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急诊预检分诊处, 一男子慌慌张张的跑过来, “护士护士,我们要挂急诊” “病人在哪里,怎么不舒服” “病人流鼻血,血止不牢” 一中年男子,捂着毛巾走了过来 经过评估,发现该病人血压:213/145mmHg, 高血压病史,用药不规律。 通过降压、五官科鼻腔填塞等处理后, 鼻出血止住了。 引起鼻出血的原因很多,可因鼻腔本身疾病引起,也可因鼻腔周围或全身性疾病诱发。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主要考虑是高血压引起的鼻出血。 高血压性鼻出血多为动脉压增高使鼻腔内较大动脉破裂所致的出血,出血前可有预兆,如头晕、头痛、头部发热、发胀、鼻内血液冲击感等。出血常发生在深夜或清晨。常为一侧出血,出血部位多位于鼻腔后段(尤其下鼻道内)、中段或前段近鼻顶处(筛前动脉)。 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壁长期受高切阻力的影响,微循环破坏严重,可表现为鼻咽部血管迂曲,管壁脆性增加,弹性下降,易受损出血。黏膜下小动脉痉挛及微循环破坏使鼻腔黏膜受损修复能力下降,故控制高血压是治疗高血压伴鼻出血的重要措施。控制血压后,外周小动脉痉挛解除,局部血管负荷减轻,易于局部血管上皮的再生、血栓形成及止血药物发挥作用。鼻出血伴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较大,且出血较为凶猛,如不能有效减压,则会反复频发出血,很容易导致严重贫血、休克、窒息,危及生命。 保持呼吸道通畅:半卧位,头偏向一侧,疑有休克者应平卧头低位,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叮嘱患者如口腔内有血液时不能将血液咽下,防止出现误吸,导致窒息。床旁备吸引器、气管切开包。 吸氧:鼻腔填塞可致血氧分压降低和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故予以鼻导管经口吸入氧气,由于口腔黏膜不能对吸入的氧气湿化,从而导致黏膜干燥,口唇干裂,使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于患者嘴上,湿化吸入的氧气。 观察病情:对病人进行心电监护。注意患者脉搏及呼吸的节律、频率,特别要注意监测血压。尤其注意患者皮肤温度、面色、尿量及有无口渴等。如果患者出现脉速、血压降低、四肢厥冷、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口干等情况,提示患者出现休克,应立即配合医师进行急救。 建立静脉通路:注意观察降压药物对血压的影响。 观察鼻腔有无活动性出血:如鼻腔、口腔无鲜血,证明止血有效,如有渗血,应密切观察,嘱患者尽量将口腔内血液及分泌物吐出,以便了解吐出物颜色、性质、量,正确估计出血量,并做好再次鼻腔填塞止血的准备。 健康教育:对入院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其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等。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高血压性鼻出血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主要症状、治疗方法、可能的后果等,使患者重视并正确对待疾病。向患者讲解坚持用药控制血压的目的和意义,如何监测血压及注意事项,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心理护理:高血压鼻出血患者往往出血量多,不易止血,加之反复填塞止血带来的痛苦,使患者及家属精神极度紧张,当再发鼻出血时,易产生恐惧、焦虑心理。 应关心体贴患者,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休养环境,充分休息,保持情绪稳定,消除恐惧、焦虑心理,防止鼻腔再次出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