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昆仑的桑株古道与克里阳古道892

 邹蓝茶座 2020-10-21

亨廷顿:桑株古道与克里阳古道

邹蓝/文,图

《亚洲的脉搏The Pulse of Asia》是20世纪初前后到中国中亚考察的欧美探险家之一,美国气象学家Ellsworth Huntington 亨廷顿的作品。

如果不看到亨廷顿的名字是埃尔斯沃思,回查则是英文Ellsworth,倒很令人头疼,究竟是哪个亨廷顿。因为21世纪前后在中国出名的还有一个文明的冲突的亨廷顿,名字是Samuel。俩亨廷顿是否有家族关联,如果在大防火墙外,倒有可能核查一番。

中文人名一般最多四个字,多是三个字,因此翻译外国人名,也多减为三四个译音转来的字,实际上那只是名,或者姓,而不是全名。比如说,国人皆知的西班牙大文豪塞万提斯,如果名字全部翻译,则应该是米格尔·德·塞万提斯·萨阿维德拉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国内媒体无论平面还是电视,以及个人或偶然跟洋商打交道的国内商人,称呼外国人一般都是错,什么约翰先生,玛丽萨女士等,相当于中文的铁柱或翠芳。而翠芳、铁柱有无数个。只有确定翠芳姓郗,或者铁柱姓陈,才是特定的那个人。与之熟悉则称约翰或翠花,与之不算熟则称德卡萨斯De Casas先生或Bedford倍得富女士。就说美国人名,老布什总统与儿子小布什总统,简写时名字都一样,乔治·布什。区别是中间的名字,H.W是老布什,W.则是小布什。

这就不多扯了。前一个世纪之交前后,来中国新疆和大西北的欧美西域探险家不少,甚至还有日本的大谷光瑞,桔瑞超,野村荣三郎等东洋探险家。这些人多是历史学家,东亚中亚文史艺术学家以及普通意义上的探险家。而气象学家气候学家,以我所知只有美国的这个亨廷顿。

这本书多年前在乌鲁木齐南门新华书店买到手之后,一直没看,直到201910月才拿起来。猛然发现,在历史考古方面亨廷顿先生固然比不上斯文赫定,斯坦因等。但是,他关注的事务大不一样。他从英属印度的拉达克列城一带经喀喇昆仑的桑株古道,进入中国皮山、叶城一带,然后经策勒往和田等东边地方,沿着昆仑山北麓去于田。

西昆仑与喀喇昆仑结合部山区的道路系统很复杂艰险。比如说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K2,位于新疆与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地区边界上,也属于塔什库尔干县,貌似距离红其拉甫山口也就是一百五六十公里的直线距离。但是想去乔戈里峰,得从塔什库尔干退回到乌恰县,绕道英吉沙近300公里到叶城(属喀什地区)零公里,然后新藏公路过三十里营房(属和田皮山县)到号称4969米海拔的麻扎大坂(K217),从塔县红其拉甫算起,这就近700公里左右了。然后与新藏公路分叉,去乔戈里峰还有一段公路。然后就是驼队与徒步的两周多的徒步行程,走克勒青河谷而上。世界最高峻山区的路,不是好对付的。

用2004年喀什之行我获赠的一张新疆内部地图(绸布版)查证,皮山康克尔与克里阳距离边境相当远,远不如克勒青河谷那样贴近中国边境线。但是在百年前,那条路确实是进入喀拉喀什河谷的捷径。然后溯河而上到达大红柳滩一带,然后就是阿克赛钦湖与班公湖而沿印度河谷下到列城。走向与现在的三十里营房起的新藏公路完全一致。

在此地图的左下角顺国境线并行的那条新藏公路那个近乎九十度拐弯处,大致就是三十里营房,而一路向南基本就是喀拉喀什河的河谷直到大红柳滩。最左下角那个突出部新藏公路出新入藏不远处路右边的,就是阿克赛钦湖。

先说桑株古道,我也是知道存在这么一条骆驼队能走的喀喇昆仑通道,因为抗战时期有一小部分战略物资是在卡拉奇港卸下,然后一路铁路公路辗转到拉达克的列城,然后驼队运入中国的(《1943驼工日记》,陆振轩,江苏武进人,1902-1999)。但是具体走向我不清楚。这次看亨廷顿的记录,算是大致了解了。他从列城出发,先小试一把直接向北去了班公湖。回来后从列城出发,西北方向经5360米、在印控克什米尔界内的张拉山口Chang La Pass,过施尤克河,到迪卜桑平原(两处地名都无法核实具体在哪里),然后返回。后来他又循印度河谷到了班公湖地区,阿克赛钦,最后通过桑株大坂进入桑株河峡谷。相反,则是过桑株达坂入喀拉喀什河谷。

核查,桑株河发源于桑株大坂北坡,流经皮山县康克尔村和桑株乡。据介绍桑株乡距离三十里营房徒步100公里。顺便说一下,桑株古道西边40多公里有个克里阳河谷,以及另外一条古代的新藏通道克里阳古道,最终也到达列城。1927年德国特林克勒从桑株入新疆,从克里阳出新疆到列城。据说此后再无人从新疆皮山走此凶险的路到列城。近年有两批国内顶级越野行家走到克里阳大坂。新疆知名探险家王铁男前些年也带队去过,未能上大坂。据说当初解放军从新疆进藏,走过桑株和克里阳古道。当然也走过克里雅古道。因为那时还没有新藏公路和叶城零公里,三十里营房,康西瓦大坂等。

2019,10,22

辛弃疾与疾病预防事业的发展

高位截瘫者能开汽车,敲击电脑键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