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日历 | 李商隐《夜雨寄北》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0-11-04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 文

您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也说不准会在哪一天回去。

巴山的夜雨连绵不绝,涨满了秋天的池塘。

我们什么时候能够一起西窗剪烛花。

到时一定当面讲述,巴山夜雨的况味。

注 释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赏 析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夜雨怀人的诗。
题目,南宋有的版本作《夜雨寄内》,也就是说写给妻子的。
但根据李商隐经过巴山的时间,其妻子已经去世。所以,这封书信究竟写给谁的,只能众说纷纭。
有人考证,写给好友温庭筠的可能性比较大。
李商隐在徐州幕时,温庭筠曾有诗《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李商隐在四川时,也有三首诗寄赠温庭筠。这一首四川写的诗极有可能也是写给温庭筠的。
公元852年,李商隐随柳仲郢入蜀,实属迫不得已。他在诗中说:“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可以作为他内心世界的一个写照。
在巴山的日子,诗人是孤独的,是寂寞的,是灰心的,是百无聊赖的,他需要一个知己去倾诉内心的忧伤。
尤其是在一个秋雨的夜晚,诗人的这种期望就更加强烈。
于是,就有了这一首凄凉哀怨又寄托着无限美好的《夜雨寄北》。
首句,君问归期未有期。是说,您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也说不准会在哪一天回去。
一个“君问归期”,表示了友人对诗人的特殊情谊。一个“未有期”,则是诗人对于友人的一种回应,同时也带着一丝无奈与惆怅。这一问一答,简洁明了,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二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巴山的夜雨连绵不绝,涨满了秋天的池塘。
这是向友人进一步通报自己所处的环境。表面上写的是巴山连绵不绝的夜雨,实际上是写诗人对于友人连绵不绝的思念,和自己多少个辗转难眠的黑夜。
三句,何当共剪西窗烛。是说,我们什么时候能够一起西窗剪烛花。
这是诗人对于他们往昔秉烛夜谈的一种怀念,也足以说明他们有着共同的志向,有着共同的语言。
末句,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说,到时一定当面讲述,巴山夜雨的况味。
诗人连用两个“巴山夜雨”,不但不会给人一种重复的感觉,反而让人感受到“巴山夜雨”的连绵不绝,无处不在的凄凉与苦楚。
这是诗人对于“巴山夜雨”的一份深切感受,同时也是诗人对于坎坷人生的一种侧面写照。
在“巴山夜雨”的三年幕府生活间,李商隐大多郁郁寡欢。他对于仕途升迁早已心灰意冷,对于佛教兴趣渐浓,与僧人交往,并捐钱刊印佛经,甚至想出家为僧。
李商隐的一声声叹息,在连绵不绝的“巴山夜雨”里,久久回荡,成为每一个怀才不遇知识分子的共同写照。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