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既要有资金、资源,还要保证能穿越周期,VC的日子过得真难!

 昵称72020678 2020-10-20
来源:融中财经

资金难募了,投资方法论失灵了,风向让你无所适从,难过的日子不知何时是个头,不知道该怎么投了......不妨想想王尔德的一句话:吾辈皆身处沟渠之中,然其必有仰望星空者。

“我们真是太难了!既要对创业者说,我们不仅有资金,还有资源。还要对LP信誓旦旦地保证能穿越周期。”某机构投资经理沈涛略带调侃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然而,现实就像一叉子,窗户纸根本毫无抵抗能力。(更多原文点击VC的至暗时刻,还是超级拐点?阅读)

对此,「看懂经济」邀请几名看懂经济评论作家对此文进行了深度解读。(评论内容精选自看懂App的解读)

武阅

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CIIA),看懂App评论作家

VC目前遭遇的普遍行业困局是与市场整体经济环境、行业政策以及资金市场风险偏好下移趋势相关联。首先,今年以来,国内宏观经济增速呈现下滑趋势,制造业PMI指数持续处于50%以下,反应国内实体企业规模扩张以及增长预期等因素均处于负面态势,从而对资本市场,尤其是风险投资领域造成环境压力。

其次,2018年下半年,各地方政府过去普遍实行的对有限合伙制基金征20%所得税的政策,在国税总局的检查工作中被认定为违反了相关规定,应当纠正。这意味着,创投基金须按照个体工商户的标准征收累进税,最高税率为35%。更严重的是,基金过去历年的税收也需按新标准追缴。

一些过去几年业绩较好、退出金额较大的基金,需要补缴的税收可达数亿元。税收政策的逐步收紧,对VC行业今年以来的发展产生较大负面作用。最后,由于目前全球部分重要国家与地区局势出现动荡,资本市场资金大量涌入避险资产领域,对于较高风险的风险投资类资产偏好下降,因此,VC行业内较多GP出现“募资难、退出难”的现象,“两极分化”及“持续洗牌”的局面将在所难免。 

从长期来看,不必过于悲观,经济金融领域都存在周期性增长现象,特别是随着国内加大对外金融投资开放力度,主动提升银行业、保险业投资经营环境,激发外资参与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活力,丰富金融服务和产品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因此,随着新的资方进入市场中来,国内VC行业未来将会在全新的市场环境中曲折增长,换发新生。 

任晓琳

资深金融从业者,看懂App评论作家

“对三分之二的VC机构来说,他们的第一支基金也是他们的最后一支基金。”这是市场流行的一句经典总结。对于VC机构,他们不仅要穿越宏观经济周期、产业成长周期、企业盈利周期、资本市场周期等等,更要走过自己产品的“募、投、管、退”的生命周期。

基金产品一般期限是5+2年,而从2009年创业板推出后才迎来国内VC的真正高潮。但对市场上大部分VC来说,他们还没有走完自己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或者说到了“退”的阶段,才发现退无可退,同时又对新一期产品的募资产生不利影响。

国内资本市场发展近30年才有上市公司3000多家,即使加上被上市公司并购实现曲线上市的企业数量,这个比例占创业企业的家数仍然是极低的。IPO是个小概率的事,投资是个搏概率的事。因此VC的行业,看似繁花似锦,实则考验功力和运气,即对行业、企业的未来价值判断功力以及天时地利人和的顺利退出运气。VC行业迎来洗牌,这是市场的规律,也是历史的必然。 

王鹏

人民大学智能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看懂App评论作家

资本寒冬并不是最近爆出的新词,从前年开始,整体的经济外贸形势就不容乐观,加之中美贸易摩擦等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资本寒冬前年已来临。不仅仅是VC行业,任何行业都具有周期性。从2008年危机以来,中国从资本过剩的时代开始复苏。

随着2011年、2012年大量热钱涌入市场,VC产业与双创浪潮兴起,可是,只有真正退潮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VC的封闭期大约在4到5年的时间,从2017年起,众多VC行业的成绩呈现在我们面前。很多所谓的VC企业都处于投资失败状态,或是将资金放在账上。

其实,任何时期都会有好的项目。如今,人工智能迅速发展,5G技术得到普及,新领域,新技术与我们的生活不断结合,众多传统行业需要技术来改造。在这样的形势之下,能活下来的企业一定是专注的,一定是出于本心的。在寻找项目时,要去关注这个项目是否能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不是一窝蜂地抢夺项目资源。

从政府角度来看,及时的宏观与微观调控十分重要。针对行业乱象,不必简单粗暴地前去干涉,要让市场发挥其机制作用,将不合理的落后产能挤出市场。另外,我们要加强市场规范。

比如对VC行业成立行业自律组织,加强备案审查与资质审核。对于对社会不存在太多正外部性的行业征收适当杠杆税,对好的项目进行资金支持。采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引导市场正常有序地发展。  

胡晨曦

文创公司总经理,看懂App评论作家

好事情,寒冬说明市场在回归理性。不眨眼就投还能躺着赚钱那是全球放水带来的机遇而已,到最终PK的是资源、专业、人品,头部效应愈发明显也是正常,寒冬也是出清的过程,这个时候可以理性看待自身能力资源是否足够支撑想要做的事,不是每个时候每个人都适合赚快钱,不如老实回归实业做些踏实的事。

有时候想想,如果不论是商科背景还是理工科背景或是公务员背景的,都一股脑儿转行去干VC、PE,那实业的依托在哪里?经济增长在哪里?可投资的项目又在哪里? 

温馨提示

文章转载请加微信号:jiangniangyi


看懂小程序上线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