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14)鲁迅在厦大呆了100天,竟然落荒而逃……

 书韵闲话 2020-10-20

颠扑不破的巨石重镇

兄弟失和,彼此都是大文豪,郁闷的心情靠文字来发泄,只不过,他们的发泄点不同。鲁迅把矛头指向弟媳,鲁迅写小说《眉间尺》,侠客取名“宴之敖”,后经许广平解释,即为“被家里的日本女人驱逐出来的人”。周作人把笔锋直指这位曾经对他关爱有加的大哥,在《自己的园地·旧序》中,重复了写给鲁迅的字条:“过去的蔷薇色的梦都是虚幻。”又写文章《“破脚骨”》,影射鲁迅是流氓无赖……

不过,所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失和后的周氏兄弟,并没有消失斗志,依然战斗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第一线,甚至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鲁迅曾大力扶持《语丝》周刊,成为发起人和主要撰稿人,而《语丝》实际上的主编就是周作人。《语丝》发表文章没有稿酬,长期特约撰稿人有16人,而周氏兄弟是最主要的撰稿者,几乎每期都有他们的文章,常常刊在一起,并且一般是在卷首,鲁迅的《野草》几乎全登在《语丝》上。《语丝》是发表自由言论的阵地,凭着周氏兄弟等作家在文化界的影响,深受读者喜爱,这应该可算作周氏兄弟在文坛上不见面的合作。

周氏兄弟在失和后,配合得最默契要数女师大事件,兄弟俩始终站在学生立场的最前列,不仅写文字抨击时政和反动文人,还主动组织“女子师范大学校务维持会”。特别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周作人在鲁迅起草的《关于女师大风潮的宣言》上签了字,兄弟俩又不约而同写下一系列文章对军阀政府的暴行进行控诉,为学生的爱国行动鼓与呼。

经历一些事情之后,鲁迅的心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抽烟更凶,喝酒更厉害,常常一个人闷坐,和许广平同居期间,两人吵架后,气恼异常,一言不发,趴在阳台地板上闷睡不起。许广平是女师大学潮送给鲁迅的爱情礼物,这一年,鲁迅45岁,人到中年,终于初次尝试到了爱情的滋味,留下了动人的《两地书》。

1926年,鲁迅丢下母亲和朱安,离开北京这是非之地,经天津、上海,南下厦门。

鲁迅到厦门,是受朋友林语堂之约,到厦门大学任专职教授,开设《中国小说史》、《中国文学史》课程,兼任国学研究院的教授,为《国学》季刊撰写论文。


鲁迅(左三)与林语堂等友人在厦大郊游合照

初到厦门,鲁迅心情是愉悦的,海滨城市的美丽,南国风物的适宜,很合鲁迅的胃口。第一次正儿八经地当上了教授,报酬丰厚,一个月大洋400,此地气候温暖,政治气氛又不浓郁,鲁迅本想好好呆两年,教书之外,“还希望将先前所集成的《汉画像考》和《古小说钩沉》印出。”打算从此做一名自由的学者。想不到,4个月又12天后,即1927年1月16日,鲁迅选择离开厦门,乘“苏州”号海轮赴了广州。

鲁迅个性倔强,重尊严,重骨气。在厦大,校长林文庆“尊孔”、复古,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拿着国学院的超高薪水,公开反对国学,作了《少读中国书,做好事之徒》的演讲,提出青年学生要救国,并不在读中国书,而是要勇于做改革社会的“好事之徒”。林文庆碰到了鲁迅“名士派”的狂傲,矛盾公开化。

国学院召开会议讨论经费问题,林文庆以学校基金缺乏,决定裁减国学院的经费预算,到会的人表示异议,林文庆立刻摆出老板的架势,傲慢地说:“学校经费是有钱人拿出来的,只有有钱的人,才有发言权!”鲁迅按捺不住内心的怒火,掏出两个银角,“啪”的一声,摔在桌上,说:“我也有钱,我有发言权。”鲁迅这一举动,让林文庆十分狼狈,两人矛盾更加白热化。

   鲁迅名气大,来厦大,招来“鲁粉”的热捧,占尽了风流,更何况林语堂、顾颉刚、沈兼士、孙伏园等20多名“半个北大”著名学者云集厦大,且大多是有名的文科教授,你说,这让原来的厦大教授情何以堪?

厦大是靠理科起家的,理科部主任刘树杞原是厦大的实力派教授,国学院的兴起,分去了将近一半的研究经费,你还能稳坐泰山吗?刘树杞最看不入眼的,要数个性倔强的鲁迅。一件小事就把鲁迅气得够呛:鲁迅的屋子里原来有两个灯泡,刘树杞说要节约电费,专门派人摘下一个。你说,鲁迅在厦大的日子怎么过?

鲁迅在厦大的日子越来越郁闷,更与北京来的“几个教授”有关,他们瞧不来鲁迅的学术,公开宣称只佩服胡适、陈西滢(即陈源)等,把这个鲁迅不放在眼里,而这时候的胡适、陈源又恰恰是鲁迅的论敌,特别是那个陈西滢,曾明目张胆地宣称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抄袭了日本人盐谷温《支那文学概论讲话》的“小说”部分。鲁迅引以为傲的《中国小说史略》,被说成抄袭,一直纠结着他的晚年。鲁迅去世后,胡适不计前嫌,回应苏雪林等对鲁迅的攻击,公开帮鲁迅正名。

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

鲁迅毕竟是官道出身,业余写点文字,上点小课,要说做大学问,肯定比不上胡适、陈西滢等,更比他弟弟周作人差远了,这是情理中事。

顾颉刚,这个胡适的亲密弟子,著名学者,相传鲁迅 “盐谷温抄袭案”最初的提出者便是他,这次也从北大来厦大,以鲁迅的性格,自然认为这是论敌对他的“围剿”,连他“逃”到“荒岛”上也不放过。


厦门大学的鲁迅雕像

面临种种人际关系的不快,再美的风景,再高的薪水,全然没有了意义。鲁迅别无选择,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老夫聊发少年狂,一路狂奔,一路向南,爱情的避风港——许广平,我来了!

轻轻地,厦大,鲁迅来过,短短100多天;悄悄地,厦大,鲁迅走了,已近90年!鲁迅的身影留在了厦大,鲁迅纪念馆,鲁迅花岗岩塑像,鲁迅广场,大气磅礴。“厦门大学”四字,鲁迅的墨迹占满了其文化符号:校门、校徽、信封、证书……这是鲁迅带给厦大的精神财富,是厦大对外宣传的一块金字招牌。这或许是鲁迅不曾想到,也是林文庆及“几个教授”更不曾想到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