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41)苏轼(上)

 徐子曰 2020-10-20

古人常说人生如戏。

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考虑:在这个如戏的人生里,我们是演员呢?还是导演?

当然了,如果你觉得人生不如戏,那是否可以说:人生如股市呢?

所以,当你第一眼看到上面这张图的时候不要奇怪,因为这不是要教给你炒股票,我们还是要接着讲咱们的语文课。只不过,有一个人,他的一辈子的人生轨迹,就像是股票的K线图,上上下下,曲折痛苦。

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苏轼。

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慢慢来说。

在咱们中国历史上,有些人非常地牛,可能一千年甚至几千年才出一个,比方说孔子(古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比方说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啊!)。其实苏轼也是个千年一遇的人才,咱们先不说他的本事到底如何,只看他的头衔,就能吓倒一大片人:

他是诗人。苏轼的诗在宋朝的时候也算是首屈一指,和黄庭坚合称为“苏黄。”黄庭坚后来被认定为“江西诗派”的领军人物,从这一点上,咱们也能够看出苏轼在诗歌方面的地位了。比如他的《题西林壁》咱们都很熟悉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宋诗喜欢说理的特点,说的什么理呢?你要考虑一下:

道理:

再比如下面这两首诗,也是他的代表作了: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他是词人。在中国的词坛上,如果苏轼说自己第二,别人没人敢说第一。他开创了豪放词派,让词的境界瞬间扩大,和辛弃疾合称为“苏辛。”

他是散文家。北宋的文坛领袖是欧阳修,但是散文成就最高的,还要算是苏轼。所以,他和欧阳修合称为“欧苏”,并且,和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辙并列为唐宋八大家。

他是书法家。苏轼的书法也自成一家,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

他的一幅书法作品,曾经拍卖了4.6亿。

他是大画家。特别擅长画墨竹、怪石、枯木等,是山水画里的佼佼者。

他还是美食家。赫赫有名的东坡肉就是苏东坡发明的,当然,其他的像东坡鱼、东坡豆腐等还有很多的美食。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天才型、全才型人物,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非常坎坷,也许,上天是公平的,给了你天赋,就要用各种磨难锻炼你。

苏轼的父亲是苏洵,就是《三字经》里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的苏老泉。这个老先生也不是个一般的人物,按咱们现在的话说,年轻地时候不务正业,27岁的时候才明白了事理,发奋读书。后来,也算是大器晚成,成了唐宋八大家之一。

据说苏轼就是在苏洵发奋努力读书的时候出生的,所以他的文章汪洋恣肆。而他弟弟苏辙出生的时候,他父亲已经变得很沉静了,所以,苏辙虽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但文章的风格,却和哥哥完全不同。

苏洵给这个儿子起名叫苏轼,字子瞻。“轼”是古代车前的扶手,苏洵的意思是,希望苏轼能够稳稳地,虽然默默无闻却能够扶危济困,在别人那里,也是不可或缺的。可惜,从苏轼的人生经历来看,要让苏洵失望了。

苏轼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不仅受到了父亲的教诲,他的母亲程夫人也不是一个普通的人物: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范滂是谁呢?这个人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名士,在当时深受人们的爱戴。后来官府要抓他,负责抓捕的人不忍心,范滂听说了,就去投案自首,免得别人为难。在被杀之前,他和母亲见面,希望母亲不要因为自己的死而悲伤。他的母亲也是个深明大义的人,说你现在能够和名士李膺杜密齐名,死了又有什么遗憾的呢!已经有了好名声,又还想要长寿,能够兼得吗?”范滂跪下接受母亲教诲,叩头两次和母亲告别。母亲回过头对他儿子说:“我想让你作恶,但恶事不应该做;想要让你行善,那我就不能做恶事啊。”旁边的人听到了,没有人不流泪。

所以,当苏轼读范滂传记,说自己要做范滂这样的名士的时候,他母亲是自己也可以做范滂母亲那样的人,说明苏轼的母亲是深明大义的。

苏轼21岁的时候,和父亲还有弟弟一起来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作为主考官的欧阳修看了苏轼的文章大家赞赏,本来想把他录取为第一名,但是想想这篇文章跟自己的弟子曾巩的风格有点像,怕如果是真的,录取了弟子当第一,会被别人说闲话,所以,就把他录取成了第二。并且为此还给咱们留下了个“出人头地”的成语。

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本来,中了进士,凭着自己的才华加上欧阳修的赏识,苏轼应该在当官这条路上一帆风顺,平步青云的。但是,刚刚咱们说了,上天对他好像是故意为难。苏轼的母亲去世了。前面咱们看到了,苏轼的母亲是个贤妻良母,自己也很有文化,苏轼小的时候,母亲曾经教他读《汉书》,并且希望他像范滂一样成为一个正直的人。所以,不管是从感情上,还是从规定上(古代规定,父母去世在外做官的孩子都要回家去守孝。称之为丁忧),苏轼都不得不放下即将开始的仕途,回家去了。三年之后,结束守孝的苏轼回到了京城,并且以“百年第一”的成绩通过了考试,开始了自己做官的生涯。

这时候,王安石的变法开始了。本来苏轼也看到了当时宋朝的很多问题,也希望进行改革,不过,他的想法是慢慢来,不要太激进。可是主持变法的王安石就是激进,所以当苏轼提出反对新法时,自然就受到了王安石为首的新党的打击,朝廷是待不下去了。

苏轼离开了京城,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做地方官。在杭州,他带领当地百姓修建了苏堤,解决了西湖的水患问题;在徐州,当发大水的时候,他亲在登上城墙,和百姓一起抗洪抢险,保住了徐州城。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běnchā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在地方上当官的时候,苏轼因为勤政爱民,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这时候,虽然他被迫离开朝廷,被贬官在外,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下去,而是充满了雄心壮志。这一点,从他写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里可以看出来: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在密州,有一年中秋节,苏轼喝了酒,看着天上的圆月,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弟弟,就写下了《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后来,苏轼又来到了湖州做官,本来,他想像之前一样,继续靠着自己的能力,造福一方百姓。但是,他的这点美好的梦想,又破灭了。

有人给皇上打小报告说苏轼心怀不满,讽刺政府,对皇上不忠,还从苏轼的诗词里面找出了很多的证据。皇上一怒之下,就派人把苏轼抓了起来,这就是“乌台诗案”。本来,在气头上的皇上想把苏轼杀了,苏轼也做好了被杀的准备,好在这时候王安石帮了苏轼一把,让苏轼起死回生了。可是,死罪能除,活罪难免啊。苏轼再次被贬官,这次,是去湖北黄州担任团练副使。这是个什么官呢?按现在的话说,就相当于派出所联防队的副队长,属于民间组织,小的不能再小了。(还有一种说法,级别不低,但是个闲职。)这要是别人,从市长的位置上被贬到最底层,估计是想死的心都有了。可是,在困难面前,苏轼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强,总能靠着自己博大的胸怀,战胜一切。在这里,出了个东坡居士,他的文学创作,也达到了顶峰。

具体情况如何,咱们下回再说。

  • 填空。

1、苏轼在诗歌方面成就突出,与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        并称为        ,在词的创作方面更是首屈一指,和        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辛弃疾并称为         。散文方面,苏轼和        、            并称为“三苏”,和           并称为“欧苏”,同时进入唐宋八大家的行列。

2、苏轼是著名的书法家,和他并称为“宋四家”的另外三个人是                  

3                ,只缘身在最高层。其中的“缘”意思是                。

4、苏轼有一句诗借助美女西施来写西湖,这句诗是               ,                。

5、苏轼曾经在中秋时节写词给自己的弟弟          (人名),其中表现他希望和弟弟一直亲近共赏明月的句子是                     ,                    。

6、苏轼在词中说“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中的孙郎是指              。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古今成败           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2、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的父亲苏洵在苏轼十岁的时候外出游学了。

B、苏轼的母亲程夫人在读《范滂传》的时候发出了叹息。

C、苏轼也读了《范滂传》,希望自己成为范滂那样的人。

D、苏轼的母亲程夫人不愿意成为范滂母亲那样的人。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běnchā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1、填空。

文中提到的梁山伯,有可能跟我们的名著《        》中英雄聚义的地方是同一个。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轼诣武卫营                   尾属于城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谁与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