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病人

 急诊医学资讯 2020-10-21

                                                        

工作几年后,身边总会有几个熟悉的病人,就暂且称呼为老病人。在实习的时候,第一次青涩的自我介绍;在当住院医生的时候,他们伴随着医学道路上的成长;在主治医生的时候,他们喜欢将自己隐私与你分享;年岁久了,路上的一次偶遇,就会像老朋友似的不免寒暄几句“老王,你还在啊”。医生和病人,本是没有任何联系,却因为疾病这个共同敌人,一起编织了各色各样的故事。

 这篇文章想写的是老吴,一个带着金色眼镜,文质彬彬而瘦长的务农者。从病史上看,他四十岁后的人生很简单,肺结核、毁损肺、肺功能代偿期、肺源性心脏病、心肺部失代偿期。这样,我与同事见到他的机会越来越频繁,从每年冬天,到几月一次,再到每月报道,最后就基本住在医院。

由于老家在农村,离县城较远,来回一次确实不易,老吴总要等呼吸困难扛不住时才来看病。急诊二十四小时不停歇的工作状态,也极大的方便了老吴。见的次数多了,也就相互熟悉了,也受到我们急诊优待:想来就来,有个躺下的地方就能住院,二十四小时不舒服随叫随到,他自个儿觉得该回家看看了,就被我们热烈欢送回家。

01

   初识老吴

记得第一次见到老吴的时候,是个比较冷的冬日。老吴被家人扶着入院,端坐在床上,大汗淋漓,整个胸廓起伏,拼命的在吸气,似乎要吸尽整个房间的空气,然后猛的咳几口粘稠的黄痰。若和我们说几句话,便咳嗽的更加厉害。老吴的老婆和儿子拿着好多家医院的病例与CT片,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肺已经毁损的很厉害,又不能肺移植,已经没办法了”。主任连忙说:“不管怎么样,既然来了,我们会努力的。”问了病史及查体后,回到办公室,主任让我来开医嘱,临走抛下一句:“医学是一门科学,同样是一门人学,我们要善良的对待病人”。当时不明白,也没想搞明白,心里不免不服。想着:活我干,话你说,真是........。立马开医嘱,抗感染、祛痰、平喘、氧疗、呼吸功能锻炼教育,能用的尽量用上,剩下的就默默地祝福他:抗感染有效,不要被痰堵住,不要呼吸肌疲劳,不要酸碱紊乱,千万不要呼吸衰竭,万万不能肺性脑病。当然也要同要祝福我自己:早早下班,回家吃饭,不能太饿。

02

  多次见老吴

就像美女不能阻止自己的容颜衰老,医生也无法阻止疾病的病理发展。老吴的住院次数越来越频繁,为了缓解症状,用的药物也越来越多,需要处理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为了自己能班内平稳,安稳下班,你就需要祝福他:别心律失常,别急性心衰,别肺梗死,别猝死......。对于务农的农民,这般频繁住院的花销是个灾难。时间久了,也能慢慢明白些主任当初说的那句话意思。看病人,不能简单的看到病,更多的也要能看到病字后面的人。不单单疾病能让人丧命,钱与生活也能压垮人。后来的后来,我们就学会了能够精准看病,同时也要感恩于祖国的农医保政策,个人觉得对他们而言,这是性价比最最高的保险。医院也方便的为老吴老婆兼职:照顾老吴之余,也能帮忙照顾其他病人。久而久之,医院也就是老吴两口子另外一个家了。

03

 危难中的老吴

每个人都会死亡,死亡也会有个必然的理由。处于终末期的老吴,能让他投入死神怀抱的理由有千千万万。那天,老吴肺性脑病了,CO2数值超过了血气分析仪器探测电极的顶峰。老吴人虽然昏迷了,但你细观瞳孔的之余,泪汪汪的感觉却会让你觉得这眼神特别有神。家里人觉得老吴受的苦难很多了,拒绝气管插管。唯一的办法就是无创通气了。幸而感染不重,没有粘稠的痰堵住气管;幸而腹内压没有增高很多,胃内容物没有返流;幸而循环系统经得住考验,没有在酸中毒下崩溃。老吴流下眼角的最后一滴眼泪,也就清醒过来了。繁忙的急诊,同一张病床,你还能看到熟悉的老吴。

生老病死,人之常理。每个人短暂的一生中都要遭遇疾病的不幸。身边就会有越来越多很多这样的老吴,在医院中认识,在医院中熟悉,也在医院中见证他们的一生最后的璀璨。作为一名小医生,并没有巨大的能量与死神抗衡,只能在默默的祈求死神硕大的镰刀能够挥的慢些、再慢些........

   作者/王小医       美工/上善若水-Lily 

水麒麟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