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过没问过,还是会错过

 昵称72020678 2020-10-20

阳光保险集团总裁助理,金融科技专家,看懂经济专栏作家(TA已经入驻看懂App小程序)


招聘面试的时候,我常常询问对方的学习情况。应聘者一般会兴奋的讲述自己最近看了什么书,参加了什么培训。当让其讲讲学习中收获了哪些新认知,从而让自己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时,对方的答复往往就会变得凌乱起来。从中能够得知,不同人的学习转化效率存在着很大差距。

学习转化从提出问题开始

我属于好奇心比较强的那种类型,对于陌生的领域总想了解下。为此购买了一大堆书和线上课程,且一般都能够坚持学习完成。然而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自己并没有什么长进。更多只是满足了自己的猎奇心理,把学习当成了一种娱乐消遣。我们每个人或许都应该认真的问问自己,通过学习自身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学习消耗了我们大量的精力资源。将知识输入并存储起来,真到用时却发现没办法及时、快速、准确地搜索到它们,就如同根本不存在一样。这其实是在“伪学习”,把存储知识当成了目的和手段。误以为只要不断加大信息输入量就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就可以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

学习的本质不是一种知识的存储和输入活动,而是一种认知的生产和输出活动。从而让我们的认知从一个既有的解释判断系统,过渡到另外一个更加合理的解释判断系统。当遇到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时,大脑能够快速调用所存储的信息知识,做出判断和行动选择。

就好比我们购买了很多零件,只有组装成产品后,才可以方便的使用。仅仅将零件存放在库房里,直到用时再临时组装,显然行不通。不断购买回新零件,与堆放垃圾没太多区别。只是在产生消耗,并不能产生价值。若我们学习仅仅是往大脑中堆放知识零件,却忽视了形成可以随时调用的认知模块,就犯了同样的错误。

学习转化的关键是促进新认知的形成。原有认知会排斥所学到的新知识,使其无法与你现有的认知体系建立起联系。若大脑想要偷懒,就会将新知识放在一边,也就类似于将所学堆放在仓库中了。如果能够让大脑积极思考,尝试与原有认知建立连接,那么恭喜你!真正的学习转化开始了。

大脑运转会消耗大量的能量,自然演化的过程使得我们大脑常常处于节能模式,也就是人们更愿意选择忽略新知识信息。要想逼迫大脑积极思考,最好的方法就是逼迫自己提出问题。我们常说“学问”,就是要又学又问。至少可以问自己:“学习后,我将发生的改变是什么?”。从而让所学新知识与原有大脑中的认知进行连接。

通过启动批判性思维,寻找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相互之间有什么冲突差异,形成问题。新知识是别人基于自身情况的思考结果,并不一定正确或适合于你。其中很可能存在漏洞,甚至可能设有陷阱。对于新知识应持怀疑的态度,避免盲目跟从。要思考其论证理由的证据是否充分,推导逻辑是否缜密,同时要审视结论的适用范围场景和具体使用方式。

对于我们自己原有的认知,也要思考其中是否存在局限或漏洞。有的认知隐藏在内心中,平常你可能并未注意到,但却在指导着你日常的思考和行为。当某些新知识带给你思想强大的冲击时,你会突然发现,原来自己还隐藏着这样的想法。审视之后,就会找到其中需要调整的部分。

基于你所认同相信的那部分新知识,结合你所发现原有认知中所存在的缺陷,进一步思考未来该如何应用,就会形成新的认知。采取上述思考过程会让你产生不太舒服的感觉,这就证明你正在走出舒适区。这恰恰是学习转化所必须经历的关键环节。

课堂提问让各方受益

一次参加培训,自己对所学内容很感兴趣,也很投入的与自己原有认知进行连接,不断涌现问题。顾不上别人怎么看,课堂上利用一切机会向老师请教。虽然学习效果令自己很满意,可还是对这么肆无忌惮的提问方式产生了一丝丝质疑,是否自己表现的太自私了。没想到培训结束时,老师还特地在总结时对我表示感谢。认为我的积极提问,对提升本次课程的整体学习效果帮助很大。

我们在思考中所产生的疑问,很多时候仅靠自己是想不明白的。选择从大量书籍讲义或网络中寻找答案,反馈的时效比较低,若非我们拥有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意愿,很可能就不了了之了。甚至有时候以我们自身的能力,根本就找不到答案。

老师只提供了其认为应该提供的那部分信息,还有很多其认为没有必要提供的信息被排除在外。这里面可能缺少了相关的前提假设,以及一些背景基础知识。很可能该部分信息是你理解新知识所必不可少的,也是你产生疑问的原因。从并不完整的信息中寻找答案,显然难以取得期待中的结果。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请教老师。

获得老师的及时反馈,帮助你跟上学习的进程,提高你的学习兴趣,使你投入更多的注意力,促进你更深入的思考。老师的点拨不但能够有针对性的澄清你的疑惑,更能让你在自我探索中少走很多弯路,帮助你与大脑中原有认知系统快速建立起连接,从而形成更为深刻的认知。

提问对于课堂上的其他同学也是一种福利。你很可能提出了大家心中的疑问。老师解答问题时,大家都能够从中受益。即便有些人不存在该疑问,并不妨碍其从你的疑问和老师的答复中获得启发,至少可以加深印象。借鉴别人思考中的疑惑问题和老师给出的更多解释信息,可以帮助大家更深入的思考,从而加深理解、强化认知。

提问对于老师也会有非常好的帮助。老师不可能把所有与传授知识相关的内容都讲出来。时间不容许,也没有必要。若老师误判了大家的知识背景条件,就会造成许多同学听不明白。另外老师讲课的表达并不一定能够完全反映出其本意。自以为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实际情况却可能远非如此。

同学提出的问题,是对教学效果的最好反馈。从所提问题的深度,就可以看清楚多数同学对所教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同学们的知识基础。老师可以据此思考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所教内容和方法,有针对性的拾遗补缺,从而更好的将知识传授给大家。

高质量的提问,还可以让老师从中获得启发。老师也存在认知盲区,对于所教知识和讲授方式的理解并非十全十美。同学们知识背景不同,所提出的问题有可能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可以帮助老师看到自己的局限,进一步理解所传授的知识内容,或者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堂提问环境

有时我们不愿意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担心自己所提的问题过于简单了,可能只是自己没听明白,怕别的同学耻笑。只要你在课堂中认真听讲,努力思考与自己大脑中原有认知的关系,所产生的疑惑都是好问题。应放心大胆的将其提出来。

不要担心自己会提出愚蠢的问题。许多表面上愚蠢的问题,恰恰可能是非常有建设性的好问题,值得深入探索下去。很多时候,我们习以为常,自以为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很可能是我们最容易忽视、误解的关键部分。退一万步讲,即便真提出了比较浅显的问题,大家也都能够理解,毕竟每个人都可能有大脑短路的时候。

如果你课堂上走神,没有认真听课的话,那还是不要随便向老师提问为好。这时候你所提出的问题,很可能是因为你接受讲课信息不完整所造成的,回答你的问题会占用大家的时间,却并不能给更多人带来收获价值。这可能就会影响你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了。

参加自身并不熟悉领域的学习活动时,所学内容比较新。若其他多数同学对于所学内容相对熟悉,这时候你与大家的学习基础不一样,起点不同。老师不可能基于你的知识背景去讲解。因此你很可能听不明白,产生很多问题。可以向周边对该领域比较熟悉的同学请教,以便可以继续听下去。如果对方也都搞不清楚,那就应该向老师提出来了。

课堂上的提问机会比较难得,应该珍惜,更要主动争取。有时我们在课程上会对于其中的关键要点听不明白,老师又没有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比如遇到某个没有听说过的专用词汇或概念,而接下来还会继续使用。若感觉周围同学与你一样有疑惑,就应该主动举手请求提问的机会,寻求老师的帮助。这种提问中断了老师的讲授进程,一般不要轻易采用。必要时偶尔为之,并不会引起大家的不适。

提问是为了解答自己的真困惑,让自己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切忌为了表现自己有多聪明,展现自己多么能够挑战权威而提问。比如针对某个具体细节反复纠缠或抬杠,长时间阐述自己的观点等。这种为了压倒老师、展示自己,获得某种胜利感和成就感的提问,其实是在耽误大家时间,透支自己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分。

作为老师,一定要鼓励同学们提出问题。若大家没有问题,有可能是大家对所讲内容不感兴趣,或是没听懂,至少还没能与自身原有想法产生连接。这时可以让大家谈谈到目前为止,有了什么学习收获,会在未来如何应用。结合大家的回答,掌握其学习的程度,做出适当补救。

大家能积极提出问题,就证明其已经接受到了你所讲授的内容,注意力被你的课程所吸引,正在形成新认知,你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了。即使你觉着所提问题质量不高,多数同学都已经掌握了,也还是应该耐心的简要答复。若对方还不明白,可安排课后再做辅导,以节省大家时间。若遇到想通过提问表现自己的同学,千万不要跟其纠缠,可以请其课后进一步讨论。

要主动邀请一些你认为有一定代表性的同学提出问题,以此检验自己讲课的效果情况。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理解,主动审视自己在教学上还存在哪些可以完善的地方。对讲授中缺失的内容部分做出补充说明,对没讲清楚的部分,尝试换一种方式去讲解。

授课的目的是让同学们对新知识进行思考,让学习带来认知行为的转化。讲的多并不意味着同学们可以收获的多。宁可少讲一些内容,也要保证大家学习转化的效果。课堂上要主动留出时间让大家思考提问题。也许这会占用一些宝贵的讲课时间,但这是产生学习转化所必不可少的时间。

有时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以老师当时的知识储备还无法回答。这种情况很正常,每位老师都有其认知上的局限。特别是对不同经历背景的同学做演讲时,听众中藏龙卧虎,不同思维的碰撞,很可能会产生出送命题。这就要求我们放下身段,接纳自我并不完美的现实。承认现在还无法给出很好的解答,答应课后进一步研究,争取给出令对方满意的答复。

很好奇您读完这篇文章,取得了哪些认知收获呢?



苏文力在看懂经济上发表的文章


一、创新与转型

1、用“第一性原理”思考金融创新

2、金融企业互联网转型工作中的3个忠告
3、大数据工作的正确打开姿势
4、金融机构开展人工智能应用,你应该了解这3点

二、数据隐私

5、重新认识隐私
6、315痛批用户隐私泄露,数据安全该何去何从?

7、大数据保险会影响社会公平吗?

三、区块链

8、关于区块链,您应该了解这三点
9、区块链给金融科技创新带来新机遇
10、让数据资产变现—利用区块链实现数据使用权流通的构想

四、IT与业务

11、做好需求分析是提升金融企业IT应用水平的关键

12、金融企业竞争需要IT队伍前置
13、金融企业IT和业务水乳交融七条建议

14、自主研发与引进国外系统间的选择
15、“老司机”告诉你核心系统建设中的5个常见错误
16、金融机构,这三招让IT公司真正成为你成功道路的伙伴!

17、IT安全生产运行可不仅仅是IT团队的事

18、怎样的IT工作才会让金融高层领导满意?

19、为什么IT项目开发周期远比想象中的长?

20、IT开发人员怎样转型成为业务人员?

五、领导力与制度建设

21、码农也能搞承包?!

22、遇到了贵人领导
23、科技引领战略不能只是一句口号!

24、布置工作给个眼色已经远远不够用了!

25、说“不”让事情更靠谱

26、走出专家角色定位的舒适区
27、您听懂金融高层领导的声音了吗?

28、管理者到底应该怎么授权?

29、加班带来了怎样的价值?

30、一项容易被忽视的重要沟通技能

31、学会当教练,才是好领导

32、困惑焦虑脑中缠,找个教练聊聊天

33、高效制定工作方案也有“满满的套路”

六、营销

34、保险代理人,未来你要成为网红才行!
35、将金融网点变成社交场所,一家保险公司的实践

七、其他

36、大多数培训学习都只是走过场

37、金融从业者应该掌握的IT知识
38、银行为何在个人支付领域节节败退?

39、网络安全防护那些事儿

40、市场需要更加高效的中心中介!

41、银行做金融科技公司,或许那不是你的菜

42、留给中小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时间不多了~

43、金融产品创新管理的前世今生

44、高科技武装下的银行网点能带来什么价值?

45、金融IT应小心陷入单纯追求技术目标的误区

46、金融机构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线上化升级挑战?

47、那年,宇宙行主导了中国支付领域首次重大变革

看懂小程序上线啦!

看懂小程序APP

文章转载请加微信号:xialele0802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号:fuxuejun1234

看懂经济热文 点击即可查看

1、美元是如何影响世界的?

2、蚂蚁的价值=解决社会问题+实体经济数字化

3、语音机器人是如何帮助金融机构获取AI“超能力”的?

“在看”我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