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课程教学法: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 参考论文

 新用户65147843 2020-10-21

摘要:“互联网+”给教育带来无限可能,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本文剖析微课程教学法精华,从中发现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课前助力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通过多元互动技术帮助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发展,教师成为数字时代的优秀教师。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法;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02—0042—05

“互联网+”给教育带来无限可能。不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一直是教学实践中的难题。老师们常常绞尽脑汁寻找“整合点”,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没有给课堂带来根本变革。笔者从2013年开始接触翻转课堂,按照翻转课堂本土化创新——微课程教学法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谙熟微课程教学法精妙之处,不仅自身研读教材的功夫加深,学生的学习潜能也被激发出来。尤其令人兴奋的是,由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技术助力教学于无痕,无需教师去思考什么时候用技术,各种技术就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教学中了。

微课程教学法认为,以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学习资源(微课等)和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三大模块构成的单位课时教学活动,可以划分为课前、课内两个不同的学习阶段,由此构成翻转课堂本土创新的基本框架。

课前:信息技术助力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任务单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之用,是教师设计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其设计质量决定了自主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用好目标管理和问题导向教学策略,能指导学生从事高质量的课前自主学习,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明理通达的境界。

(1)提炼达成目标

常有教师提出疑问:为什么课前学习要设计目标?直接给学习任务不就可以了吗?其实,达成目标的提炼,正是微课程教学法的精妙之处。教师对达成目标的认识越清晰,学生越容易达成这些目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达成目标从教学目标转化而来,但是,达成目标不是教学目标,而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应该达到的认知程度、认知水平,或者说认知标准。教学目标的对象是教师,达成目标的对象则是学生,达成目标要用学生能理解、可操作性强的语言来表述,这样才能使学生洞察学习目标,了解达成目标的途径,并且能够沿着学习路径达成目标。这不正是高质量自主学习的生动体现吗?

(2)设计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本身的任务是,保证学生在完成任务有质量的前提下能达成学习目标。假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有质量却还不能达成学习目标,那么,问题的症结就出在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上。实践表明,“问题导向”的任务是使所有的学生都会自主学习,并且通过自主学习达到举一反三、明理通达的境界。

我们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一课为例。课前任务中有画圆的任务,如果简单地给出“用圆规画一个圆”,学生的学习行为就会仅仅是用圆规画一个圆,不会有深层的思考。如果把任务设计成问题导向的,那結果就会大为不同。比如,给出“用圆规画圆有哪几个步骤?每个步骤要注意什么问题?按照圆规画圆的步骤,用圆规在下面画两个圆,并在你认为画得最好的那个圆中涂上色彩”的学习任务,学生就会把注意力放在观察微视频中“圆是怎样画出来的”上,并动脑筋思考诀窍,这样就能实现已有经验与视频技法的融合,从而发现画圆的奥妙。画好之后,还要为“画得最好的那个圆”涂上颜色,这样就把学习与评价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发展评价能力,体验成就感,学生自然会对学习新知格外上心与向往。

如何设计问题导向式的学习任务呢?我们知道,每一个课时的学习内容都会有重难点,如果我们把这些重难点转化为问题,就生成了问题导向式的学习任务。脑科学认为,当学习者处于问题情境时,他们的脑活动会变得异常活跃。由于困惑与挑战引起了复杂的感官输入,从而导致了神经冲动,并且这个神经冲动激活了大脑的神经细胞,脑细胞的相互作用使神经细胞的“树突”快速增长,所以,这时就形成了神经元通路。因此,问题解决也就意味着“智力的增长”。一旦设计出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被激发起来,他们完成学习任务之后也格外有成就感,尤其是原来意义上的“后进生”会因此发现自身的学习潜能,从而热爱学习,其学习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3)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课堂学习形式预告是目标管理的延伸,能够潜移默化地保证课前学习质量。其意义不仅在于告知学生明天上课的过程,由此强化学生对课前学习的重视,而且,能引发学生对课堂检测的准备和对协作探究的向往。设计每一份自主学习任务单时,笔者都会用心设计课堂学习形式预告,特别是协作探究环节,往往能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妙,如“设计一节你喜欢的体育课”“设计停车场”“图形转转转”……这些活动的预告都让学生翘首以盼,期待第二天的数学课。

2.录制配套微视频——支撑学生自主学习

配套微视频是微课程教学法的三大模块之一,旨在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的学习任务,保证自主学习质量。这是一种“需求导向”的视频开发方法,讲究视频聚焦任务单中完成起来有难度的学习任务,能保证学生完成课前学习任务,从而达成学习目标。这样,就把目标管理落到实处,课前自主学习质量自然得到了保证。而且,使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渗透到学习内部中,是一种深度融合的方法。

微视频的录制手段丰富多彩,录屏、拍摄、手写板等都可以制作微视频。不过每一款软件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教师需要了解各软件的功能,从而作出符合系统最优化原则的选择。

(1)PPT+录屏软件

PPT+录屏软件是比较常见的录制微视频的方式。教师首先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的难点和重点做好PPT,然后再用录屏软件录制成视频,并且配上声音。这种方式比较合适概念讲解的课题,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就是用这一方式来录制《用数对确定位置》《周期现象》《认识小数》等微视频的,动态的画面呈现,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

(2)拍摄+白纸

小学数学中的很多内容是需要教师现场示范或者动手操作的,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最深刻的感受。例如,在教学画图形的高、计算等内容时,笔者会用手机拍摄自己示范的过程,制作成微视频,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效果比在课堂中的示范更加清晰、更加有效。

(3)课件开发工具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许多用于微视频制作的课件开发工具,如storyline、万彩动画大师、优芽、小影、Focusky等。这些新颖的课件开发工具,互动性强,还附带资源,画面引人入胜。笔者在上《运动与身体的变化》《认识多位数》等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会选择用这些软件来制作微视频,流畅的画面、卡通的场景,往往能深深吸引住学生。

3.发布学习资源——构建在线学习环境

云计算和移动互联为学生在家进行课前在线学习提供了保障。笔者利用问卷星做过一项调查,在所任教班级的106名学生中只有2名学生家中没有宽带网络,不过这2名学生的家长的移动设备均能上网。从这项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网络环境不再是进行翻转课堂实践的障碍,学生已经具备了在线学习的必备条件。

笔者刚开始实践翻转课堂时,把微视频上传在班级QQ群内,家长下载后让学生观看。微视频发布在QQ群内,具有下载方便快捷的优点,不过无法得知学生是否观看、观看效果如何等情况。2016年9月,笔者所在学校开始使用“E+互动学习品台”,教师制作的微视频可以上传到这一平台,然后发布给自己的学生。学生可以通过PC端、iPad和手机(iPad和手机可以下载APP)等任一设备,用自己的账号登录平台观看微视频。这一平台的优势是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观看的情况,以及哪些地方学生反复观看的次数多,打破了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局限,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渗透到支持学生在家学习的过程中。

为了能让配套微视频更好地支持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笔者会借助草料二维码,把微视频的播放链接转化为二维码,放在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上,学生完成任务遇到困难时可以直接扫码打开,方便随时观看。

如果说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体现了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那么微视频的录制和发布则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保障,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课内:多元互动支持深度学习

微课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的课堂学习设计方面,集中表现为引导学生内化知识,拓展综合能力,发展核心素养。一般包含三个梯度:检测、提升和“微项目学习”。

检测是对课前自主学习的评价反馈,范围和难度与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和配套视频相当,形式上可以是练习或其他方式,主要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就感,为提升学习阶梯做好心理铺垫。

提升以“最近发展区”为原则,帮助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的基础上深入思考,灵活运用,是一个知识、思维与方法融为一体的学习过程。在这两个环节中,微课程教学法不赞成简单地用平台反馈答案对错,作出数据统计。因为,这样做并没有摆脱浅层次学习的窠臼,学生感兴趣的往往只是平板等设备本身,活动反而缺少了协作评价、阐释质疑的机会,学习没有走向深度。笔者听过这样一节课,课初检测,教师推送了五道选择题,学生完成提交后,教室大屏幕上很快显示出学生正确和错误的情况,全班52人正确,1人错误,错误学生的名字赫然出现在屏幕上,孩子的脸也瞬间红了起来,课堂气氛有些尴尬。显然,这是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传统做法,表明平台并不是以支持课程改革为宗旨的。假如我们采用小组协作评价的方式,既能帮助个别学生快速解决理解问题,又有利于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和协作学习习惯,对于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健康地走向未来,有积极作用。而且,也不可能出现上述尴尬局面。

在检测与进阶环节中,采用游戏化学习是个不错的选择。例如,在讲授《简单的周期》一课时,笔者采用Flash制作小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发现规律然后判断缺少的气球,既检测了学习的情况,也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融洽。又如,在讲授《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时,采用打地鼠的游戏,学生也非常喜爱,在游戏中,学生只要报出数对,电脑屏幕上的地鼠就会被打下去。

在提升练习环节,把电子白板等技术运用到课堂中去,通过电子白板的互动等功能可以很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例如,在讲授《运动与身体的变化》一课时,在提升练习环节,笔者要求各个小组开展高抬腿活动前、高抬腿活动后、高抬腿活动休息3分钟后脉搏的测量和平均值计算,针对数据的纷繁复杂,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数据可以及时记录在电子白板上,方便各个小组的比较分析。 参考论文

课堂最精彩的环节往往是微项目学习。微项目学习是微课程教学法借鉴项目学习精华创意,进行知识内化、发展核心素养的好方法,包括协作探究与展示活动(陈述、质疑、阐释)。微项目学习设计的主题,不仅来自真实情境,而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激发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展示活動中,每个小组介绍本组的研究过程、方法与成果,其他小组倾听并提出自己的想法。此时,笔者往往会运用希沃授课助手、AirPlay或者“E+互动学习平台”等多屏互动技术,清晰呈现学生的研究成果,有时甚至是拍摄的一段学生研究时的视频。有了技术的支持,学生的展示更加清楚,更能引发大家的深入思考,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感悟:师生发展紧跟时代变化

信息技术引发教育变革的时代已经悄悄来临。在微课程教学法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紧跟时代的变化,将理念与技术相融合,不断完善自我,成为善学习、肯实践、会设计、能创新的学习型人才。

参考资料;http:///index.php?c=show&id=176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