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诗病举隅(31):失替

 123xyz123 2020-10-20

 “失替”是指近体诗句中,在韵脚句中位于246位置上的字,应该是“平仄平”或者是“仄平仄”这样交替的形式出现的,否则就是“失替”。简而言之,“失替”就是律绝句中没有实现“平仄相间”。“失替”与“失对”一样,都是“出律”的现象,是律绝句严格禁止的。

为了便大家理解“替”这个概念,现以李白《静夜思》为例证之:

 

光,疑霜。

        仄          仄   

月,低乡。

        仄          仄    

 

通过对以上诗句24位置上的平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疑是地上霜”句在24的位置出现“仄仄”现象,这就是“失替”,也就是说,这首诗出律了,或者说应属于古风和乐府诗的范畴。

谈到《静夜思》这首诗,在这里姑且多说几句。此诗描写秋日夜晚诗人抬头望月之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清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云:“思乡诗最多,终不如此四语真率而有味。此信口语,后人复不能摹拟,摹拟便丑,语似极率,回环尽致。”《李太白诗醇》徐增云:“因‘疑’则‘望’,因‘望’则‘思’,并无他念,真‘静夜思’也。”这首诗关于“床”的争议由来已久,比较认同的有“井床”“胡床”两说,但我个人比较认同本义。床,汉床,卧具。静夜思者,多是夜半三更,诗人在井边望月多不切实。此诗写于开元十四来,李白身在随州,古代物流不能与今同日而语,“胡床”流通至内陆非常不易,况且深秋夜半坐个马扎在外面也容易着凉。按逻辑来说,诗人夜半醒来,四周寂静,月光落在床前才是正解。马未都在《百家讲坛》说:“唐时建筑窗子很小,月光照不进屋里,且糊着窗纸,屋里也看不见月光。”其实是片面的。譬如杜甫《梦李白二首》:“落月满屋梁,尤疑照颜色。” 南朝民歌《子夜秋歌》:“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曹丕《燕歌行》:“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月光不仅能照进屋内,也能照在床上。我也认同另一种说法,“床”即是地板。“床”在日语中就是“地板”的意思,众所周知,日语与汉语的联系很密切,在唐代,由于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大量的古代汉语词汇随着汉字由中国东北的渤海国和朝鲜等地被传入日本,有可能更好地保存了原义。

言归正传,唐初时期,由于格律还没有完全形成,许多名家的诗词作品多有“失替”现象。譬如杜甫《白帝城最高楼》:

 

城尖径昃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

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本诗是杜甫自创音节的拗体七律诗,首联状写楼高,颔联描绘近景,颈联渲染远景,尾联感慨当世。诗中充满勃郁不平之气。《杜臆》云:“此诗真惊人之语,总是以忧世苦心发之,以自消其垒块者。……‘扶桑’一联,亦形容所立之高,不意想头到此 ‘泣血迸空’,起于叹世,而‘迸空’尤奇。”不过,“城尖径昃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扶桑西枝对断石”等多处“失替”,难怪张戒《岁寒堂诗话》云:“‘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使后来作者如何措手?”明代诗评家胡应麟在《诗薮》中更是帮杜甫说话:“杜七言律……太险者,‘城尖径昃旌旆愁’之类。杜则可,学杜则不可。”

还有一种“失替”情况,是不在韵脚句中的失替”,是近体诗的变体,又称为“拗句”。譬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传世经典。《唐诗近体》云:“前四句言宦游中作别,后四句翻出达见,语意迥不犹人,洒脱超诣,初唐风格。” 俞陛云在《诗境浅说》评价此诗说:“一气贯注,如娓娓清谈,极行云流水之妙。大凡作律诗,忌支节横断,唐人律诗,无不气脉流通。此诗尤显。”不过此诗“无为在歧路”句“失替”,这种“失替”不在韵脚句中,是一种“拗句”,也是近体诗的变体,是被近体诗允许的一种特殊的“失替”现象。

不在韵脚句中的“失替”现象在唐诗普遍存在,可以说是俯首可拾。比如王驾《雨晴》:“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又如秦韬玉《贫女》:“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还如杜荀鹤《山中寡妇》:“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这种“平平仄平仄”特殊句式的 “拗句”是不须“救”的。不过对于“大拗”句则是要在对句进行“拗救”,不然,则是出律诗。关于“拗救”,我们下一节单独讲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