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传承中的流变与接受 —— 明代《西游记》传播新探(一)

 殘荷聽雨 2020-10-20
摘 要: 明代《西游记》诞生以来,现存于世的版本分简本、繁本系列,繁本有“华阳洞天主人校”本世德堂系列,又有“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系列;简本有朱鼎臣《唐僧出身西游记传》,又有阳(杨)至和本《西游记传》。在现存最早的世德堂本《西游记》前有陈元之《刊西游记序》揭示了《西游记》出版前后的相关信息,繁本中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乃最早的批评本,构成明代《西游记》研究的最珍贵信息资料,而,幔亭过客《西游记题词》,谢肇淛在《五杂俎》卷十五关于《西游记》评论,及吴从先在《小窗自纪》对于《西游记》的评价,均构成明代《西游记》研究的主流倾向,代表了当时社会知识阶层有识之士的客观评价,为考辨《西游记》作者、思想与时代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明代;《西游记》;序言;版本;研究;

作者简介

杨俊,籍贯北京宛平人,出生地安徽省芜湖市,汉族,教授,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语言学院,国家社科基金评审鉴定专家,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代表作:《西游新论》、《<西游记>研究新探》等。
与中国文化发展同步,明代百回本《西游记》的诞生,开启了中国长篇神魔小说发展的新视域,《封神演义》、《西洋记》、《东游记》、《南游记》、《北游记》、《牛郎织女传》、《济公传》、《西游补》、《后西游记》等,恰如袁于令所说“《西游》、《水浒》实并驰中原”。神魔小说的风行,就是与明代社会的历史变迁紧紧相连,明代中叶涌现的主张个性解放的哲学思潮与经济发展的繁盛遥遥相对,李卓吾作为“异端之尤”,“童心说”的高畅,公安派,徐渭、冯梦龙、汤显祖等剧作家、通俗文学家的涌现,共同垒起中国神魔文学的殿堂。而,百回本《西游记》的出现,正是与这历史发展趋势、洪流一脉相承。
    


    
明代《西游记》版本现存七种,分别为繁本、简本系列。繁本又分两类:华阳洞天主人校本,李卓吾评本。简本两种:朱鼎臣本,阳(杨)至和本。

先说简本

朱鼎臣本,全名《唐僧出身西游记传》,扉页题为:“鼎镌全相唐三藏西游传”,据慈眼堂所藏本,封面题名为“全像唐僧出身西游记传”,共十卷,现存两部。一部现存台湾双溪故宫博物院,系20世纪20年代在日本村口书店发现,后由北平图书馆收购。一部现存日本日光轮王寺慈眼堂。扉页上题为:“羊城冲怀朱鼎臣编辑,书林莲台刘永茂绣梓”。刊刻时代,据郑振铎考辨,认为“是明代嘉隆间闽南书肆的刻本。其时代最迟不能后于万历初元” [1] 。孙楷第先生认为是万历刊本,朱鼎臣为万历间人。 [2] 李时人先生认为该书“应该刊于万历中叶以后,很可能是万历末期的刊本。” [3] 曹炳建先生认为定为万历初元至中叶刊刻比较适宜 [4] 。

此本按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次序排列,共六十七节,每卷三、四节至九、十节不等。正文分上下部分,上半部分是图画,下半部分是文字。

阳(杨)至和本,全称《西游记传》,因题中有阳(杨)至和编,学界简称“阳本”或“杨本”。有两种类型:一类为单行本,一类为《四游记》本。

现存单行本有两种:一种是明刻单行本,原藏英国牛津Bodleian图书馆。全书共四卷,缺封面和序跋,卷一首题“新镌三藏出身全传”,卷中又有题“三藏传”“三藏全传”,故此本应名为“唐三藏出身全传”。由于此本卷一第二、三、四行分别题“齐云阳至和”“天水赵毓真校”、“芝潭朱苍岭梓”,故学界或称其为“阳至和本”“阳本”,或“朱苍岭本”。

第二种为单行本,题“近文堂版,龙江聚古斋梓”,清刻,近文堂本,为清嘉庆十六年(1811)书坊刊本,其中内封题“唐三藏出身传”、“近文堂藏版”,国家图书馆藏。

再说“繁本”

“繁本”即指百回本《西游记》现存明代版本,分两大系列,华阳洞天主人校本,李卓吾评本。前者现存三个明代版本:金陵世德堂梓行的《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简称世本),福建杨闽斋清白堂梓行的《新镌全像西游记传》(简称杨闽斋本),未署刊者的《唐僧西游记》。以上3种均题“华阳洞天主人校”,卷首有“秣陵陈元之撰”的序言。世本陈《序》后题“时壬辰夏端四日”,一般认为“壬辰”系万历二十年(1592),也有认为是前一个甲子,1532年,为现存《西游记》最早刻本。以上三书各二十卷一百回。

李卓吾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首有慢亭过客即袁于令的《题词》,不分卷,一百回,全本,文中有大量回评和夹批(或眉批)。

    


    
现存明代的金陵世德堂梓行的《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卷首有《刊西游记序》,题“秣陵陈元之撰”,序末题“壬辰夏端四日”, 据考证,一般认为是万历二十年(1592)。后有目录,共二十卷一百回,每卷五回,以宋代邵雍《清夜吟》诗“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为次序,恰好配成20卷次。第一卷卷首题“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月字卷之一”,第二行题“华阳洞天主人校”,第三行题“金陵世德堂梓行”。但,其中卷九、十、十九、二十又题“金陵荣寿堂梓行”,卷十六则题“书林熊元滨重镌”。版心题“出像西游记”,偶题“西游记”。

《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下简称“世本”)的存世,既保留了最早《西游记》的版本、内容,更留下了最珍贵的《刊西游记序》,是明人对于《西游记》评论的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

金陵世德堂梓行的《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卷首有《刊西游记序》是明代关于百回本《西游记》的最早说明与评价,具有重要的史料、学术价值。

下面引陈元之《刊西游记序》:

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谭言微中,亦可以解纷。”庄子曰;“道在屎溺。”善乎立言!是故“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若必以庄雅之言求之,则几乎遗《西游》一书,不知其何人所为。或曰:“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国”;或曰:“出八公之徒”;或曰:“出王自制。”余览其意近跅弛滑稽之雄,卮言漫衍之为也。旧有叙,余读一过,亦不著其姓氏作者之名,岂嫌其丘里之言与?其《叙》以为:孙,狲也,以为心之神;马,马也,以为意之驰;八戒,其所戒八也,以为肝气之木;沙,流沙,以为肾气之水;三藏,藏神、藏声、藏气之三藏,以为郛郭之主;魔,魔,以为口耳鼻舌身意、恐怖颠倒幻想之障。故魔以心生,亦心以摄。是故摄心以摄魔,摄魔以还理。还理以归之太初,即心无可摄,此其以为道之成耳。此其书直寓言者哉!于是,其言始参差而俶诡可观;谬悠荒唐,无端崖涯涘,而谭言微中,有作者之心,傲世之意。夫不可没已!
唐光禄既购是书,奇之,益俾好事者为之订校,秩其卷目梓之,凡二十卷,数十万言有余,而充叙于余。余维太史、漆园之意,道之所存,不欲尽废,况中虑者哉?故聊为缀其轶《叙》叙之,不欲其志之尽湮,而使后之人有览,得其意忘其言也。或曰:“此东野之彼以为大丹之数也,东生西成,故西以为纪。彼以为浊世不可以庄语也,故委蛇以浮世;委蛇不可以为教也,故微言以中道理;道之言不可以入俗也,故浪谑笑谑以恣肆。笑谑不可以见世也,故流连比类以明意。语,非君子所志。以为史则非信,以为子则非伦,以言道则近诬,吾为吾子之辱。”余曰:“否!否!不然!子以为子之史皆信邪?子之子皆伦邪?子之子史皆中道邪?一有非信非伦,则子史之诬均。诬均则去此书非远,余何从而定之?故以大道观,皆非所宜有矣;以天地之大观,何所不有哉?故以彼见非者,非也;以我见非者,非也。人非人之非者,非非人之非,人之非者,又与非者也。是故必兼存之后可。於是兼存焉。”而或者乃亦以为信。属梓成,遂书冠之。时壬辰夏端四日也。[5]

秣陵,南京古地名之一,据考,秣陵是秦代的南京名称,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置,属会稽郡。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曾在秣陵关西南丹阳(今江宁区丹阳)经过,回途又从江乘渡江北返。随行术士认为金陵山势险峻,有天子之气,秦始皇便把王气泄散,将金陵改为秣陵。'秣'是草料的意思,意即这里不该称金陵,只能贬为牧马场。

陈元之把“秣陵”这个地名冠于自己名字前,是表达怀古之心?还是另有隐情?

其中:“不知其何人所为。或曰: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国;或曰:出八公之徒;或曰:出王自制。”一直被后来的研究者作为考据、探寻作者的依据,实际上,陈元之已经说得很清楚,“不知其为何人作为”,以下三个的“或曰”均为推测。况且,陈元之在前序中明明白白地告诫“若必以庄雅之言求之,则几乎遗《西游》一书”。这是今天试图借此来研究《西游记》作者的学者们的“死穴”。

再来看“华阳洞天主人校”, 一解,“华阳洞天”:源于金陵东茅山一景;又解,华阳,洞天主人,华阳古地名,洞天主人系某某君一号也。可能与作品充满道家的神仙、玄幻有一定联系,恰是印书者、校刻者布下的“一局”,现在综合起来,似乎是故弄玄虚,吊起读者的口味。

既然是“校”,就不可能是作者,明摆着的事,有些研究者,似乎把“秣陵陈元之”与“华阳洞天主人”暨序文的三个“或曰”联系起来,推测,就是一人云云,可能是作者。实际上,均是主观性的猜测,不足为据。

这篇《序》的存在既具有历史价值,又为我们指出《西游记》的主旨“若必以庄雅之言求之,则几乎遗《西游》一书”“此其书直寓言者哉!于是,其言始参差而俶诡可观;谬悠荒唐,无端崖涯涘,而谭言微中,有作者之心,傲世之意。夫不可没已!”。

初看其意,似乎就是“寓言者哉”,无深刻的涵义;但,《序》的后面,却冒出“孙,狲也,以为心之神;马,马也,以为意之驰;八戒,其所戒八也,以为肝气之木;沙,流沙,以为肾气之水;三藏,藏神、藏声、藏气之三藏,以为郛郭之主;魔,魔,以为口耳鼻舌身意、恐怖颠倒幻想之障。故魔以心生,亦心以摄。是故摄心以摄魔,摄魔以还理。还理以归之太初,即心无可摄,此其以为道之成耳。”便成为后来诸多解说《西游记》者奉为圭臬的至理名言,误导了明、清以来的道士们以其寓“金丹大道”的微言大义。

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没有解开这篇《序》文的诸多谜,第一,序作者陈元之,仅仅解开“秣陵”为南京古地名,关于陈元之的相关信息,一条直接的历史材料、方志资料均没有。学者们大多是推测、臆测,无法与史实相对应。

《刊西游记序》,为我们留下了关于作者的推测:“不知其何人所为。或曰: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国;或曰:出八公之徒;或曰:出王自制。”“天潢”, “侯王”,“八公之徒”, “王自制”等,引起后代各位专家、学者的皓首穷经般的推测、敷衍,均与原作相去甚远矣。

根据现有各种因素来衡量,“《西游记》作者”是谁仍然是没有解决的问题,除吴承恩外,有丘处机、许白云、宗泐、史真人弟子、尹真人弟子、唐太史、唐皋、唐顺之、茅山道士闫希言师徒、蓝田、鲁王府朱王、周王府朱睦柛等说,曹炳建先生在《<西游记>作者诸说考辨》中一一列出并逐一批评,指出无一种说法能够成立。[6]

秣陵陈元之《刊西游记序》,保留了对于百回本《西游记》刊印前后的相关缘由、古本、作者推测、主旨、传播等信息资料,对于后代研究者指明了阅读、研究、追踪相关主旨、内容、情节之路径。

如果说“世本”之留存暨《刊西游记序》为后代揭示了古本《西游记》的题旨、作者之谜的关键信息,还停留于主观的认识与评价之上,那么,《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版本的存在则由此开辟出一番新的天地。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下简称“李评本”),现存12个版本,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河南省图书馆存2个版本,国家图书馆存1个版本,但又残缺。法国、英国和韩国各1部,日本内阁文库、宫内省书陵部、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广岛浅野图书馆各1部,日本田中谦二、奥野信太郎各藏1部。

“李评本”初刻本应当刊刻于万历三十年后半期,从刊载的《题辞》衡量,专家考据出袁于令(1592——1674)的时间与刊刻时间的关联性,一般认为是明代万历三十五年至四十一年之间,即1607年至1613年之间。(详见曹炳建《<西游记>版本源流考》第202——203页,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虽然标明是“李卓吾”,但据钱希言《戏瑕》和盛于斯的《休庵影语》,可能是叶昼所评。

“李评本”最大的贡献在于第一次对百回本《西游记》全面点评,开辟了明清时代点评《西游记》的先河,以完整、全面的点评,揭示出对于《西游记》主旨、结构、语言、人物形象的“微言大义”。

其开篇第一回总评:“读西游者,不知作者宗旨定作戏论。篇中云:释厄传见此书,读之可释厄也。何以言释厄?只是能解脱便是。”第十三回总批“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一部西游记只是如此,别无些剩却矣。”第十九回总批“游戏之中,暗传密谛。学者着意心经。方不枉读西游记,辜负了作者婆心。”

“李评本”开创了用“心学”统领《西游记》之先河,第十三回总批“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一部西游记只是如此,别无些剩却矣”便是证明,而“求放心”,第一回“又曰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即是庄子为婴儿,孟子失却赤子之心之意。同一回的“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一语后面又加批语“一部西游记,此是宗旨。”“释厄传见此书,读之可释厄也。何以言释厄?只是能解脱便是。”所谓“解脱”,便是“心学”的回光返照。

周亮工《因树屋书影》卷一说叶昼“多读书,有才情,留心二氏学,故为诡异之行”,对于“心学”的青睐、浸透,熔铸于《西游记》点评之中,成为研究《西游记》的最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7]
前此“世本”有夹批,第一回“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处有双行夹批“灵台方寸,心也”,在“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处又批曰“斜月象一勾,三星象三点,也是心。言学仙不必在远,只在此心。”,与“李评本”的此处批语完全一致,也许,后者就是直接沿袭了前者。

未完待续

原载《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第十四辑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18年12月  


参考文献

[1] 郑振铎,《中国文学研究》上册,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第267页;

[2]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82页;

[3] 李时人《西游记考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28页;

[4] 曹炳建,《<西游记>版本源流考》,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7页;

[5] [20] 李卓吾、黄周星评,《西游记》,山东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1-2页;

[6] 曹炳建,《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第30-34页;

[7]周亮工,《书影》(卷一),《明清笔记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8页;





编辑整理  |  西游记学刊

文章来源  |  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中心

征稿邮箱  |  xkzg@xiyoujiwenhua.org.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