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小说《孔乙己》,被中学生指出明显错误,专家表示无力反驳

 百灵和鸣 2020-10-22

要提到上学时期的痛苦回忆,多数人肯定会想到课文后面“背诵全文”四个字,在语文课本中,写出的文章需要我们背诵最多的,除了李白,恐怕就是鲁迅了。

鲁迅先生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他在那个黑暗年代,以笔“救人”,并成功拯救了一代迷茫的中国人。以至于后来,我们在说到某句想被大家肯定的话时,都会在前面加上一句“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因为加上这句话,那些人也就无力反驳了,由此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作品的权威性。

自古以来,敢于挑战权威的勇者并不常见,因为这很容易就闹笑话,因此,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即使面临疑惑,也依旧选择了“谨言慎行”,反而童言无忌的学生们,更加敢于提出对“权威”提问。

比如说,在一堂语文课上,有一位中学生在品读鲁迅先生《孔乙己》的时候,就勇敢指出了里面一个明显的错误。

由于鲁迅先生的权威性,人们在提到他的作品的时候,总是会以一种“毋庸置疑”的态度来看待,因此相信多数人听到这样的说法,都会问一句:鲁迅先生的作品会有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孔乙己》是1919年4月,鲁迅先生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白话文小说,许多文人墨客看到了,以“当世无双”来赞美,因此这部小说很早就被收录到了语文课本上面,文学价值极高。

无数读者在读到这本小说是,对鲁迅先生也是充满敬仰之情。但这位中学生却指出,在文章中最后,鲁迅先生写孔乙己,“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这句话是个病句。早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学到过,互为反义的两个词不能同时修饰一个名词,这里的“大约”是指可能,不确定,但是“确是”,又是肯定地,确指的。

若我们在写作中这样用,一定会被老师圈出来,作文也不会得高分,那么,鲁迅先生为什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

其实对于这位学生提出的问题,专家也没办法进行反驳,毕竟鲁迅先生已经去世多年,又没办法亲自请教。那么,这真是鲁迅先生写错了吗?若真是如此,这样有明显语病的文章又怎么能被选入课本中呢?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之前,一直有人提出,鲁迅先生的作品并不适合小学生,初中生来学习,因为他作品具有非常高的思想性跟时代性,没有一定阅读积累,历史文化水平的孩子,是看不懂的。

这句错误的话,与其说是鲁迅先生写错了,其实更像是他有意而为之,看过《孔乙己》的人都知道,这篇文章主要是讲述了一个受到封建思想与科举制度毒害的的读书人,在面对现实生活时依旧执迷不悟,最后不伦不类,逐渐被社会抛弃的故事。鲁迅先生是借孔乙己,嘲笑思想迂腐的读书人,同时也以他人对孔乙己的态度,反应人心凉薄,社会险恶。

鲁迅先生的这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中,大约代表的是鲁迅先生期待的结果,他希望孔乙己能够与时俱进,希望时代能够接纳他,希望他能活下去,当然这是理想状态的。然而现实就是,孔乙己那样的人,不可能在那个时代活下去,因此,他一定是死了的。

鲁迅先生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了极高的思想,实在令人敬佩。对于学生们来说,真正应该学习的,当然不是这种似病句般地写作方式,而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作品中所含有的力量,所号召的民族凝聚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