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灵”的艺术境界,意蕴悠长

 泊木沐 2020-10-19

邱清崇:福建省连江县人。先后毕业于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建师大美术学院。

收录《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精选》、《中国画名家技法研究丛书》等大型画册辞典100多部。《美术》杂志《中国文化报》《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美术界》《国画家》《书与画》《书法报·书画天地》《收藏鉴赏》《美术纵横》《羲之书画报》等百余种专业报刊作专题评介发表作品1000多件,出版个人艺术专辑6部。

清崇兄出生于福州市沿海的一个县城。福州是一座伴海而生,因海而兴,拓海而荣的港口城市,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是海外侨胞主要的祖籍地,更是中国沿海最早开放的城市。他长期生活工作在沿海地区,对大海胸怀的向往,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使得他的作品中经常体现出独有的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

他非常注重写生采风和素材积累,经常利用下乡或工作调研之际,拿起随身携带的速写本勾上几笔,记录当时的此情此景。近年来清崇兄特别注重于海港渔船的主题创作,他曾无数次的深入到海岛渔村、港里港外、船上船下,从东山半岛到黄岐半岛……画下了一张张生动的海港渔船的速写,这些深入生活得来的第一手采风速写稿,为他的渔港海船系列作品的创作提供了生动的“主材”。

《港湾》《渔港》《归航》《蓝色海湾》《闽东渔——2018》等作品先后问世,他这些以大海、渔港及港湾、渔民为主题素材的精品力作,都先后入选了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性大展并多次获奖。因为其选题的深入,笔墨造型表达能力独特,实可谓得心应手,成为国内为数不多、迅速崛起并备受美术界关注的中国画家之一。

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不仅是指绘画本身,还包括中国画的表现形式、表现内容,以及画家的时代精神。清崇兄不仅拥有深厚的美术基础,科班出身,长期浸淫。而且又有在文化系统一线的工作经验和领导能力,对时代的发展脉搏有准确的把握性。

山水与荷花是清崇兄中国画中最常表现的题材。十几年来,他游历了泰山、太行山、黄山、九华山、峨眉山、崂山、雁荡山、武夷山、乐山、房山十度、长城、三峡、黄果树瀑布、壶口瀑布、婺源、乌镇等名山大川、勾画了数千张速写素材。作为大海之子,他热爱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也许是天意吧,他的名字有清泉石流和崇山峻岭之意,这更加深了邱清崇对山川江河的特殊感情,因而,很容易使他进入一种激情的创作境界。他的作品笔墨淋漓,山势奇峻,透露出雅致清逸的格调,嘈杂的世界在这里得到净化,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细品他的荷花系列,无论是浓墨重彩还是勾勒白描,均能应心得手,凌驾有余,别有新意,他的《野塘过雨》、《荷深水风阔》,构图纵横交叉,随心所欲,笔墨酣畅淋漓,姿润无华,墨荷仪态万千,沁人心脾,令人顿觉苍健温润之美。

清崇兄的绘画艺术走的是一种融合的道路,但他的意趣与取向却接近于“清灵”的境界,淡中求味,意蕴悠长。也就是说,他的作品画面中有了更多对中国画风格追求的理想。他一方面追求技法的娴熟与完美,而另一方面又追求精神意义上拙朴雅致来构建他作品的风格特征。

邱清崇在艺术上是一个有灵气有悟性的画家,同时他还是一个刻苦追求孜孜不倦的人,他善于取法自然,平淡闲适,在临摹大量前人的作品之后不被束缚于技法之中。他曾经说过,可以一天不吃饭,但不能没有画画。为了完成作品《挺进太行》,单构思方面,他就苦思冥想了一周多时间。画作以太行山脉为表现对象,层层霜染的群山绵延渐渐淡远,而在主峰显眼部位用简约的手笔勾勒刘、邓将军部队会师的场景,使画面主题思想更加鲜明突出。该作品在全国一万多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并被刘伯承纪念馆收藏。

蓝天碧海,鸥鸟疾驰;不负时代,方登巅峰。生长在海边的邱清崇,常常把自己想象成飞翔的海鸟。因为那样,他就可以俯视大海,在追逐着浪花的同时,用更加独有的视角,勾勒天地之间的梦想豪情。衷心祝愿老同学邱清崇在今后的创作生涯中,更加把握中国画的根与魂,更加紧扣时代脉搏,深入生活,面对当下,踏山觅景,抒写胸臆,创作出更多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

(本文作者李辉:中国美协会员、福建省美协副主席、福建省花鸟画学会副会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