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一课内古诗文详解精练——《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徐子曰 2020-10-20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文学常识】
岑参:唐朝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合称高岑。因任嘉州刺史,又称岑嘉州。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其时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边塞诗以祖国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边塞地区的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主要:
1.写边疆地区即塞外地区的风光;
2.写守卫边疆的将士们生活的艰苦、他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3.写他们希望自己能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等。
后来,写这种诗的人多了,就被称为“边塞诗派”,代表人物是高适和岑参。他们都是擅长用七言古体诗写作边塞生活的诗人,古人严羽评价说:“高岑之悲壮,读之使人感慨”。
【写作背景】
本诗作于安史之乱时期,当时长安城被叛军占领,岑参正跟随唐肃宗行军到凤翔地区。
【诗歌详解】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重阳节作为重要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这一天,有的人会像孟浩然一样,和朋友们在乡村里一边饮酒,一边赏菊,酒足饭饱之后,还相约“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也有的人像王维一样身处异乡,但可以登高望远,发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亲之情。但这时候的岑参,面对着持续多年的战乱,跟着皇帝行军在外,哪里具备愉快过节的条件啊!不过,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过。于是他:
强欲登高去。“强”是勉强,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
无人送酒来。可是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据南朝萧统的《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这时正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了,于是醉饮而归。岑参独自一人远在异乡,其中的惆怅、凄凉,真是难以言表啊!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怜”是可怜的意思,“傍”是靠近的意思。“遥怜”二字别有韵味,岑参运用想象,展开联想,描绘了遥远的家乡盛开的菊花,虽然那里还是战场,还在受战争的侵扰伤害。这里,作者已经不是单纯地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更寄托了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真题演练】
1.这首诗写到了哪个传统节日?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遥怜”二字别有韵味,请从艺术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思想情感这两方面加以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等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等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
4.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也写军旅生活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的句子:___________
5.这首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都有“菊”这个意象,它们有什么不同?
6.“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怎样理解“强欲登高去”中的“强”字?
8.作者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你能说出菊花的深层含义吗?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9.从本诗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10.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B.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劈头一个“强”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境况。
C.第三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
D.结句用的是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寓巧于朴,寓意深长,耐人咀嚼,使全诗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出现了一个飞跃。
 
【参考答案】

七年级课内古诗文——《咏雪》
七年级课内古诗文——《陈太丘与友期》
七年级课内古诗文——《论语十二章》
七年级课内古诗文——《诫子书》
七年级课内古诗文——《狼》
七年级课内古诗文——《穿井得一人》
七年级课内古诗文——《杞人忧天》
七年级课内古诗文——《观沧海》
七年级课内古诗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七年级内古诗文——《次北固山下》
七年级课内古诗文——《天净沙 秋思》
七年级课内古诗文——《论语十二章》
七年级课内古诗文——《狼》
     七年级课内古诗文——《峨眉山月歌》
七年级课内古诗文——《江南逢李龟年》

告诉朋友你“在看”,我让你“好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