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涉县鹿头乡各村的来历

 东海若水斋 2020-10-19

精彩新涉县 2020-10

十七 、鹿头乡各村的来历

     鹿头乡  位于涉县西北部,民国33—35年(1944—1946年),为偏城县治所在地。1953年建东鹿头乡,1956年8月建鹿头乡,1962年4月建鹿头人民公社,1984年复设乡,1996年宇庄乡并入鹿头乡。乡政府驻东鹿头村,距县城25 公里。经河北省第三次文物普查登记的革命旧址达26 处。

西鹿头

    古村, 元至元年间始建,原有陈姓在此居住。明洪武年间( 1368

1398年),韩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居住。相传,该村东边牛王庙因建于一个地形似鹿头的土岗上,庙内两株古柏,酷似鹿头上的两个角,故以此取村名为鹿头村。后在村东又立一村日东鹿头, 该村遂改称西鹿头。

东鹿头

     建于明初, 牛、吴等姓在此居住较早。后山西省黎城县龙王庙村牛姓和境内宇庄村王姓、横岭村吴姓迁来。该村因位于鹿头(西鹿头)之东,故称为东鹿头。

符山窑

    明初,张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立村。后东鹿头王姓迁来。因村庄位于符山脚下,人们开始打窑居住,故取名符山窑。

王家岗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武安县赵峪村那姓张姓,十里店村傅姓先后迁来。因村对面南山上石道天然形成的大石缝,人称“老虎嘴”, 按照迷信说法,“老虎嘴”对村不利,须将村名冠以王字镇之,方保民平安。是以该村处在一土岗上,冠以王字,称王家岗。

核桃树角

     清嘉庆年间(1796- 1820年) ,武安县固义村董景迁此立村。清末,境内台村宋姓和井店村张娃迁来,原名后山村,因地处山上,核桃树较多,故改称核桃树角。

壮口

    该村较古, 始建年代无考。明初有杨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居住。因村庄位于三座大山中间的沟口,山势壮观,取名壮口。

史家渠

     清道光年间, 境内东安居村孙姓迁此立村。因该村属壮口村史员外集所有,又因山沟狭窄似渠,故名史家渠。

龙泉寺

   因村后有一 龙泉寺而得名。

郭庄 

     明初, 刘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此立村。因该村和周围村庄相距都是八里,故名八里庄。后因村里有个槐树圪桩,改称“圪庄”,后衍化为郭庄。

花木峧

    清乾隆年间,境内井店村付姓迁此立村。因此处有一状若墓堆且带有花纹的石头,故名花墓崆,后改为花木峻。

董家沟

    清道光年间( 1821- 1850年) ,武安县永安村邢姓迁此定居立村。称黄连洼,后来为避“黄连”之苦,以该村位于东山,沟岔较多,改称东峧沟,渐衍化为董家沟。

秦家脑

     明嘉靖年间 (1522- 1566年) ,武安县固义村秦姓迁来,因居住在山脑上,故取名秦家脑。

老周背

    清乾隆年间, 境内赵峪村付姓迁此,后南寨村段姓、偏店村王姓相继来。因始迁几户曾逃荒要饭,历经山西省代县等地,几经周折, 最后定居于符山背脑上,故名老周背。

东安居

    该村始建年代无考,郭姓最早在此。明初,杨、孙、张等姓相细证来,原村建于规村之下的低注处,称安咀村。明正德年间,山洪暴发,将村庄冲掉,后在该村之上建房安家,取平安居住之意,定名为安居村,后在村西又建村,名西安居村,该村改称东安居。

西安居

    明正德年间 ( 15061521年) ,宇庄村王姓,山西省辽州(今左权

县)李姓儿户迁此定居。因立村于安居村西,故取名西安居。

东宇庄

    始建年代无考。明初,王、杨二姓先后从山西省原平郡树阳村迁来定居。以庄舍建在古庙宇处而得名宇庄。 一说取“宇”字广而吉利之意得名。 后因该村之西立一村称西宇庄,该村遂称东宇庄。

西宇庄

    明代以前就有此村。明初,侯姓迁此居住。明末清初,安姓从元氏县迁来因建村于宇庄村之西。故称西宇庄

涉县西安居村冀南银行第四所旧址

木口

  清康熙年间 1662- 1722,山西省武乡县北河村周进财带领其子周忠琛、周忠相迁此种地立村。因当地杏树较多,故名杏村。 后因向上向上呈报村名时,竖写将“杏”字上下拉开,, 误为“木口”二字,故后称木口。

杨家庄

    明洪武年间,杨山有迁居此地,以姓氏取名场家庄,后境内东宇庄王杰迁来,在杨家庄前另立一村称王家庄。因杨姓人丁兴旺, 王家庄、杨家庄住,合为一村,仍称杨家庄。

青峰

    清雍正年间(1723- 1735年), 境内更乐村张姓、李姓,东寨村郭姓相继迁此种地立村。此处山沟称大会峧, 该村建在山沟的东面、故称大会东峧,简称东峧。因全县有数个东峧, 1982年地名普查时为避重名,以该村位于清风岭侧,取谐音更名青峰。

烈士纪念碑

林峰

    清嘉庆年间(1796- 1820年), 山西省辽州(今左权县)苏工村王氏

兄弟二人迁此种地立村。居住在丁字山的山沟里,此沟原称大会峧。该村位于西部沟,故名西峧。1952年 (河北日报)报道该村消息时,因境内有数个西岐,为不重其名,见报时写作小西峧。 1982年地名普查时, 以此村与青峰(原东峻)毗邻,林木茂密,改称林峰。

峪峧新村

  2004 --2005年因扶贫搬迁, 先后有寺峪、庙岐、青羊背、赵峧、的水5个村搬至该地,取寺峪的“峪”、庙峧的 “峧”字,故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