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重点背诵原文4

 古法医道 2020-10-20

​47、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48、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愤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mao chi),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燥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腐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49、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50、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  51、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 52、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53、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  54、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55、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也。  56、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57、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著痹也。  58、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藏,酒陈于六府,乃能入于脉也,故偱脉上下,贯五藏,络六府也。卫者,水谷之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  59、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  60、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  61、平治于权衡,去郁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繆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  62、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63、夫脉者,血之府也。  64、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65、夫五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背者,胸中之府。腰者,肾之府。膝者,筋之府。骨者,髓之府。  66、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 67、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如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蜇虫将去;冬日在骨,蜇虫周密,君子居室。  68、形气相得,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已;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取之以时。  69、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 70、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