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暖柿子 | 暖好的家乡柿子,既好吃又养眼

 富平人原创馆 2020-10-19
近日平台写柿乡柿子的诗歌散文铺天盖地,打开一篇文章几乎都是红彤彤的一片,满树在秋阳下招摇的柿子让人垂涎欲滴,甜甜的味道似乎隔屏而来,秋季为柿子而生的馋虫又被它勾起。

出去在菜市闲逛,各色的蔬菜中竟混有本地农民从自家树上摘采的柿子,个个都硬梆梆的,且又小又黄,像缺少营养似的无精打采,远没有家乡的柿子那样颜色纯正,丰满鲜腴。问还没有软怎么就开始卖了,回答说可以买回去放下等熟了慢慢吃。等熟了慢慢吃?馋虫一旦勾上来,我可等不及。再说我可是从有名的柿乡来的,什么柿子没见过,你这样的柿子根本就瞧不上眼呢。大概我眼神中泄露出了自己的馋相,卖柿子的老太太一副不卖出不罢休的样子。正要去别处看看,卖柿子的老太太急忙说,你可以拿回去暖着吃,一晚上就好,又脆又甜。暖着吃?我怎么没想到,老太太的话一下又让我想起小时候母亲暖柿子的情景。

那时一到秋季,父亲就经常买些比较便宜的硬柿子回来放到阁楼上。看到我们急切的眼神,母亲就想法给我们“暖柿子”。那时最常用的方法便是用热水泡:烧上一锅水,将水温保持在40度左右,然后再把柿子放到锅里,大约需要一晚上的时间才能暖好。为了吃到柿子,我们殷勤地帮母亲烧热水,看着母亲把柿子放入烧热的水中,然后在等待中甜甜地睡去。暖柿子的关键是控制水温,水温低了,柿子暖不好吃起来就会发涩,水温高了,柿子就烫熟了,会更难吃,水温要保持恒温40度,才能不损伤柿子,脱涩时间也才更短。为了让我们吃到可口的暖柿子,母亲一晚上要起来好几次,查看水温、给锅里添柴火,很是辛苦。而我也不亚于母亲,心中惦记着锅里的柿子,也睡不踏实,几乎每次母亲去灶房都知道。等母亲蹑手蹑脚进了房间,总要探起身急切地问一句,水是不是凉了?快好了没有?

第二天一起床,便雀跃着跑向厨房,看母亲从锅中取出一个暖柿子,尝一口,倘香甜可口,便高兴地连呼好了好了,倘还带少许涩味,便失望地放下柿子,连忙用水漱口,追问失败的原因,忙不迭地给锅下添柴加火。

想起小时候母亲暖柿子的情景,怕自己掌握不好水温,便回答说没暖过,怕糟蹋了柿子。老太太忙说现在很方便,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家家有电饭锅,人们暖柿子也都鸟枪换炮了。用电饭煲,把水烧到40到50度左右,然后放入柿子,盖上盖子按保温键,一两天后就可以吃了,非常方便,根本不需一晚上起来几次去探测水温。

听老太太说得有道理,不觉心动,再加上已经很多年没有吃到暖柿子了,便想尝试一下。买了几个柿子回家,洗干净,拿出电饭煲,按老太太说的依法操作。没有像小时候那样急不可耐,耐心的等待着它脱涩变甜,蜕化成仙。

一天一夜后,尝试着取出一个,用刀切了小小一片,一尝,成功了!那脆甜的味道,几乎与小时候吃过的暖柿子无异,虽然它的"相貌"差了点。吃完一个,又给塑料袋装了几个,急匆匆坐公交给女儿送去。不管她爱不爱吃,那可是妈妈小时候吃过的味道啊!

一路上,看着手中的柿子,心中多少还是感到有点美中不足。那暖好的要是家乡的柿子,既好吃又养眼,用这样的柿子去送给女儿,那才叫皆大欢喜呢!

作者简介:刘媛玲,西安市灞桥区退休教师。喜爱文学创作,多年来勤耕不辍,先后在《中国教育报》《教师报》《陕西日报》《西安晚报》《陕西广播电视报》《八小时以外》《家庭生活指南》等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发表作品千余篇(首)。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泾渭文苑》原创平台签约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