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努力也分层次吗?今天偶然间看到美国...

 蓝天白云tofwsu 2020-10-21
你知道努力也分层次吗?

今天偶然间看到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的文章,他通过长年的心理教学研究总结出了著名的“布卢姆六大认知层级”。

在这个理论中,他将认知过程细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次。

并且将“记忆+理解+应用”这样的组合,归类为“低级思维”;而将“分析+评价+创造”这个组合,归类为“高级思维”。

当然,这里的“低级思维”和“高级思维”之间并没有高下之分,之所以这么称呼,是为了表明两者之间的递进关系。

没有记忆,也就无法理解,没有理解,更无法实际应用。没有应用,则无法正确的分析,没有分析,则无法客观评价,而没有无数次的分析和评价,则无法拥有举一反三的创造能力。因此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由此引申开来,我们就会发现,大部分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倾向于注重“低级思维”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孩子“高级思维”的引导。

我们给孩子找的各类兴趣班、补习班、提高班、或者在家鸡娃等等,其实都属于“低级思维”的范畴,虽然这种努力并不是无效的,但却不够高效,因为缺了“高级思维”这一环节。

如果你回过头仔细看一下,布卢姆划分的两个组合,“低级思维”中包含的几个元素:记忆、理解、应用都是实际操作范畴的,也就是行动上的努力。

而“高级思维”中:分析、评价、创造这些元素,则都是思想上的努力,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勤于动脑。

不是只有做题的时候才需要动脑筋,其实对于事物习惯性作深度的思考,不仅对于学习,乃至于将来的工作、生活来说都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习惯。

几个例子,比如学习古文,单纯用“低级思维”的方式努力地话,那就是抄写、背诵、反复默写。不仅背文章本身,还要背默一堆注释,然后刷题,能够把考卷做对,就算是掌握了。这种方法,耗时耗力,也没什么乐趣,虽然对于应试来说肯定是有用的,毕竟努力了,总比不努力要好的多,但如果结合“高级思维”呢?

我们是不是可以在读完文言文之后,重点学习古文中实词、虚词、通假字的用法、乃至于作者的生平、写这篇文章时候的背景,真正理解之后,再去背诵,绝对事半功倍。

事实上,我我曾经跟娃作过一个实验,如果只是单纯让他读、背,可能一首诗,视其长短,需要反复读背数十次,才能一字不错地背下来。

但是如果事先让他把意思搞清楚,再来背诵,可能两三遍就背下来了,而且事后的记忆也会更持久。

当然,在大量古文阅读积累后,可能不需要看太多注释,直接就能理解意思,将其背诵下来,这就是量变到质变的范畴了,这边不作深入展开。

大部分人可能从小都已经习惯了,用“低级思维”的方式在努力,往往将自己或孩子累得半死,效果好像也不是没有,但总觉得还缺些什么,有些事倍功半的感觉,那不妨试试从今天开始,慢慢加入“高级思维”,一开始或许会赶到有些困难,但习惯之后,你会发现——“磨刀不误砍柴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