中,任何苦都能下,任何亏都能吃,任何气都能受,任何事都能忍。从来没有因为他人休息自己干活而生气,也没有因为别人得到的多自己得到的少而抱怨,任何时候都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家庭最难处理的妯娌关系和婆媳关系,妈妈都处理得很好,从没有出现过正面冲突。在妯娌和婆媳之间,对方有错,她也不吭声,总是显得那样的大度包容,有什么不愉快,总是深深地埋在自己的心底,从不把自己的委屈说与世人。爸爸的脾气不好,在生活中经常责怪数落,抱怨苛刻和随意冲动,有时还有家暴,妈妈总是默默承受着,从不计较。面对妈妈的卑微和忍让,我时常在心里替妈妈鸣不平,在与爸爸长达近六十年的相处中,妈妈用她的贤惠忍让回报了她的丈夫。 妈妈诚实淳朴,善待乡邻,从生产队大集体到土地承包单干,妈妈总是和社员村民和气和睦相处,友善相待。她干活扎实,从不占便宜,不和他人吵嘴骂仗和无事生非,就连一个小孩都不愿得罪。由于她的忠厚朴实,为人诚恳,和善大方,受到乡邻、族人和亲戚的尊敬和爱戴。方圆十里八乡不论男女老幼,不论远亲近邻,无不有口皆碑,称赞妈妈是个大好人! 纸短情长,言不尽意。妈妈留给我的那份简单质朴深藏心底的爱,如老家的一坛浆水,虽然清淡酸洌,反复品尝但芬芳盈口,满心余香。我爱我的妈妈,爱她勤劳善良、慈爱贤惠、憨厚温柔、坚韧不屈和平凡无私的一生! 亲爱的妈妈,想说的太多,说出的太少,写了这些才发现文字是最贫乏的诉说方式,也许根本无需这样的诉说。每个孩子的存在对父母都是一种鲜活的缅怀,儿女的每一颗心都是您的栖居地。 2020年6月16日1时55分,妈妈您走完了97个春秋与世长辞,撒手而去。从此,我在这个世界就没了妈妈。 青山泪尽声声叹,融化的冰山,换不回已逝的人。妈妈走了,我们才幡然醒悟未能尽孝!对妈妈愧疚的泪水,从此将伴随我一生一世!人啊,总是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父爱是一座山,我们每个人都曾源源不断地享用这座山的宝藏;母爱是一条河,我们每个人都曾甜甜蜜蜜地吸取这条河的营养。羊羔跪乳,不忘既生之义,乌鸦反哺,回报孵卵之情。报孝父母,越早越好。 妈妈,儿子不孝,愿您天堂路上,一路走好!安息吧,我亲爱的妈妈!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妈妈去世家祭之际,我无以回报,谨以此文纪念她,感谢她一辈子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和浓浓的爱,也愿她在另一个世界过的幸福平安! 沉痛哀悼妈妈大人辞世: 一生勤俭慈善含辛育子荫户数代留芳名, 百岁安祥辞世爱重千秋儿女孝敬树典范。 儿子女儿敬挽 2020年6月1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