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报喜保研南京大学,这让我想起了一个词

 静听涛声依旧 2020-10-19


她被保研南京大学,我真的太高兴了。当然,正式录取通知书还需要过些日子才能到。

她说,自己还报了武汉大学,但是,目前还没有消息,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她已经决定去南京大学了。

武汉大学”,她最后这句话,让我一下子想起了她高考前的一些事情(以下内容,部分来自我的教育日志)。

她学习很好,在班内前三,但是高三学了艺术,成为了艺术特长生。她的目标非常明确,一定要考上武汉大学。

她从学校优秀毕业生的宣传展板上,看到有一个师哥考上了武汉大学,她专门拜访了这个师哥的班主任,然后,辗转联系上了这个师哥,问了他很多关于武汉大学的事情。

她和我说,自己非武汉大学不上。但是,那段时间她显得有些焦虑,我知道她压力一定很大,考武汉大学不是那么容易的。

专业课成绩出来了,她勉强入围,我先她得知了这个消息,都不忍心告诉她。当然,武汉大学文化课成绩要求一定也很高,她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

那是距离高考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我有一次遇到她,又一次和她谈起武汉大学,她依然是一脸的愁云,感觉考武汉大学的希望很小。

我对她说: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考不上武汉大学,你会怎样?

她说:我不敢想。

我说:你必须想,这很重要。否则,你的状态就很成问题。

看她还是愁眉不展的样子,我继续说:你看这样行不行?我知道你对武汉大学情有独钟,但是,我们如果真的考不上,是不是可以通过考研的方式去武汉大学啊?那样的话,也一样能够圆你去武汉大学的梦想。

也许我的话让她有所启发,她沉思了一会儿,说:老师,你说的也许有道理,既然现在考武汉大学的希望很渺茫,我又这么想去武汉大学,你的建议可能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最好办法了。

不知道是我和她的这次谈话起了作用,还是她终于想通了,总之,后来直到高考的那段时间,通过我的观察和了解,她的焦虑状态明显得到了改善。

高考的结果,她真的无缘武汉大学,去了南京的一所艺术院校。在大学的这三年多时间里,我们一直没有中断联系,所以,我得以知道,她始终牢记自己考武汉大学的梦想,成绩一直在班里保持着名列前茅的记录,直到她发过来这张被保研的图片。

由她高中时候的这段经历,我想到了一个词——备选计划思维。

有些孩子目标坚定,这是好事,但是,如果梦想和现实的差距过大,而自己又执着于自己梦想的时候,不可否认,他们的压力会倍增。压力带来的焦虑情绪和强迫性关注会干扰他们的思考,让他们很难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个时候,备选计划思维就是一种解除焦虑的好办法,也就是说,要让孩子认真考虑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希望和目标没有达到,你该怎么办?”

虽然这会让他们暂时很痛苦,也一定会表现出抗拒,但是,也要想办法让他们接纳,因为未来是如此不确定,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况且,过份使用意志力也会为将来埋下隐患。

备选计划思维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去理解问题,通过设想出不同的未来走向,自己设置备选计划,孩子就能了解到,哪怕自己的目标不能实现,那也不是世界末日。

备选计划思维让你清楚地知道目标不能达成的情况下,你到底该怎么做。这不是简单的留有退路,也不会让你的努力有所放松。

因为,对一个执着于目标的孩子来说,那种“我非常渴望,但我就是做不到”的感觉,会让他们内心产生更多紧张和焦虑。而备选计划,可以让他们产生“如果这样不行,我还可以那样。”这就提升了孩子应对问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如果经常练习备选计划思维,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树立信心,以应对压力和挫折,因为,这样会让他们收获掌控感。

备选计划思维让孩子拓宽了眼界,让他们明白,美好的结局可不止一个,而认知框架的拓展,可以帮助孩子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压力。

每个人的梦想都有阶段性,就像这个孩子,她现在最想去的大学成了南京大学,但是你也不能否认,当时她去武汉大学的梦想就错了。

无论如何,有梦想是必须的,而对梦想的执着也很重要,但是,当梦想与现实的差距开始折磨你,成为你成长的障碍时,请记住,可以用备选计划思维来调整好自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