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孩子毛病太多,烦死了,你怎么看?

 静听涛声依旧 2020-10-19

子不教,父之过。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当然没错,但是,有的家长却把这经文念歪了。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的家长对孩子身上的缺点唠叨不停,唯恐孩子会因为这些缺点,将来遭遇人生困境。于是,家长整天处在焦虑中,非要把孩子的缺点改正过来不可。

但是这样的做法却不可避免得遭遇孩子的抵抗,于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战争会愈演愈烈。

孩子身上有缺点,当然需要家长帮助改正,这没问题。但是,如果我们把关注点过多盯在如何改正孩子的缺点上,就会引发孩子成长中的一些问题。

为了更好得理解这一点,有必要先来看看有学问的人是怎么看待这个事情的。

美国宾州大学教授塞利格曼说过这么个小故事:

有一次,他和自己五岁的女儿在自家门前除草,因为女儿调皮捣蛋,塞利格曼就训斥女儿,并借此数落她的其他坏习惯。

没想到,这么小的孩子却说出了非常有见地的话。女儿说:爸爸,你有没有想过,你每天都想改正我的坏习惯,就算我的坏习惯都改掉了,我也只是一个没有缺点的小孩,还是没有优点,你为什么不看我的长处呢?

这句话对塞利格曼触动很大,他意识到:一个没有缺点的孩子,不代表就是有优点的孩子。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没有缺点的孩子,为什么我们要费劲心力去纠正孩子所有的缺点,而不是去发现并表扬孩子的优点呢?

这样说,家长又会担心了,孩子的缺点如果不改正,将来的发展肯定会受影响啊!

注意,我们并没有否认,孩子缺点需要纠正,而是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把纠正孩子缺点这个问题与发现孩子优点结合起来,甚至要更多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尤其是对于那些无关紧要的所谓缺点,不能只是因为家长看不惯,就穷追猛打得急于让孩子彻底改正。

老百姓有句话,叫做树大自直,也确实有些道理,孩子顽皮一点,爱跳爱闹,甚至搞点小恶作剧,只要在一定限度内,都是可以原谅的。

如果家长反应过激,一遇到孩子的不听话就上纲上线,上升到道德品质高度,甚至以为这点毛病就关乎孩子未来,那就会有问题了。长此下去,会让孩子感到家长的刻板和不通情理,久而久之,孩子会疏远家长。

我们欠缺的是努力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势。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在高考后选择专业时手足无措?为什么有的孩子进入大学才知道自己并不适合本专业的学习?有的甚至毕业后才发现,这样的工作根本就和自己的特长相悖。

这些都源于孩子从小就没有在大人帮助下主动发现自身优势,看似家长在帮助孩子成长,其实,只是培养了一些乖乖女、乖乖男。所以,我们发现,那些看似懂事听话的孩子,可能也缺乏主见,没有自己的人生规划,难以有较大的作为。

经常指责孩子的缺点,对培养孩子的自尊水平有害无益,一旦自尊水平下降,孩子就会在得不到肯定的情况下自暴自弃。

有些缺点的改正是需要时间的,有的需要孩子亲身去体验才能彻底醒悟,仅仅靠家长的唠叨,可能于事无补。

相反,如果家长在发现孩子某一方面的优势时加以肯定,孩子的自信得到培养,慢慢会让他自己主动去改正缺点。

很多情况下,孩子的缺点里其实隐含着优点的种子,只是需要我们浇水施肥,而不是一棍子打死。经常拆卸家里玩具的孩子,可能喜欢机械,我行我素的孩子一般比较执着,不爱运动的孩子可能喜欢读书,经常出去疯玩的孩子,可能社会活动能力较强。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应该把每个孩子都当做一块需要精心雕琢的璞玉,雕琢的过程应该是顺势而为,而不是一旦哪里看不顺眼就一刀砍掉。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得到的结果,只能是最后剩下一堆碎石,再没有了雕琢的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