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高铁先救人后被索要医师证,没啥不妥的

 昵称72020678 2020-10-20

17日中午,从柳州开往南宁的D3565次列车上,有一名乘客不舒服,车内广播紧急呼叫,一名陈姓女医生听闻后前往救助。陈医生帮忙对该乘客进行救治后,列车员却要求她出示医生证。陈医生表示没有携带医师证后,列车乘务员又提出查看她的身份证和车票,不仅拍照存案,还要求她写一份情况说明。(详情见《柳州医生高铁上救人却被索要医师证!铁路部门道歉,当事人回应》)

对此,「看懂经济」邀请几位专业人士给出了自己的解读。

黄文伟

副教授,《一句话理解法律:学法律就这么简单》,看懂经济评论作家

列车工作人员对救治过程进行录像,留存联系方式、现场救治情况以及向医生索要医师资格证,就法律而言,是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对医生来说,则有一种被怀疑的感觉,救人而被怀疑的心情当然会有所不爽。

在公众看来,医生不计个人得失救死护伤,而列车工作人员似乎更像是在规避自身风险,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道德作风。这一短暂的瞬间反映了法律、信任与道德的冲突。

法律植根于人性恶的假设,它讲证据,讲程序,所以,常常效率低下。在紧急条件下,需要的是信任,信任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地完成合作。道德讲奉献,而法律只关心施害者的责任以及对受害者的赔偿,它不会强求也不关心人们的无私奉献。

这一事件表明法律应该扩大对信任与道德的吸纳,例如,在紧急条件下的救助,就不能要求见义勇为者承担过多的举证责任,应该对见义勇为的行为给予鼓励。另一方面,公众也需要学会从法律上看问题,而不能只是从道德上批判别人缺乏无私之心。列车工作人员,除了沟通解释有不妥外,并没有什么失责。用道德之剑评价他人,要有一颗同理心。

刘纳

营养专家,《身体到底要什么》作者,看懂经济评论作家

客运段的工作流程没有任何问题,留医生联系电话、对周围旅客、救治过程留下有关文字及影音资料,都是为了方便更好的救治病人。救治病人后,请出示医师资格证虽并非规定的程序,从情感上不好理解,但从医疗角度来讲,确实生命高于一切,医疗和急救也需专业技术,否则会适得其反。不是医疗人员,若参与急救也需要有急救员证书,由红十字会培训考核颁发,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去参与培训。

另外,只要旅客在列车上,客运段就要承担旅客的安全和救助责任,客运段这么做是按照规章流程,认真负责的。再有,只要输入医生身份证号,医师证也可以在网上时时查验,都是可以操作的。

唯一要说的是,目前大家不了解列车上这个流程,很多人对此有误解,怕"沾包",不愿意作证留联系方式,因此沟通过程中产生误解。但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救人是天职,是很容易理解列车上的流程为了病人病史的记录和安全救治的,沟通后应该没问题。

梁志海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看懂经济评论作家

“救人被索要医师证”这条自媒体新闻一日之内搜索量近千万,其过程已经在南铁的致歉说明中得到还原,铁路运输部门如此操作的原因,可能是担心旅客事后状告处置不当索赔,只要有证件证明救援者的身份,有录像表明铁路工作人员处置措施得当,有笔录说明当时医生处理的情况,事后再有纠纷也可撇清自身责任。

从公众的角度来看,2017年民法总则司法解释第184条“好人法”已经规定了善意救助者责任豁免,本应在社会需要时放手施援,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爆出来这样的新闻,让人免不得怀疑到底好人该不该做,每个人做好事前都要考虑再三:“有没有资格?会不会被讹诈?要不要录像?找不找证人?”,如此一来,救援的热情不免降温,救援的时间肯定延误。铁路部门是否可请法律工作者对此条文进行解读以便于日后改进?

从医生的角度来看,治病救人是应尽的责任,不求被救者感恩戴德,只求让我们听到呼救时少些犹豫、少些怀疑,就可向社会传播更多正能量。


<  end  >

如果您对本文有好的想法,就留下您的宝贵建议吧!

看懂经济热文   点击即可查看

1、7000元网贷3个月变成50万, “714高炮” 要钱更要命

2、华为:自有操作系统,我们准备好了

3、去英国也能到处扫支付宝了!

4、利率并轨成关注点,利率市场最大变革即将来临

5、上海二手房市场“寒冬”依旧:降价成“标配”,一套房子降了120万才脱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