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小峰:苏轼是怎么成为“千古风流人物”的?

 攒菁堂 2020-10-19

与央美教授黄小峰一起逛故宫苏东坡大展。

黄小峰: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美术史学者

近日,故宫博物馆“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正在文华殿热展中,时值故宫600岁“生日”,这个展览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争相参观。

在本次大咖说中,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黄小峰老师就将带领看看这个展览,深入展览的前后,并分享观展后的思考——

 知识点 

1.题解

展览是故宫藏品中以苏东坡为主题的古书画,所以并不是一次苏轼艺术展,而是关于苏轼的文化形象的展览,就是通过艺术来看看苏轼是怎么成为“千古风流人物”的。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它不是苏轼“个展”,而是苏东坡“文献展”。不过大部分的观众还是奔着苏轼“个展”去的,毕竟他的书法手迹是和他曾经存在的那个肉身最接近的。艺术作品的物质性,仿佛可以让消失的苏轼重现在眼前,能够让我们“睹物思人”。

2.苏东坡与宋朝

是苏东坡成就了宋代,还是宋代成就了苏东坡?展览第一部分用苏轼同时代的北宋文官和文人的书法墨迹展示了北宋的文人文化。如苏黄米蔡“宋四家”,苏轼的老师、同僚如欧阳修等。当然,展厅里的这几件北宋文人的书画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有一个清晰的北宋文人文化的图景,还需要观众大量的脑补,要对艺术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什么是“意”?

如果不对比宫廷文化、世俗文化,我们就很难把握北宋文人文化的特点,其核心是对“意”的崇尚。对“意”的追求,作为一种艺术理想和艺术趣味,是把北宋文人群体结合在一起的那个东西。

《寒林重汀图》,五代,董源(传),日本黑川古化研究所藏

《云山图卷》,宋,米友仁,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4.文人画

如今大家已经很熟悉“文人画”这个概念,一般认为这根源于苏轼说的“士人画”,他在为一位朋友画的山水画题跋时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但“士人画”,“画”是动词而不是名词,意思是说“士人作画”,而不是“士人的画”。他用相马的经验来类比作画的体验。在以马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宋代,估计相马经验就像今天选一辆自行车一样,每个人都有那么两下子,不过对我们现在来说还是有点抽象。总之,伯乐相马,是看内在,看的是筋骨,不看外在的毛色和状态。

《骏骨图》,元,龚开,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5.“天工与清新”

大致可以理解为超越普通人经验的东西。“清新”在宋代作为诗歌的一个标准,是与“世俗”相对的。那作为绘画标准又是怎样的呢?

《墨竹图》,北宋,文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枯木怪石图 / 木石图》,北宋,苏轼

《渔村小雪图》,北宋,王诜,故宫博物院藏 

6.诗歌与绘画

诗歌与绘画的关系值得深思。谈到诗画关系时,我们往往会想到诗歌对于绘画的启发,就像苏轼的诗篇《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反复被后代画家图写一样,展览中就有好几幅,不仅有画,还有玉雕。但是在《草虫八物》中,我们看到的是绘画对诗歌的启示。我们可以在北宋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就是很多文人都喜欢写题跋,表达他们观看一幅绘画之后的感想。这种题跋可以是一篇短文,也可以是一首题画诗。他们在题画诗文中思考艺术,也思考历史、现实和自然万物。这和绘画在宋代以来获得的新的地位有关系,人们不仅可以从真实世界获得知识,也可以从图像世界获得知识。

 《草虫图》卷(局部),元,坚白子,故宫博物院藏 

7.看画的苏东坡是什么样子?

也许可以从展览中明代仇英的《竹院品古图》来想象一下。没有证据表明画的一定是苏东坡,但是坐在桌前那位头戴高帽,也就是俗称的“东坡巾”的中心人物,会令人想起苏东坡。明代的时候,有一种叫做“东坡博古图”的绘画题材很流行,仇英这幅画可能与之类似。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这幅画看成明代的文人对苏东坡和他的朋友圈的模仿。


《人物故事图册》之《竹院品古图》,明代,仇英,故宫博物院藏 

8.怀古

“怀古”是中国的文学和艺术一个永恒的主题。故宫的这个展览也因此可以视为一个让我们发怀古之情的空间。今天我主要是和大家一起来通过绘画探讨了一下宋代的文人艺术,当然,要想真的回到苏东坡的时代是不可能的,不过大家在展厅中怀古的时候,也许都会有各自不同的体验,这种体验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编辑 / 杨菲菲 剪辑 / 张译丹 设计 / 

想听黄小峰老师更多课程?

欢迎点击海报,收听《黄小峰·精讲中国艺术史》

和更多人一起漫步7000年中国艺术史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