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晨碎语 | 说说魏延(20.10.16)

 昵称815848 2020-10-20

鄙人姓魏,魏国的魏。

与张王李赵相比,姓魏有点不好意思。

之所以有点儿不好意思,主要是历朝历代皇亲国戚王侯将相名将贤臣姓魏的有点少,著名的坏蛋倒有几个。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是介绍三国魏延的。

魏延姓魏,大众心目中形象却不太光辉。

三国演义给出的结论是叛将。

文章的题目是名将魏延之死。

既然是名将,就很认真的读了一遍。

文章所说的魏延,与三国演义所说的魏延大不相同。

又找到陈寿的《三国志.魏延传》,读了一遍。

三国志所说的魏延,与三国演义所说的魏延,也不是一个魏延。

三国志是史书,三国演义是小说,三国志的可信度应该比三国演义要高。

如果三国志的魏延传是真的,魏延反马岱斩就是一桩冤案。

三国演义魏延出场时,刘备新野大败,准备到刘琮那里暂避一时,刘琮蔡瑁不纳,魏延挺身而出,大骂蔡瑁,准备开城接应刘备,失败后反了刘琮,投奔长沙太守韩玄。

后来关羽攻打长沙,魏延又杀了太守韩玄,献城投降刘备。

魏延投降后,当时诸葛亮就说魏延有反骨,杀死自己的主公,不忠不义,要杀他。

蜀汉后期,五虎上将之后,魏延就是最厉害的大将了。

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败,临死之际,算准了死后魏延要反,就授计马岱除掉魏延。

诸葛亮死了以后,魏延果然反了,于是就被马岱偷袭,杀死了。

魏延的死再次验证了诸葛亮的神。

魏延投降的时候就知道他不是个好东西,说他有反骨。

几十年后,魏延果如诸葛丞相当年所料,成了反贼。

故事很精彩。

可是与三国志等史书所说的魏延很不一样。

经过很多很多人考证,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瞎编的。

三国志中的魏延,有勇有谋,深受刘备信任,是蜀国最重要的将领之一。

三国志中说,魏延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应该是一直追随刘备的嫡系,不是三国演义中所说的杀主献城的降将。

刘备对魏延也非常赏识。自立为汉中王后,迁治成都,需要安排一名重将镇守汉川,众人都认为会安排张飞干这活儿,张飞也觉得舍我其谁,结果刘备提拔魏延做了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刘备称帝后,又数次对魏延进行提拔封赏,拜镇北将军,封都亭侯。

对于魏延的军事才能,诸葛亮也是认可的。

建兴五年,诸葛亮驻汉中,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建兴八年,派遣延西入羌中,曹魏的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魏延在阳溪开战,魏延大破郭淮等,又被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从三国志看,魏延确实和诸葛亮有些矛盾。

魏延确实有些固执己见,对领导不够尊重,与同事团结不好的问题,特别是与杨仪的矛盾,有点水火不容。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

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背后说领导坏话,不好。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

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从对敌策略来说,诸葛亮和魏延很难说谁对谁错。

民间百姓都把诸葛丞相当神,也有很多专家批评诸葛亮军事上过于谨慎,过于保守。

魏延与诸葛亮的分歧,为魏延后来被杀埋下了隐患。

魏延和杨仪之间的矛盾,更是把魏延置于了必死之地。

诸葛亮死后,按照死前确定的方略,蜀军开始由杨仪指挥战略大撤退,魏延不同意撤退,认为不该因为诸葛亮一人之死坏了家国大事,加之与杨仪的个人恩怨,不但不服从杨仪指挥,还出兵阻击大部队撤退。

大撤退是诸葛亮死前早就筹划好的行动,名正言顺。

魏延阻击撤退,明显理亏。

何况与诸葛亮相比,魏延明显低一个量级。

故此,当魏延部队与撤退大军接触对峙时,何平斥责魏延说,丞相尸骨未寒,你们就敢如此行动。

魏延的部队自知理亏,竟然自行散去。

没了部队,魏延只好和儿子等人逃往汉中。

杨仪派马岱追杀魏延,马岱就砍下了魏延的脑袋。

魏延个人性格肯定有缺陷,魏延的悲剧有其必然性。比如不尊重领导,比如不善于团结,但他确实为刘备政权的存续做出了卓越贡献。

其实不止魏延,刘备的五虎上将,除了赵云,其他人也都有明显的人格缺陷。

尤其是刘备的拜把子兄弟关羽和张飞,蜀国基本上就是亡在两位身上。

魏延被杀后,刘婵的蜀国就进入了姜维时代。

也就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时代,只能一天一天走向灭亡。

可悲可叹的是,魏延不仅死得悲惨,被灭三族,还因为三国演义的原因,死后背了近两千年反贼的恶名。

从三国志看,魏延确实不存在反叛的问题。

倒是杀害魏延的罪魁杨仪,很为自己没有适时投降魏国懊恼不已。

魏延的故事说明,历史有真相,有些真相总有一天会被人所了解。

魏延的故事也说明,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很多真相,埋得很深。

按三国志的说法,魏延确实一代名将。

姓魏的,也有厉害角色。

记于2020年10月16日

公众号IDkbwdwys00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