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3)鲁迅与其祖父究竟怎么了?极其对立而又惊人的相似!

 书韵闲话 2020-10-20

读鲁迅,总有一个问题缠绕着我:鲁迅和祖父究竟怎么了?极其对立又惊人的相似!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隔代遗传”?还是什么“情结”在作怪?

周氏三兄弟中,周作人、周建人均有对祖父的许多文字,多呈现祖父温情慈爱的一面,唯独周树人这个以写作为生的周家长孙对祖父只字不提,并且两个弟弟都说,鲁迅自小不喜欢祖父,冷漠,甚至敌意。

周建人口述、周晔编撰过一本书:《鲁迅故家的败落》,历数了家庭的许多往事,读起来亲切自然,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比起周海婴的《鲁迅与我七十年》来得具接些,毕竟,兄弟间的生活时间更长,理解层次更深。

鲁迅是长子,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与两个弟弟不同。祖父给父亲写的挽联,无疑是一把匕首刺向自己的心间:“人死了,还不能饶恕吗?”

鲁迅绍兴故居大堂

周福清曾经有一幅自挽联,内容是:死若有知,地下相逢多骨肉;生原无补,世间何时立纲常。祖父去世,鲁迅在日本求学,没回来奔丧,承重子孙的位子让周作人代替了。这幅挽联,后来,被周建人翻出,对鲁迅惋惜地说,早知道爷爷有自挽联,葬礼的时候,应该张贴出来了的,你猜,鲁迅怎么回答?他淡淡一句:“这是在骂人!”

周福清好骂人,死人活人,都要骂,自己死了,还在骂。周福清是骂人的祖宗,鲁迅极不喜欢,可是呢?长大后鲁迅就成了你——周福清,一个杀人不见血的骂人高手,比起祖父来,鲁迅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他的两个弟弟却温和得很,很少骂人。

周福清作为读书人,喜爱写日记,几十年不变,一直写到临终前一天,这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执着精神。周福清毕竟是点过翰林的人,这些日记,至少是一份晚清、清末时期的士人私人史。这些日记,“用红条十行纸写的,线装得很好,放在地上,有桌子般高的两大叠,字迹娟秀。” 它对研究周氏兄弟家族的背景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是,这些日记全被鲁迅付之一炬,足足烧了两天。


绍兴古镇

这是1919年,周树人举家北迁的事情:周建人发现祖父的日记,实在舍不得烧,有点犹豫,鲁迅以长兄命令式的口吻,冷冷地说了句:“东西太多,带不走,还是烧了吧!”哎,数十年的文字,就这样立即化成灰烬!鲁迅对其祖父周福清的疏离、反感乃至排斥,可见一斑。

我想,周福清的日记要是能够留下来,现在,其中随便一张纸片也价值连城啊!但历史没有假设,又有谁能够预测,周福清的两个孙子,将会在中国文化史上大放光芒呢!

日记烧了,但写日记的习惯,在周氏兄弟的骨髓里得以传承,几十年不变。我们现在研究周氏兄弟,很多原始材料即来自他们的日记,真实可靠。鲁迅烧掉的只是祖父的日记,祖父的习性却保存得完好无损。

鲁迅在教育部任职时,得以阅读祖父殿试的策论卷宗,也不把它当回事儿。

有研究者认为,这是鲁迅对祖父的一种报复心理。从小时候起,鲁迅就受到过祖父逼其读书的责备,尤其听多了祖父对父亲不成材的责骂,父子二人受祖父的高压久了,你说,心理能舒服吗?等到发现试卷,仿佛在说:你那么厉害的,也不过尔尔啊!你想,殿试是国家最高级考试,祖父凭此由进士而点翰林,能是平庸之作吗?很明显,鲁迅的故意看淡,是一种情绪的爆发。

也许,鲁迅在和祖父暗暗较劲:说不定哪天,我的文章就远远超过了你!果然,鲁迅的文名远远超过了他的祖父,人们现在对周福清的关注,大多源自于鲁迅(当然不排除周作人)。

尽管鲁迅对其祖父态度不怎么样,甚至不留任何传世文字,而在周作人和周建人的笔下,祖父却是一个有血有肉、生动丰富的形象。

周建人是兄弟三人中,与祖父相处时间最久的一个。他对祖父的记忆和描述,几乎完全是正面和温馨的,直到晚年,周建人仍然称祖父是“慈祥而可爱的老人”。《鲁迅故家的败落》一书中,让人难忘的细节之一,是周福清鼓励周建人玩风筝,并亲自“戏棍”给周建人看(时周福清已年逾花甲),没有一丝一毫所谓大家长的威严和古板,完全是一幅古典中国的祖孙怡乐图。 

也许真是越有才华越难相处,鲁迅对祖父 “敌意”,为什么呢?周建人曾总结了这三个原因:第一,思想观念不合;第二,讨厌祖父骂人;第三,反感祖父“纳妾”。

周福清官服像

周氏三兄弟唯一的叔父伯升,是周福清另一位湖北籍妾室所生,在周作人和周建人的笔下,不约而同地呈现为一位风流倜傥、鲜亮聪明、极有魅力的人物,他的身世和举止,很难让人不为之心生感慨。周作人和周建人,都跟这位年龄相近的小叔,建立了真挚的超越一般叔侄关系的情谊,并在其所著中清晰流露。

而鲁迅对于这位小叔,迄今为止留下的全部笔迹,是《鲁迅日记》里的三句话。前两次是“得升叔信,九江发”;第三次是“三弟来信,言升叔殁于南京。”

跟其他两位兄弟相比,鲁迅对位同年而稍小的叔父的态度,很难说不跟鲁迅对于祖父纳妾的心理有关。

而关于“纳妾”,周作人更是深恶痛绝。后来,鲁迅弃朱安,而与许广平同居,周建人弃羽太芳子,而与王蕴如结婚,周作人多发感叹“家门不兴”,“兄弟皆多妻”,说鲁迅好色,纳妾,并先后与这两位兄弟斩断了联系,各走各的阳光道,彼此互不往来,这是后话,暂且搁着。

不管鲁迅对周福清态度如何,我们完全可以说,周福清是整个周氏家族中,尤其是直系亲属中,给予周氏兄弟特别是鲁迅影响最大最多的一个人。

周建人曾在文章里这样说:“然而他(鲁迅)的性情,有些地方,还是很像祖父的”、“这种心情,与祖父有些相像的。”

鲁迅与周福清之间,究竟有哪些相像呢?

最容易想到的,是骂人。周福清的骂人,决不仅仅限于在自家台门里耍威风,他连慈禧、光绪,都毫不“避讳”地痛骂为“昏太后”、“呆皇帝”。而骂人,又是鲁迅的重要标签之一。毋庸我多说。

鲁迅与祖父的相像,还有敢作敢为的反抗精神。周福清在江西金溪任知县时,不但跟顶头上司知府关系搞不好,甚至跟江西巡抚也不对付。后来在杭州监狱坐牢,受到狱卒勒索,周福清二话不说,操起一根门闩,满堂追逐、痛揍勒索的狱卒!鲁迅的脾气大,甚至有点古怪,这是有很多资料为证的,为尊者讳,我少说为佳。

语言刻薄,也是祖孙俩共同特征之一。鲁迅语言的刻薄,处处可见,俯拾皆是,没有我说的必要。而周福清的语言刻薄,经典地表现在他称自己的继室夫人、鲁迅的蒋氏祖母为“长毛嫂嫂”!原因是太平军战乱期间,蒋氏曾失散于太平军中,周氏遂以为她洁身不保,故出此奇语。

鲁迅对朱安的态度比周福清对蒋氏的态度尤甚。有一次,朱安端来一碗粥,鲁迅以为是朱安做的,拿筷子一尝,马上把碗筷一丢,说:“这粥怎么这么臭”,鲁老太太才说是她做的,鲁迅的脸往哪里搁了,我就不知道。让人感叹的是,鲁迅后来在婚姻上的命运,竟然又重演了祖父的故事。

周氏三兄弟中,鲁迅与祖父周福清最为相像。在周作人和周建人身上,找不出像鲁迅与祖父如此多的相似之处,尤其是在一些足以表现出一个人的主要特征的地方。这就是最相对立又最相像的祖孙——周福清和周树人。

毋庸置疑,家庭成员所为,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关系,至于像鲁迅和祖父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微妙关系,有许多值得深层研究的东西。也许,很多家人之间就是这样的,既爱且恨,既叛逆又继承。而周作人和周建人对祖父的理解不同,性情也即不同。

我总认为,父亲性格暴躁,打骂成疯的,小孩长大后,要么是一个狂人,要么温顺得像小绵羊。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有深刻道理的。

当然,我说这些,不是在于损害我们伟大的旗手鲁迅同志,况且,鲁迅与祖父相似的东西,本身就不能以好坏来论的。我只是提醒大家,做父母者要谨言慎行,做子女者要明辨是非。

不管怎么说,周氏三兄弟的成才,与自祖父始的教育训导有关。周氏兄弟能有出人头地的未来,得感谢祖父周福清,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财富,都够他们受用一辈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