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不听话的背后潜藏着什么秘密

 静听涛声依旧 2020-10-19

     一

    家长和老师最苦恼的事情之一,就是无论你是苦口婆心,还是讲得头头是道,孩子依然无动于衷,照样我行我素。用伟人的一句话叫做:针扎不进,水泼不进;老百姓的话就是油盐不进。

   不仅如此,你自以为可以对他有正能量的话语,他竟然听出了另外的味道,并且突然冒出一句反驳你的话,足以让你气得无言以对。

     二

    其实,我们不必生气,想明白了我下面说的道理,可能你就能心平气和了。只有在内心平静状态下,你才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否则,大人们的一时之怒,可能会令局面更加糟糕;或者只是暂时吓唬住孩子,治标不治本,时机一到,他又会故态复萌。

   那么,我想说什么道理呢?

   三

    一首思乡的歌谣,谁会听得泪流满面?当然是漂泊在外的游子;激昂的号角,最能让谁心潮澎湃,当然是整装待发的勇士;一首情歌,最能品出个中滋味的,当然是热恋中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没有人能够看到事物的全貌,每个人只根据自己的感觉和兴趣看到其中的一部分。正是这一原因,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可能千差万别。

   四

   詹姆斯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解释这个道理;如果一个人非常注重自己的衣着打扮,那么她走在街上,一定会特别留意那些穿着入时的人。每个人在行人如织的大街上,都会有所偏好地选择那些你感兴趣的对象。

    同样的道理,当人们在听一段话的时候,如果这是他感兴趣的,那么他就能够听得进去,如果本身就讨厌这样的话题,他就有了自然的屏蔽。或者,他只选择性地听你这段话中的自己认可的内容,断章取义就是这个道理。

    五

    一个人原有的认知,或者利益需求导致的他自身强烈的意愿,会让他选择性地将你的话进行转换。就如同你抛出的是玫瑰,他接到手里的只是玫瑰上的刺。

    有一个医生描写了这么一段,说的是自己在和患者家属谈给病人做手术时的困扰。

    医生说:如果病人不手术,有极大的可能会因为病变而死亡。

    家属说:那么就是说,做了手术就能得救了?

    医生说:手术的风险也很大,失败率高达70%。

    家属说:那就表明还有30%的希望。

     六

     医生的困扰在于,他努力想告诉病人家属这个病人很危险,不要抱有太大希望。但是,病人家属对病人康复的那种强烈愿望,使他朝着另一个可以治愈的方向理解医生的话。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同样存在医生这样的困扰,对于一个贪玩意识很强的孩子,你的那些要勤奋努力才有美好未来的道理,在他听来都只是一种可能性。努力了未来可能美好,也可能不美好,他注重的是现在的及时行乐。

   

    那么,如何破解这样的教育难题呢?我没有一试就灵的妙药,我只是想让家长在懂得了这个原理之后,放弃教育孩子可以一蹴而就的幻想,丢掉打他一顿、吵他一顿就能够立竿见影的奢望。

    恶习非一日养成,去病也非一日之功。多少年来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的恶果,怎么可能瞬间就会消除呢?

    然后呢?我们应该制定循序渐进的计划,就像一个人生病了,如果是头疼脑热的,吃点药就好了;如果病情严重,那就要做长远打算,要分几个疗程来治疗。

      八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要把孩子的问题看作是长期不良习惯导致的心理病变。每一个有问题的孩子都与家庭的教育脱不了干系,当然有多有少。尤其是童年的问题会在内心潜藏下来,在成年之后发作。所以,我们需要一点一点地去消除孩子内心的阴影,从与孩子能够平心静气地谈心开始,从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入手。

      当孩子内心积累了一定的正面认知,我们再去进行教育引导,他的抵触自然会减弱。正能量一天天增长,负能量一点点消退,在日积月累的此消彼长中,不经意间,我们就会发现,孩子已经超着我们期盼的方向在大踏步行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