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线下工作室:用新发展理念行走课堂

 书韵闲话 2020-10-20

用新发展理念行走课堂

——常德市二中2018年“青莲杯”文科教学比武点评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心里忐忑不安,在座的有我的老师、同学和学生,更有我多年的朋友,都是教育专家,我是没有资格在这里点评教学的,但朱校长、黄校长始终不忘“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古训,我又鉴于多年来的情谊,也正好借所谓网络名师工作室线下活动之名,综合各位文科评委的意见,来和大家交流几句,就当是纯粹玩着,以期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还望大家多多包涵。

在此,我想赶一个时髦,用新发展理念来武装我们的课堂教学。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所以,我相信,新发展理念也能解决我们课堂教学的问题。

一、创新。创新是时代发展的灵魂,也是课堂改革的灵魂。我们的教学从“填鸭式”走向“启发式”,是新课改的一大进步,创新又是新课改的更高境界。创新教学,创新学习,就是创新之本,内容创新,形式创新,都是课堂教学的追求。哪怕只有一点点创新的意识,我觉得便是创新了。

黄霜老师的语文课堂以高考文言文翻译的采分点为切入点,让学生以阅卷人和命题人的角度研究文言文的翻译问题,来培养学生的“题感”,我觉得就是“学之所需,学之所用”的创新。

宋蓉老师的英语课堂红包激趣、男女生竞赛、新年愿望读写也是创新;伍鹏波老师的地理课堂,由制造到智造,从中学生喜爱的品牌耐克鞋开始,贴近生活,切合主题,环环相扣是创新;肖国斌老师的历史课堂制作的有声课件,有身临其境之感,感染力强,不能不说是一个亮点的创新;刘文君老师的政治课堂,拿本宪法书,要学生上台随翻随读随感悟,拉近宪法与生活的距离,何尝不是创新呢?宋启燃老师的语文课堂,鼓励学生改编寓言,获得新的寓意体验,肯定是创新了;陈嬴老师的英语课堂,开发课程资源,师生谈论转基因食物,联系现实,也是创新;刘洵老师的音乐课堂,师生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极尽激情的各类表演,不愧为一顿丰富多彩的音乐盛宴,一股创新四射的活力。

创新课堂也要尽量避免教学流程的雷同和重复,如初语寓言教学,两个口头改编寓言环节,如果将改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改成静心写作交流,这样把读、写、说融为一体,岂不更好?我觉得只说不写,还是纸上谈兵,何况本堂课容量有限,时间也可调配?

语文教师黄霜的课堂《文言文翻译:找准采分点,翻译拿高分》

二、协调。课堂的协调就是要保持课堂的平衡发展。课堂节奏要协调,不能时缓时快,也不能一堂课暴风骤雨,或一堂课软绵绵和风细雨,没完没了。这次课堂教学,有的节奏快得人喘不过气来,有的慢悠悠让人着急,有的前松后紧,有的前紧后松,节奏的不流畅很明显。高中语文课堂,两句文言文训练,竟然耗费了13分钟,还不包括上台翻译的时间。我觉得,不如节省点时间,把课外作业命制模拟题的训练,拿到课堂试试,找点高考感觉。

课堂的协调要关注个体与群体的参与。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参与度,始终是课堂要关注的问题,为了每一个学生不是口号,而是要付诸每堂课的信条。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也做不到。但是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做,不能只让少数优秀学生占领课堂,可以有意识地鼓励内向而不愿交流的学生站起来,另外,文科的课堂多来点读书声,齐读,齐背,既提振精神,又学有所获,而我们有的课堂似乎只有讲解声、交流声,唯独没有读书声。

英语教师宋蓉的课堂《Resolutions》

刘文君老师的《增强宪法意识》课,让全体学生站起来,随着视频,唱国歌,对着宪法宣誓,增强了仪式感,使全体学生接受了一场爱法、护法的精神洗礼,庄严而神圣,群体参与的作用发挥得好。

课堂生成与预设的协调,始终是新课改努力的方向。预设是为了让课堂有章法,有逻辑,有层次,有素材,有答案,而生成又往往事出意料,防不胜防,更多地是挑战教师的应变能力和知识功底。说到底,这就是关乎学生的主体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问题,也是检验学生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接受的关键。这次教学比武,有的显得沉闷,教师讲解多,学生交流少,学生的思维被牵着走,主动质疑问难的时候几乎没有。

其实,课堂要敢于亮丑,不怕不好掌控,我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谈到课堂的完美和缺陷,我总觉得过分追求完美的课堂是一种病态,“学有所获”难以落实,缺陷有时候倒就是一种完美,是真课堂,被学生问倒,不是丑事,回去查查资料,问问同行,再和学生交流,也是好事。许多名师就是这样炼成的。

地理教师伍鹏波的课堂《产业升级:由制造到智造》

热闹与冷静应该也是课堂改革要协调的话题。公开课,大多喜欢热闹,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热闹只是给我这些外行看的。热闹与冷静并存,应该也是课堂的本真。这次我在这里学习,我感触很深,你们的课堂没有刻意追求所谓的热闹,相反,静心读、写、思的时候多。英语老师宋蓉让全体学生运用所学句式和相关词汇,静心书写新年愿望,抽签展示,充分展现了课堂闹与静的灵动魅力。

学与思是课堂的主旋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堂要协调好学与思的关系,也即要关注知识积累和思维表达的协调。关于这一点,八堂课都把握得比较好,可圈可点。不再赘述。

三、绿色。绿色是环保的标志,代表着温馨与平和。课堂也应该是温馨与平和的。师生本是学习共同体,教师只是平等学习中的首席。所以,正如韩愈所说:“师不必强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师的亲和力就是绿色的表现,教学相长也是课堂绿色的本质。我一直认为,教师的最大成功应该是教出比自己更厉害的学生,所以,在课堂上,我们不要怕学生超过自己,要敢于比不上学生。

我经常寻找时机,真心地对我的学生说,我远远不如他们的灵气和智商,只是有点勤奋而已。没想到,前几天湖南省高中立德树人主题班会课比赛在我校举行,第一堂课就是《偶像的力量》,学生竟很感动地把我这个糟老头子立为他们全班同学的偶像,并对我说了很多感人的话,投上了电子大屏幕。我没在现场,这是后来听许多家长、老师和同学们说给我的,到现在我也没看到课堂录像,第二天,我在课堂上很真诚地给学生鞠了一躬,感谢他们的抬爱,赢得了他们最热烈的掌声。这应该就是教育的绿色,教育的和谐。

历史教师肖国斌的课堂《再读新文化运动》

这次教学比武,我相信,英语老师宋蓉、政治老师刘文君、语文老师宋启燃、音乐老师刘洵留下的浅浅微笑、诙谐幽默、轻盈体态,都会给孩子们留下亲切可爱的绿色印象。

四、开放。现代化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信息爆炸的时代不允许课堂的闭塞,从感性走向理性的开放,从教材走向教材外的开放,从课堂走向生活的开放,都是现代课堂开放的要求。做到课堂的收放有度是对课堂驾驭能力的挑战。

地理老师伍鹏波,从耐克鞋请足球运动员C罗的视频广告出发,探索产业升级由制造到智造的途径和方法,和学生交流产品外在和灵魂双重价值的利用,从而进一步探究产品由研发到制造到营销的升级之路,鼓励学生思考我国产业链面临的双重挤压,而围绕“智造”的“智”为冲出产业链重围献计献策。师生的思想交流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伍老师不急不缓,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收放有度,逻辑严密,好一堂有思想,有个性的经济地理课。

政治教师刘文君的课堂《增强宪法意识》

历史老师肖国斌,从高考考情分析出发,再读新文化运动,翻阅了有关历史著作2部,学术论文30篇,从为何而生(背景)、生而为何(内容)、生而何用(影响)三个核心考点突破出去,史料丰富,信息量大,说道理不忘素材,读材料不忘说理,张弛自如,纵横捭阖,融探究性、学术性、开放性于一体,突破了狭隘的考练结合复习课传统模式,是一堂有厚度的历史课。

五、共享。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享受教与学快乐的阵地,共享情感,共享过程,共享收获。为此,师生之间要相互学习,学会聆听,学会包容,学会赏识,重要的是学会分享。古语有云:“独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语文教师宋启燃的课堂《蚊子和狮子》

音乐老师刘洵的《遇见探戈:化装舞会》,整个课堂就是两个字:沉醉。刘老师激情澎湃,青春飞扬,一举手一投足,都在彰显音乐和舞蹈的魅力,学生拍手、跺脚、甩头、翩翩起舞,极度地释放自我,哪里还能找到“案牍之劳形”的影子?可爱的学生,开心的教师,尽享音乐之美,连我这五音不全的乐盲,似乎也随着长了一双音乐的耳朵,与他们共享着这人生的欢快、活泼、悠然、优美、忧伤与叹息……

英语教师陈嬴的课堂《GM   food:hope  or  danger》

英语老师陈嬴,组织学生英文辩论,激活思维,探究转基因食物对人类的利和弊,共同分享着师生们英语口语的流利表达和倡导科学精神的成果,也不能不说是美丽的共享。

语文老师宋启燃,引导学生读寓言,讲寓意,联系阅读和生活实际交流,学生在三国故事,红楼故事,西游故事,刘邦、项羽故事,居里夫人故事……种种故事的讲述中,共享着学生课余广泛阅读的丰硕成果。

音乐教师刘洵的课堂《遇见探戈:化装舞会》

最后,我还想借这难得的机会,为我的工作室和公众号打一下广告,来点狗皮膏药,以期更多的朋友加盟,也赚二中的几个俊男靓女粉丝。

所谓杨智慧网络名师工作室在湖南基础教育资源网高中语文工作室专栏下,隶属湖南省教育厅管理,由湖南省电教馆具体负责考核评审。本工作室290名成员以湖南省中小学语文教师为主体,近2000篇原创文章,拙著《让青春遇见大师:我说民国大师》,完整书稿已分章节上传,各类中小学语文资源4000多件,涵盖高中语文全程资料,有 103堂课堂实录或微课视频,加入者免费下载使用,用上传“一师一优课”的用户名和密码加入即可,本工作室毫不设防,来者不拒,也欢迎非语文学科教师参加。

“书韵闲话”公众号,就为配合工作室而申办开通的,已经坚持两年多,天天推送,坚持原创为主,由个人原创扩展到群体原创,关注教育,关注文史哲,关注时事,关注生活,全国各地粉丝近15000个,有记者、编辑、作家,更有广大的教师、学生、家长,是《新课程评论》《教师报》《德育报》《常德晚报》《常德教育》等刊物的采稿基地,欢迎大家拿出你的手机,扫一扫,描一描,关注、推荐、赐稿。来稿不拒,文责自负,没有稿酬,纯属玩乐,愿者上钩,一旦上钩,最好不离不弃。

谢谢大家!


关注书韵闲话

分享悠悠书韵

文史|教育|时事|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