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谅孩子的孤独感

 静听涛声依旧 2020-10-19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与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这个时候,家长尤其要注意孩子由此而来的孤独感。

有些孩子性格内向,有些孩子因为一心学习,缺少交际,有些孩子则是被父母封闭在家学习,人为隔断了孩子与朋友伙伴的联系。

这些无疑加剧了孩子的孤独感。

好多家长信奉“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都次要”的观念,缺少对孩子孤独感的关注和排解,导致有的孩子出现了诸多心理问题。

孤独感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感更多来源于和谐的人际关系。

每个人内心都有许多难以告诉他人的东西,或者是以为自己的有些想法太荒唐,说出来怕被耻笑;或者因为有些心结根本就不知道怎么表达;也有的孩子缺乏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也有的进入一个新环境难以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这一切让孤独感成为很多人的必然。

偶尔的孤独感谁都会有,很多会随着忙碌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渐渐消散,有的会在自我调节中得到缓解。

但是有些人的孤独感会越来越浓郁,就像天空的乌云,徘徊在心头久久不散。

这个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有位家长和我交流过,她已经成年的女儿去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打拼,一两个月后,孩子从微信和电话里流露出自己很想家的意思。家长知道,孩子一定是因为在那里没有朋友感到了孤独。

家长很着急,让她试着和新同事交朋友。但是,孩子说:自己不愿意和这些人交友,言外之意是自己择友的标准高。

家长更着急了,在电话里批评孩子,数落了孩子的诸多毛病。结果孩子更焦虑了,也对家长说了一些不负责任的话,让家长更担心了。

大人孩子的交流陷入尴尬,孩子孤独感没排解,还凭空增添了家长的担忧。

这还是一个比较明智的家长,知道孩子说想家是因为孤独,知道让孩子多交朋友。但是,这个家长对孩子的理解程度还是不够。

在孩子感到孤独的时候,做家长的可以让孩子多倾诉一下,让他知道家长可以成为他的安全港,无论怎样都可以包容他,理解他。

不要急于给孩子建议,因为这个时候孩子情绪低落,很难听得进家长的建议;或者,你的建议根本就不适合孩子;甚至有些建议只是家长情急之下的慌不择言。

这样急于给孩子建议,很容易形成孩子和家长情绪的对立,引发双方冲突。

如果这样的情况多了,孩子就会失去对家长的信任,以后即使感到孤独也不会再和家长再倾诉,孩子的孤独感会越来越加重。

我们能够理解家长的心情,但是理解不等于赞同,作为家长,应该有耐心去听孩子诉说,应该站在一个更高境界去审视孩子的不良情绪。

这不是说什么都顺着孩子,林徽因有句话——“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坚强”。我改一下她最后这句——我们要在平静时,不慌不忙地想办法。

家长要学会寻找帮助孩子排解不良情绪的契机,找出孩子为什么会感到孤独的诱因,防止越交流越麻烦。这就像你不知道起火的原因而盲目灭火一样,弄不好火会越烧越旺。

这样做对家长的要求似乎很高,其实,坚持一条基本的原则就会有作用,就是家长要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而不是动辄就沉不住气地去指责孩子的缺点与不足。指责不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这是火上浇油。

为了解决孩子的孤独问题,家长也要教给孩子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比如,要想交到朋友,需要真正对他人感兴趣;要准确快速地记住对方的名字;耐心倾听,鼓励对方谈论他们自己;谈论别人感兴趣的话题;在尊重中让别人感到自己重要等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