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命定而实辩

 红谷斋主人 2020-10-19


读《荀子》第二十 正名

(峻岫)

原文

故王者之制名,名定而实辨,道行而志通,则慎率民而一焉。故析辞擅作名,以乱正名,使民疑惑,人多辨讼,则谓之大奸。其罪犹为符节度量之罪也。故其民莫敢托为奇辞以乱正名,故其民悫;悫则易使,易使则公。其民莫敢托为奇辞以乱正名,故壹于道法,而谨于循令矣。如是则其迹长矣。迹长功成,治之极也。是谨于守名约之功也。今圣王没,名守慢,奇辞起,名实乱,是非之形不明,则虽守法之吏,诵数之儒,亦皆乱也。若有王者起,必将有循于旧名,有作于新名。然则所为有名,与所缘以同异,与制名之枢要,不可不察也。

荀子主张,名正言顺,名实相符。荀子说:故王者之制名,名定而实辨,道行而志通,则慎率民而一焉。名实相符,才能知道名字的含义,从而知道这个物体,知道这个事物。听到名字,才能与那个人,那件东西,那件事物,那件事情联系起来。知道走的含义,他才会走;知道跑的含义,他就会跑。知道仁的含义,善的含义,什么是对错,什么是好坏,才会去实行仁政,推行善政,干对的事情,做好的事情。这就是荀子所说的道行而志通”。如此才能号令天下,统一行动,带领民众团结一致向前进。“名实”问题,关系到语言,语言关系到文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统一的语言文字,不成其为国家、民族。故析辞擅作名,以乱正名,使民疑惑,人多辨讼,则谓之大奸。其罪犹为符节度量之罪也。所以乱用名字,乱起名字,乱造词汇,追求用词用字的生僻怪异,以求标新立异,非不可取,实当制止。有人说话,写文章喜欢中外词汇掺杂,这不是好的现象,都是不能提倡的文风、学风。如今所谓的“网络语言”值得商榷,把用错字,乱用字词,当作网络语言,实在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造成字词意义上的混乱,给人带来的困惑,不可等闲视之。故其民莫敢托为奇辞以乱正名,故其民悫;实际生活中,一件事物的名称的不同,是方言不同,风俗习惯不同造成的。方言不同不是乱造名词,乱起名字,而是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不同的用词习惯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文化特色。这种因地域不同而引起的命名不同,不会造成语言的混乱,反而起到丰富民族语言文化的作用。“方言”、“土语”,也有标准,也有规则,也不能乱用,更不能生造。生造词汇,乱用词汇,在任何时候都是妨碍交流,阻碍沟通的弊端,都是不可取得。因此国家颁布通用语言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不否认语言文字还有创造性的一面,独创性的一面,但是流行的语言文字,以交流为目的的语言文字,必须是通用的语言文字,规范的,标准的语言文字。如是则其迹长矣。迹长功成,治之极也。国家语言文字有了统一的法令法规,有了使用词语的规范,才有利于发展,有利于进步,有利于文化交流,有利于经济繁荣,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强民富,有利于长治久安。荀子说:是谨于守名约之功也。何谓“名约”?“名约”就是名称的“界定”。各种事物名称的界定,都是严格的,不能混淆,不能含混,不能模棱两可的。涉及到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语言文字的使用,更是要标准、严谨,规范的,不能发生歧义的。用词、用语是否标准、规范和准确,关系到事业的胜负成败。

今圣王没,名守慢,奇辞起,名实乱,是非之形不明,则虽守法之吏,诵数之儒,亦皆乱也。荀子讲了他那个时代,语言、文字、“名实”问题上的弊病。荀子说,一切“名实”方面的混乱,混淆,以及生僻、怪诞的命名,名不副实的命名,都是圣人没而后引起的,这一观点是错误的。社会是进步的,科学技术是在发展的,产生能力是在不断提高的,因此语言、文字,也是在发展变化的,相应的名称,名词也是在不断改变的。比如古人说“电”,是指雷电,而今天人们所说的“电”,既可能指“雷电”,也可能指“电力”。时代是发展的,语言文字,名词、词汇、术语都是在发展的。无论语言文字词汇,术语如何发展变化,无论书写方式、记录方式、传输方式如何发展、变化,都必须是规范的,通用的。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署名 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