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屈辱变成肥料

 静听涛声依旧 2020-10-19

人的一生不可避免的会蒙受不同程度的屈辱,那些埋藏内心深处的受辱经历让人不忍触碰,屈辱带给我们的是不堪回首的伤痕。但是,我们如果仔细观察还会发现,有许多人会把曾经受过的屈辱当做谈资或者演讲的素材,屡屡向人们提起或被人提起。

最为经典的就是流传千古的胯下之辱,韩信当年被人逼迫钻裤裆,那是何等的奇耻大辱。但是最终,功成名就的韩信,却成为忍辱负重成大业的正面形象被人传颂至今。

其实,屈辱就像是肥料,如果你是想成长成材的小树,如果你是想绽放争艳的花蕾,如果你是想奉献果实的庄稼,那么,屈辱就会成为一种肥料促进你的成长,你就会把屈辱当做人生成长的强大动力。

屈辱无疑会让人羞愧难当,会让人每每想起就痛心疾首,但是,能够忍受屈辱,把屈辱化作动力却是人生成功的必备能力。当年的韩信如果不能忍受胯下之辱,只能是两个结果:一是被人杀掉,二是杀掉侮辱自己的人,但是也会因杀人偿命被官府问斩。那就不会有历史上的曾经建立奇功伟业的韩信了。

把屈辱化作动力的人,都是有更远更大目标的人,韩信钻裤裆的时候眼睛一定是盯着未来的。一个有目标的人,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屈辱会赋予他摆脱再受屈辱的力量。屈辱过后是痛,但是我们需要痛定思痛,痛在哪里,如何化悲痛为力量,这应该是屈辱对于人生的真正意义所在。

当你可以笑谈当年的屈辱,就像韩信功成之后去寻找当你逼他钻裤裆的人,并且感谢他,还帮他谋得了一官半职,而不是用自己的权势将这个人消灭,这就是强者的形象。

一个人的屈辱历程在经过了自己艰苦努力之后,会成为丰富的精神养料,就像马云和俞敏洪都在无数次向人们提起自己曾经参加了三次高考,经历了两次高考落榜的屈辱。俞敏洪在演讲中还不止一次得提到自己当年被北大行政记过开除的屈辱,他戏说这是北大踹他的一脚,却把他踹向了更高处;他还经常提起的就是自己准备出国留学,考了三年都没考上国外大学的屈辱,但也正是因为那三年留学备考,让他有了更多创立新东方的知识和思想积淀。

如果你不想成长,那么,屈辱永远只是一堆发臭无用的肥料,让人避而远之,不仅让你不愿接近,让你不愿触碰,而且,你也许会在这种腐烂的恶臭中被同化,自己变得消极沉沦,最终变得腐朽溃烂。

而屈辱对一个不断努力的人,最终会成为一种生长成长的肥料,甚至是一种光耀。能否在屈辱之后奋起,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成功素质的试金石。邓小平经历了人生的三落三起,最终让无数国人和自己都摆脱了吃苦受穷的屈辱命运;无数仁人志士在近代中国屈辱的废墟上奋起,才有了如今屹立东方崛起的中华民族。还有那些身残志坚者,那些曾经贫困悲哀却发愤图强终成大业者,都是忍受屈辱成就自我的典范。

所以,我的口号是:精神不倒,屈辱变肥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