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阳节的另类思索

 静听涛声依旧 2020-10-19

    今天是重阳节,也是老年节。提醒我们要尊重老人、孝敬老人。

     作为我,已是年近半百的中年人,父母均已离世,在这个老年节里自是别有一番思绪。有人说:父母在,人生还有来处,父母不在了,人生只有归途。读来颇为伤感。

      在五十知天命的年龄,突然对老年生活产生了研究的兴趣,不是因为别的,可能也是为自己未来进行提前设计吧。有人说,人生应该倒推着设计,比如想象自己七十、八十岁的样子应该怎样,那么,六十岁就该如何,然后,继续往前推,五十岁该怎么做,以此类推等等。这样的人生才叫做有规划的人生。

      前一段时间读过一个小短文,也颇有启发。内容大体是这样的。

      作者到朋友家聚餐,这当然不是一般关系了,现在只有比较亲密的朋友关系才会设家宴招待。吃完饭之后,朋友突然叫起在一边打盹的八十岁的老母亲,让她去厨房帮忙洗洗碗碟。这个时候,只见刚刚还萎靡不振的老母亲霎时间直起了腰板,精神焕发得奔厨房去了。

     临走时,作者埋怨朋友,怎么还让这么大岁数的老母亲干家务呢?朋友微微一笑,细细讲来,道破天机。原来,老人自从跟着儿子来安度晚年之后,身体一天天不如从前。原来在农村一直操持家务农活的母亲,本来身体不错,但是,在儿子家生活太安逸了,身体却好像一下子衰老了下去。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儿子发现,只要让母亲干点什么的时候,母亲的精神头就格外好。于是,后来他就有意识地让母亲干点家务什么的。并且让母亲和邻居老人建立联系,让她的生活充实起来。这样一来,母亲的身体又渐渐恢复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强调孝敬老人、强调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时候,更不能忽视的是老有所为。让老人在老年之后,能够继续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这种充实不仅仅是让老人老有所乐,也该有一定的挑战性,去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最好是老人乐于去做的,当然是让老人量力而行。

    我前面文章中说过的赵慕鹤老人87岁考大学,虽然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一般人做不到,但是,这个例子也确实对我们有所启发。

     如果让我设计自己的老年生活,我会在每个时间段都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年轻时候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或者因为条件所限不能去做的喜欢的事情,可以在这个时候完成,让人生不留遗憾。

     我始终认为:人衰老最快的时候,就是强烈意识到自己没什么用的时候。一般来讲,退休以后,子女都已成家立业,自己不用拼搏努力,也没有了什么生存的压力。这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以为这就是船到桥头车到站了。

     人的衰老是从大脑开始的,一个人的大脑如果很少思考,就会渐渐衰退,然后紧接着是身体各器官功能的衰退。如果能够意识到自己始终有未完成的目标和任务,那么,大脑就会经常处于积极运转的状态。此时,无论一个人看起来有多么老,实际上他的心态和身体机能都会延迟衰老的进程。

     现在微信圈经常会晒出有些老人的逆生长,那大都是依然意识到自己责任在肩的人,比如九十五岁的国医张琪说:只要我还能动,我就出诊。我佩服这样的老人,也将以他们为榜样。

      祝愿天下老人健康长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