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受后进生的世界

 静听涛声依旧 2020-10-19

今天看到了一篇演讲稿,是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叶敬忠院长给2019届毕业生的致辞。

叶院长语重心长得告诉学生“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因为唯有如此,才能了解弱者的现实和生活的世界,才能理解弱者的生存压力和需求。

这篇演讲稿深深打动了我,我感动于叶院长的人文精神,感动于一个大学教授的悲悯情怀。也深深佩服他对于教育的深度思考,还有对学生的不流于世俗的期待。

但是,感动与佩服以后呢?结合我自己作为教育者的实际,反思自己作为一个教师的教育实践,我突然感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愧疚。

中国农业大学作为双一流的高等院校,招收的学生都是学习成绩优异者,叶院长和他的同事们,当然接触不到那些智力与基础都较薄弱,或者说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但是,作为基础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教育者,我们却经常会面对那些我们称之为后进生的学生。

这些孩子作为学习上的弱者,是否也需要我们做教师的感受到他们的世界呢?

感受后进生的世界!

我知道我提出这个命题不会得到太大的响应。正像叶院长所说,我们处在一个人人都想成为强者的社会,没有人想成为弱者,因为强者意味着胜利,弱者意味着失败,没有人会愿意感受弱者心态。

作为学校,要生存发展,要面对竞争和舆论,甚至作为老师,要面对自己的饭碗,都不会将关注的目光过多得投向后进生,除非他们的行为影响到了班级的整体荣誉或者秩序,违反了学校纪律。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也是一个复杂到难以有解的命题。

后进生的内心究竟有着怎样的波澜?

面对屡屡考试失败的现实,他们又是如何得挣扎与彷徨?

他们如何度过一节节听起来如同天书的课堂?如何迎接老师那一次次失望的目光?

他们如何在同学面前重拾也许已经支离破碎的尊严?

面对父母和亲友对学习成绩的询问,他们有着怎样的心态?

因为几乎很少有教师当过后进生,所以我们真的难以理解和想象一个后进生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世界。也正因如此,我们应该对他们更多一些耐心,少一点烦躁,多一点关爱,少一点冷漠,多一点微笑,少一点讽刺。

也许你一句温暖的话语,也许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也许一个柔和的眼神,一次真诚的谈心,都会让他们记忆深刻,都会让他们不再对这个世界感到失望!

之所以能够想起这个话题,也是因为我曾经和太多的后进生交流过,批评过他们的行为,也倾听过他们的心声,与他们商讨过进步的策略,也在他们的些许进步中欣慰过,同样,也在一次次失望中迷茫过、纠结过、动摇过。

写下这些文字,我只是想再呼吁一下,无论是谁,不管老师、学生还是家长,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些孩子,他们同样有着做人的尊严,同样有进步的渴望,同样有为他人社会做贡献的理想。我们也相信未来他们同样有所作为,甚至可能比有些学习优异者更加有所成就。

感受后进生的世界,需要我们带着更少功利的教育情怀,带着“每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实现梦想”的信任,带着对学生一视同仁的热爱,也带着我们为人师的良知,以及他们对老师的信赖。

尽管做到很难,尽管我的声音很微弱,我依然愿意在这样的道路上前行,即使为此付出难以预料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